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初
省纪委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研究,悉心收集,倾力编著的《家规·家训·家风——湖南故事》出版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个性鲜明、老幼皆守的家庭道德风貌,是承传绵久、代代不绝的家族流风余韵。一种好的家风,既是所有家庭成员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也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更是浸润民风、学风,乃至影响党风、政风的一剂良方。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是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每个人包括党员干部,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好家风的熏陶,能够强化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内心自觉和定力操守,能够构造永葆本色、不思贪腐的心灵美景。
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父亲毛泽东把他送到了陕北农民家里种地,要求他“在中国的劳动大学里”继续学习;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又带头把他送上战场。当岸英牺牲的噩耗传来,毛泽东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自言自语道:“谁叫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人民领袖的好家风,直接影响党风、军风和民风,执政者的定力之基才得以不断巩固、夯实,社会主义事业才得以走上稳定发展的康庄大道。
。好家风像阵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心灵,陶冶着情操,浇灌出参天的道德之树。在书中收录的家风故事中,我们可以触摸到故事主人公道德至上、公而忘私、刚直挺拔的风骨。
胡耀邦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特殊化,走后门,没有!要马列,要真理,有!”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有留给子女多少有形的财产,可他的忠诚、干净、担当,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崇敬。
左宗棠任高官20余年,经手的西征军饷几千万两以上,可他不贪不占,连按官场惯例享受的补贴也一概不受。清政府每年拨给他的养廉银子有近3万两,可他仅每年给家中白银200两,余钱都用在扶贫救灾和修城墙,办书局、书院,资助西征军粮饷等公益事业上。好家风就是这样熏陶官德的。
。好家风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各不相同,有的“修身齐家”,有的“耕读传家”,有的“书香治家”,有的“勤俭持家”等等,其实质都是教育同辈和后人崇德明理、好学向上、和睦友善、勤勉务实。好的家风是一本教科书,能够塑造精神支柱、传导主流价值,淳化社会之风,促进社风民风形成“最大公约数”。
通道县恭城书院前厅廊柱的最醒目位置,有一副不甚工整的对联:上联是“小学毕业的一定要升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下联是“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法升学”。这一劝学的“大白话”,正是鼓励人们积极进步、求知求学的优良家风的表达。
家风建设,绝不是私事、小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民风的大事、要事。擦亮这道美景,讲好“家规、家训、家风”的湖南故事,有助于达到党风廉、政风清、学风正、民风淳的美好境界。
不容置疑,好的家风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