黄甜竹不同方法施肥的效果研究

2016-05-14 16:45吴以专
绿色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研究

吴以专

摘要:为探索提高黄甜竹经济效益的施肥模式,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施用尿素5 kg/亩、10 kg/亩、复合肥15 kg/亩、22.5 kg/亩、30 kg/亩五个处理,分两次施肥:第1次施肥在出笋前一年11月施孕笋肥,第2 次在出笋当年施催笋肥。结果表明:黄甜竹笋产量高,达11229~17263 kg/h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施肥方法的效果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依次为施用复合肥30 kg/亩>尿素10 kg/亩>复合肥22.5 kg/亩>尿素5 kg/亩>复合肥15 kg/亩。新竹生长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黄甜竹;施肥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3402

1 引言

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为禾本科竹亚科酸竹属,复轴型地下茎,竹杆直、节间长、竹壁厚,是良好的竿用材料[1]。其发笋率高,笋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笋质鲜嫩甘甜,可加工笋干,是夏季优良笋用竹种。黄甜竹产笋量大,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需要进行施肥来补充营养成分[2]。尤溪县汤川乡分布有较多的黄甜竹林,其生长在海拔300~600 m之间,长期以来由于粗放经营,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各地块的土壤肥力不同,现有的黄甜竹生长参差不齐,本人通过对黄甜竹进行施肥试验,总结施肥对黄甜竹生长的影响,为今后生产提供指导。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立在尤溪县汤川乡溪滨村下村山场,地理座标为东经118°29′20″~118°29′50″,北纬26°09′20″~26°09′45″。面积3 hm2,海拔450~470m,坡向东南,坡度10~18°。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9 ℃,1月份平均气温7.9 ℃,7月份平均气温26.5 ℃,≥10 ℃的积温3680 ℃,年均降水量1300~1600 mm,年日照时数平均2000 h左右,年蒸发量1300 mm左右,年无霜期约300 d,相对湿度81%左右,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厚,立地条件Ⅰ类。试验地设在地势平缓黄甜竹生长均匀的坡面上,黄甜竹立竹度为2400株/hm2左右,平均胸径为5 cm,竹龄组成为1、2度竹各占35%,3度竹占30%。试验前对土壤进行本底调查,其养分状况为:有机质含量38.2 g/kg、全氮2·15 g/kg、全磷0.63 g/kg、全钾26.1 g/kg、水解氮163 mg/kg、速效磷3.8 mg/kg、速效钾118.6 mg/kg,pH值为5.2。

3 试验方法

3.1 试验设计

试验肥料为俄罗斯进口的阿康牌复合肥N∶P∶K为16∶16∶16和国产的尿素含N 46%。试验实施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设在竹林密度相近的同一坡位上,实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施用尿素5 kg/亩、10 kg/亩、复合肥15 kg/亩、22.5 kg/亩、30 kg/亩,每处理重复3次[3]。每个小区面积667 m2,试验时间为第1次施肥时间2012年11月,第2次施肥时间为2013年2月。各处理小区之间设15 m宽的隔离带。

3.2 作业方法

第1次施肥2012年11月开始,先对试验地进行全面锄草,再对需要施肥的试验地块进行开沟施肥,沿等高线方向每隔2 m开一条水平沟,沟深15 cm,施肥后覆土。第2次施肥于2013年2月对试验地进行穴状施肥,在距离每株黄甜竹20 cm处挖一个月牙形小沟,沟深约15 cm,施肥后覆土[4]。

3.3 调查方法

于2013年3月10日对试验地开始出笋调查,每5 d调查1次,一直调查至出笋结束。调查时在每个样地中心区域随机取样15 m×15 m样方进行调查,每个样方除在4月上、中旬出笋盛期留30个健壮笋外,其余笋全部挖出称重,每次调查样方的出笋个数和出笋的重量,分别统计每个样方的总出笋量[5]。2013年10月20日对试验地进行成竹调查,调查新竹数量和胸径[6]。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施肥方法的鲜笋数量和产量调查

