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令血染金陵城

2016-05-14 11:53陈乐群
湘潮 2016年9期
关键词:宪兵萧山渡江

陈乐群

萧山令,字铁侬,湖南益阳人。他是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中国军队最高长官。南京保卫战时,他临危受命,一人身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

1937年11月26日,战火迫近南京城郊,萧山令将兵力作了如下部署:一、清凉山防守区、宪兵两个团、一个重机枪营归罗友胜指挥,防区从清凉山、草场门、定准门到老虎洞止;二、明故宫防区,宪兵两个团及重机枪连,归陈烈林指挥,迅速进驻明故宫机场、复成桥与34标附近防线,并适时机动,支援前线据点作战。

12月9日7时许,日军首先攻进光华门,占领航空学校,再由光华门向通济门攻击。萧山令以据守通济门的教导总队兵力薄弱,即刻命令据守清凉山的一个宪兵营急往增援。这时,日军10余架九六式轰炸机对阵地轮番轰炸,以掩护步兵及30余辆坦克向前移动,中国将士誓死坚守阵地,奋勇杀敌,日军伤亡惨重。另外,明故宫亦遭到由中山门逼近的日军猛烈攻击,为了歼灭更多来犯的日军,萧山令下令缩短防线,退守到淮清河、逸仙桥一带,将力量集中,以便更好地抗击敌人。

12月9日晚,清凉山方面军情告急,为了阻挡逼近的日军野炮部队,萧山令下令将水西门外围的桥梁彻底破坏,又令宪兵部队增援陆军师,阻击突入光华门的日军。限于巷战,日军的优势兵力和火力难以发挥,加上敌明我暗,地形熟悉,使日军前锋部队严重受挫。

12月12日拂晓,南京城外的日军源源开到。8时左右,日军长程大炮开始向水西门、清凉山猛轰。下午4时,南门阵地陷落,我军死伤枕籍,电讯中断,一片混乱,守城部队彼此失去联系,只能各自独立作战。

正当萧山令准备派传令官分途传达坚守岗位、与南京共存亡的命令时,接到首都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命令,要求所有在南京的军、警、宪部队撤退,并于12日晚10时前抵达下关江边。萧山令即令第一线军警退却,自己率余部进入蛇山、龙蟠山、五台山一带阵地掩护部队后撤。

一路上败退的卫戍部队有数万人,加上沿途逃难民众,车辆人马杂沓,拥塞阻道,行进十分困难,因此延误了上级规定时间,各部到深夜才陆续到达下关江边。江水滔滔,天寒地冻,渡江无舟,萧山令下令拆房扎木筏渡江,无奈人多船少,至13日凌晨,仍有三分之二的部队无法渡江。而等待渡江的民众还有1万多人,哀号呼救之声,不绝于耳。

13日7时许,日军骑兵数千人猝至,敌海军亦逼至江边。水陆夹击,一排排机枪疯狂扫射饥寒交迫、又无阵地可掩蔽的撤退军民。萧山令义愤填膺,高呼杀敌,与日军开展近距离的冲锋肉搏,血战5小时。终因孤军背水,众寡悬殊,江边官兵无一生还。萧山令大义凛然,举枪自杀殉国,血染金陵,时仅46岁。他以自己的壮烈行动,实现了“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

萧山令壮烈殉国的噩耗传来,国人肃穆,老少同悲,赞佩他是民族精英、抗日英烈,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并对其遗属予以优厚抚恤。抗战胜利后,在南京雨花台抗日军人忠烈碑上刻名纪念之。

猜你喜欢
宪兵萧山渡江
《一叶渡江》作品赏析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吕蒙白衣渡江
回首向来萧瑟处
革命文物诠释下的“渡江”精神
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一张文化金名片
百牛渡江
西班牙宪兵用佩枪换毒品
台元旦庆典首现女宪兵
走近意大利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