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敏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成语典故是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成语典故大辞典》共收录成语18000余条。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广为引用的成语,是出自邢台,源于邢台人,或与邢台有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邢台历史,来重温一下这些生动的成语故事吧。
白色的沙丘连绵起伏,蜿蜒的漳水静静流过。到处是繁茂的森林,如茵的草地,湛蓝的湖泊和浩渺的沼泽。绿树碧水间布满亭台楼阁、离宫别馆。酣歌曼舞,丝管悠扬,在蓝天白云下低迴飘荡。这如梦如诗的人间仙境,就是三千多年前,地处邢东百余里,即今广宗、平乡一带,华夏最早、最大的王家园林:沙丘。沙丘是历代商王从事政治活动和休闲的地方。进入商代末期,极度骄奢荒淫的商纣王在此大肆兴建离宫苑台,以供玩乐观赏。纣王“积天下财富”建起一座百丈高台,名曰沙丘台。他常在此“设酒为池,悬肉为林”,令男女赤身相逐,嬉戏其间,狂欢滥饮。纣与嫔妃高坐台上,同观乐戏,通宵达旦。纣的极端荒淫引起举国愤怒与反抗,牧野之战,周武灭商,商纣终于落了个亡国自杀的下场。从此,“酒池肉林”就成了一句成语,用以对生活极度奢靡的形容和警戒,有时也指宴席酒肉之多。
春秋战国时,襄国(今邢台)西北处的中丘蓬山,居住着一位名医,叫秦越人。传说他青年时曾在一家旅店做工,得知宾客长桑君有一手高超的医术,便对其十分敬重,悉心照料,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结交十多年后,长桑君被秦越人高尚的人品所折服,便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予他,还赠其一包“神药”令其服下。此后,秦越人每当给人看病时,自己的双眼即可“尽见五脏症结”,清楚地看到病人体内的病灶,于是药到病除。人们从此把秦越人比作上古时的神医扁鹊。久而久之,扁鹊的名字叫开了,而秦越人本来的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了。成语“洞见症结”即由此产生。比喻看清楚了问题的关键或原因。为了治病救人,扁鹊从蓬山出发,周游列国。他来到齐国见齐桓侯,发现其气色异常,就对他说:“主公您有病,病尚在皮肤,只要及时医治,很快就会好的。”桓侯不以为然。五天后,扁鹊又来见桓侯,说:“主公的病已入血脉,再不治就严重了。”齐桓侯听不进去。又过五天,放心不下的扁鹊又来看桓侯,说:“主公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齐桓侯仍不听忠告,一再耽误,又过了五天,他病倒了。于是急忙派人请扁鹊,但已无踪影。不久,齐桓侯就死了。成语“讳疾忌医”即出于此。后来这个故事就成为对隐瞒病情,拒不就医或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的人的忠告。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群臣来到别都信都(今邢台),在著名的信宫举行朝会,做出实行胡服骑射的重大决策。即军队改穿便于作战的胡人服饰,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战技战法。原来,赵武灵王继位之初,国家危机四伏: 北边诸胡凶悍;西垂强秦威逼;中山如心腑之患……如无强兵之救,亡国之祸随时可能发生。而赵国军队的现状则令人堪忧,“博衣大带”,战车铁甲,行动笨重,战法陈旧。在与短衣窄袖、马上骑射、快速灵活的胡人决战中,常常难以取胜。尤其在一次和胡人的遭遇战中,赵武灵王被悍勇异常的胡人团团包围,险些送命,使他受到极大震憾,也颇受启发:必须实行胡服骑射,革新装备战法,才能强军强国。但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反对。在信宫举行的这次不寻常的朝会,经过五天的激烈辩论与耐心劝导,终于统一了思想,使这场历史性的改革得以实行。从此,赵武灵王率先身着革带皮靴临朝,国人皆窄袖左衽,遍习骑射。军队废车乘马,革新战法,军力益强。于是,赵军铁骑所向披靡,威震列国,赵国疆域不断扩大,称雄中原。当齐国衰败后,即出现了赵秦抗衡的时代。“胡服骑射”的成语因此成为改革的象征被千古流传、引用。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原六国贵族豪杰也乘机而起,纷纷复国割据。赵都邯郸因内乱被毁,使故都信都(今邢台)再次成为赵国国都,引起了秦朝的注意。秦将章邯挥戈北向,直指赵国。于是,邯郸先被攻破,信都岌岌可危。赵国撤离信都,转移巨鹿(今平乡西南)。公元前207年,章邯围攻巨鹿,形势危急。赵即向诸义军告急求援。各路援军闻讯开赴巨鹿,但均惧秦军强悍,不敢出兵交战,只是躲进壁垒坐观成败。这就是成语“作壁上观”的由来。楚国以宋义为大将军,项羽、范增为次将军率军救赵。行至安阳,宋义观望不进,滞留月余。项羽力劝宋义进军以救赵,而宋义却对项羽说“披坚执锐,与敌交战我不如你,但运筹谋划则你不如我。先使秦赵厮杀,待秦元气大伤,我即轻松取胜!”成语“披坚执锐”即出于此。项羽怒杀宋义,自任大将军,率师继续前进,不日兵临漳河。项羽统军渡河,而后下令沉船,破釜,焚庐,以表示誓死不归的决心。“破釜沉舟”的成语即因此而出。于是,项羽率军勇敢冲入敌阵。全体将士以一当十,殊死博杀,九战九捷,秦军大败。此时各路义军也冲出壁垒,乘势进击。战局根本改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四年后,刘邦大将韩信率军数万自北击赵。赵大将军陈余率军20万出襄国(今邢台)北上井径口拒汉。井径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赵国兵多粮足,以守为攻,本可稳操胜券。但陈余轻敌,做出错误决策,给了韩信以可乘之机。韩信放心大胆率军进井径口,背绵蔓水布阵,诱赵军决战。汉军前临大敌,后无退路,均拼死作战。赵军中计,兵入险境,被汉军分割包围,20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被彻底歼灭。井径口之战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背水一战”也成了比喻决一死战的一句著名成语。