在样地中施肥尿素5 kg/亩、尿素10 kg/亩、复合肥15 kg/亩、复合肥22.5 kg/亩、复合肥30 kg/亩,不同施肥方法生长的鲜笋数量和产量调查结果见表1。

4.2 不同施肥方法对出笋数量的影响分析

由表1可知:样地施复合肥30 kg/亩的出笋数量最多,样方出笋820个,折36430个/hm2,施复合肥15 kg/亩的出笋数量最少,样方出笋658个,折29244个/hm2,不同施肥方法的出笋数量依次为复合肥30 kg/亩>尿素10 kg/亩>复合肥22.5 kg/亩>尿素5 kg/亩>复合肥15 kg/亩。经方差分析F=9.81**>F0.01(4,8)=7.01,5种施肥方法对黄甜竹施肥后的出笋数量的差异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7],详见表2。

施肥量为尿素5 kg/亩与复合肥15 kg/亩的含N量相近,尿素10 kg/亩与复合肥30 kg/亩的含N量相近,经初步分析可见,施用肥料的含N量较少时,施用尿素的出笋量较多,施用肥料的含N量充足时,施用复合肥的出笋量较多。

4.3 不同施肥方法对笋产量的影响分析

由表1可知:样地施复合肥30 kg/亩的笋产量最大,样方笋产量388.8 kg,折17263 kg/hm2,施复合肥15 kg/亩的笋产量最大,样方笋产量252.9 kg,折11229 kg/hm2,不同施肥方法的笋产量依次为复合肥30 kg/亩>尿素10 kg/亩>复合肥22.5 kg/亩>尿素5 kg/亩>复合肥15kg/亩。经方差分析F=12.12**>F0.01(4,8)=7.01,五种施肥方法对黄甜竹施肥后的笋数量的差异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详见表3。

由于施肥量为尿素5 kg/亩与复合肥15 kg/亩的含N量相近,尿素10 kg/亩与复合肥30 kg/亩的含N量相近。施用肥料的含N量较少时,施用尿素的笋产量较高,随着施肥的含N量增加,笋产量也提高,施用肥料的含N量充足时,施用复合肥的笋产量较高。

4.4 不同施肥方法的新竹数量和胸径调查

在样地中施肥尿素5 kg/亩、尿素10 kg/亩、复合肥15 kg/亩、复合肥22.5 kg/亩、复合肥30 kg/亩,不同施肥方法生长的新竹数量和胸径调查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由于每个样方中的留笋数量较少,统一为30个,除个别遭虫害外,均能生长成竹,而且竹林施肥后,肥力充足,新笋生长正常,新竹的胸径也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5 结论与讨论

(1)黄甜竹是优良的笋竹两用竹种,竹材是良好的竿用材料,笋味甘甜,笋质脆嫩,笋产量高,达11229~17263 kg/h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不同施肥方法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依次为复合肥30 kg/亩>尿素10 kg/亩>复合肥22.5 kg/亩>尿素5 kg/亩>复合肥15 kg/亩。五种施肥方法对黄甜竹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的影响效果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

(3)不同施肥方法的新竹生长无明显差异,原因是每个样方中的留笋数量统一为30个,除个别遭虫害外,均能生长成竹,而且竹林施肥后,肥力充足,新笋生长正常,新竹的胸径也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黄克福.竹林培育技术[M].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3:162~184.

[2]陈松河,郑清芳.黄甜竹笋用林丰产培育技术模式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61~67.

[3]洪 伟,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3~18.

[4]陈存及.毛竹林生态培育[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2):188~ 192.

[5]丁新新,吴承祯,洪 伟,等.毛竹林丰产施肥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9(2):56.

[6]何林,潘心禾,傅 冰,等.黄甜竹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浙江林业科技,2010,30(5):83~86.

[7]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184~185.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