四百年后的汉末,巨鹿郡平乡县(今邢台市平乡县)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时苗。建安十八年,时苗乘一母黄牛车前往寿春做县令。任间公私分明,秋毫无犯。任满时,母牛生一小牛,离任时,他说,“小牛是在寿春出生的,非我所有,我不能带走。”于是把小牛留下,乘车而去。寿春人感慨地称之为“时苗留犊”。后即成为一句成语,用以称誉廉洁的官员。
汉晋之后,历史进入分裂的十六国时期。羯人石勒统一中原,建立后赵,定都襄国(今邢台)。他的成功一靠其骁勇和智慧,二靠一批汉族士人主要是中丘(今内丘)人张宾的杰出谋划和忠心辅佐。建国后,张宾被石勒加封为大执法,总揽朝政,为石勒建立和完善了以汉文化治理国家的体系和制度,做出杰出贡献。史载张宾功勋卓著,地位显赫,但他“谦虚敬慎”“开襟下士”“摒绝阿私”,任人为贤。后来,“谦虚敬慎”演变为“谦虚谨慎”,成为一句成语,形容虚心,不自满和谨慎小心。天竺高僧佛图澄是石勒特别倚重的又一重要人物。他是一位能背诵数百万经卷且精通教义,妙于法术,善于预测吉凶,预见胜负的法师。他在欣赏石勒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对其在征战中的复仇杀戮行为不安,表示要收石勒为弟子,使其皈依佛门。石勒闻讯即引见佛图澄,并问道:“你说是我的老师,你的佛道有何灵验?”佛图澄即口念咒语,只见盛满清水的盆中,一株青莲含苞而出,须臾绽开。石勒被佛图澄的魔术惊呆了,立刻表示折服,遂拜佛图澄为师。从此,佛图澄常以其准确的预言帮石勒决策战略,使石勒几乎每战必胜。 这就是成语“舌绽莲花”的出处,比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公元626年,中国历史上的开明盛世——唐贞观之治开始了。于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邢州巨鹿人魏征在唐太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下,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直言铮谏,做出了卓著贡献。他和唐太宗的关系也成为史家称道的君臣关系的典范。出自他之口的一句成语,即他对唐太宗的著名劝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成为历代明君治国理政的千古箴言。无独有偶,八十多年(712年)后,唐代又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邢州南和人宋璟以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出任宰相,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唐代又一盛世——开元之治。被称为唐四大名相之一。史载“宋璟爱民恤物”,被人们称为“有脚阳春”,意谓宋璟像长了脚的春天,他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后来人们即用“阳春有脚”这句成语称誉贤明的官员。
唐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被称作五代十国。统治中原的梁、唐、晋、汉四朝频繁更迭,最后为周所取代。历史在这时出现了转机。人民久乱思治,国家期待统一。首先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的就是邢州龙岗(今邢台县)人周世宗柴荣。柴荣雄才大略,在对长期黑暗、混乱的局面进行了成功的整顿,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实力之后,即亲率大军西讨后蜀,三伐南唐,北征契丹,奏响了统一的先声,取得辉煌战果,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一日,大臣请示官窑瓷器秞色,柴荣即挥笔写到:“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充分表达了其实现统一和建设强大国家伟大抱负的心声。“雨过天青”本意为秞色莹润,青中带蓝,俗称“天青色”。后被作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政治上由黑暗至光明,或情况由坏转好。显德六年(959),正当柴荣率师北征契丹,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乘胜进军,拟攻取幽州时,突发重病,被迫罢兵还朝,不久辞世,年仅三十九岁。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七岁幼帝柴宗训在年轻母后护持下与众臣共贺元旦佳节,忽有急报称契丹、北汉联军大举南犯,攻占邢州。于是君臣议定,由深得世宗生前信任的禁军统领赵匡胤率军御敌。但令人意外的是,赵率这支精锐部队刚刚走到京城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就在部将簇拥下,披起黄袍,随之调转马头,回师京城,从柴荣遗孤手中夺取了皇位,改周为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称的“陈桥兵变”。也是成语“黄袍加身”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