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国
“在伟大的长征中,湖南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毛主席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军事谋略,早已为全世界所认可。”湖南党史陈列馆宣教部部长陈艳充满激情地向参观者介绍说,“而毛主席的雄韬伟略在长征中的实行,湖南籍将帅发挥了重大作用。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开国元帅,更是优秀湖湘将领的代表。他们攻坚克难,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也是我们湖南人心中的‘战神。”
忠诚:民族脊梁不屈松
“横刀立马的彭老总,南征北战建奇功……后人立铜像,那是民族的脊梁、不屈的松。”在湖南党史陈列馆,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作词、王丽达演唱的《放歌乌石峰》MTV正在播放,短短几句歌词将彭德怀的形象完整地展现出来。
正是听党指挥,铸就了彭德怀等将领“民族的脊梁、不屈的松”。在长征中,他们就是用忠诚谱写了一曲曲壮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四渡赤水的战役里,红军将士们对“只打圈不打仗”的情况很不理解,纷纷抱怨“战士不怕打仗怕掉队”。彭德怀说:“军委的命令,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寥寥数语,彭德怀忠诚耿直的性格直达观众心底。“事实上,长征中的彭德怀对军委的指挥也是有疑虑的,但他始终相信党中央、相信毛主席。”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刘畅介绍说,“林彪就曾经提议由彭总替代毛主席指挥部队,被彭总严词拒绝。由此可见,他对毛主席是一生忠贞不二的崇敬和追随。”
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后,张国焘依仗其枪多人多,妄图乘党中央面临的暂时困难,夺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彭德怀与其作了坚决的斗争。1998年,杨尚昆在《追念彭大将军》一文中追忆说:“在黑水芦花,他(指张国焘——笔者注)第一次见到彭德怀时就极力挑拨彭、毛之间的关系说:‘从江西出发以来,你的队伍打得很苦,损失很重。我给你3个师,听你指挥。彭德怀同志立刻驳斥了张国焘的这些胡言乱语。当天晚上,他把上述情况告诉我时,还余怒未消地说:‘张国焘这个东西,把我彭德怀看成什么人了?把我当军阀。我要当军阀,就不当红军了。真是岂有此理。”
党中央察觉到张国焘的不轨行为,为避免冲突,率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陈昌浩却公开造谣说“中央投敌走了”,是“逃跑路线”等,并派人送信给彭德怀,说“中央在毛周逃跑路线上,已经把一方面军几十万健儿葬送”,要求彭德怀“即率队转回阿西”,妄图策反彭德怀,但彭德怀毫不动摇,始终赤胆忠心地保护着党中央。
彭德怀一直跟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身边,而贺龙虽然与党中央远隔千山万水,却依然用忠诚书写着属于他和红二、红六军团的辉煌。“毛主席对贺龙评价相当高,到陕北后,毛主席称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毛主席对贺龙有3条评价:‘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联系群众。忠诚是第一位的。”凝视着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内挂着的贺龙的画像,张家界永定区委党史办主任赵宗山深情地说,“贺老总从两把菜刀闹革命起,就一直矢志不渝对党忠诚,对毛主席忠诚。”
1935年2月,贺龙收到中革军委发来的电报,得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又回到了领导岗位,十分兴奋。“电报指示红二、六军团集中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地在运动中各个击破敌人。在斗争确实不利时,主力可以突破敌人围攻线,向川黔广大地区活动。”张家界市委党史办张海峰介绍说,“这个电报来得很及时,但是在红二、六军团内部却对这个指示有所怀疑。”贺龙坚决及时地传达和落实了这份电报的指示精神,他说:“我虽然没见过毛泽东同志,但从我本身的经验教训中,从读到他写的文章中,深知他是我们的正确领导者。”于是,贺龙统率红二、红六军团,“运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从年初到8月间(指1935年——笔者注),连续作战30多次,相继取得了陈家河、桃子溪、板栗园以及忠堡等战斗、战役的重大胜利”。这些胜利让蒋介石惊慌失措,湘军何键不得不分兵,严令陈渠珍围追堵截,企图将红二、红六军团消灭在湘鄂边区。“但是,蒋介石和何键正好中了毛主席调虎离山之计,”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谢晓云指着作战地图说,“如果没有红二、六军团的有力牵制,中央红军长征的道路可能会更艰辛些。”历史总是既有巧合,也有必然。谢晓云介绍说,正是因为贺龙的部队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1935年10月,蒋介石不得不投入精力对付贺龙,他改命一直追击中央红军的薛岳东进湖北围剿贺龙,将西北剿共军事全权交给张学良,才有了以后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薛岳当时哀叹说,‘当年未能灭共是军人之耻事,可见当年贺龙对中央红军长征所起的重要作用。”
罗荣桓是开国元帅中唯一的“政治元帅”,对党绝对忠诚更体现得淋漓尽致。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苏区中央局会议)后,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毛泽东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失去对红军的指挥权,实际上“靠边站”了。而罗荣桓因多次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说成是“宗派主义者”,随之受到排挤,并被撤销了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对党的信赖从未改变。黎平会议精神传达后,罗荣桓得知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建议得到采纳,兴奋地向干部们传递这个好消息,“一见面就谈毛主席的建议”。罗荣桓对电台政委袁光说:“毛主席这个建议十分英明。现在蒋介石有两怕。一怕我们同二、六军团会合,二怕红军重新返回中央根据地。他把主力都摆在这两个方面,等着我们撞到他的网上去。可是,毛主席看透了他的五脏六腑,偏偏要打到贵州去。这一着是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我军进入贵州,北可与川陕根据地的四方面军呼应,东可与二、六军团配合,四面都有回旋余地,战争的主动权又转回到我们手里了。”罗荣桓在红军一向以沉稳著称,经过他的一番解释很快稳定了军心,让所有的红军战士看到了“绝处逢生的转机”。多年后,毛泽东谈起这段往事时说:“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斗争中,罗荣桓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并且遭到了撤职。虽蒙受冤屈,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铁军:能征善战建奇功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为彭德怀所写的一首六言诗,生动地展现了彭德怀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大将风采。彭德怀敢打硬仗:红军成立之初,就创下红军首次攻占长沙城的壮举;亲上前线操炮炸毁敌军碉堡,5天时间突破敌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吴起镇伏击战,切掉了敌军“尾巴”……长征路上彭德怀过关斩将,“比张飞还勇猛”,才得到毛泽东如此赞誉。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有一处战斗场景,讲述的是红军攻占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的情景。1935年2月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红军乘胜向遵义进击,于28日晨再占遵义。“原定的遵义战役,还只是指向较弱的黔敌。”讲解员谢婉秋说,“没想到,彭总(指彭德怀——笔者注)的指挥使这场战役的目标演变为追歼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由此揭开了红军长征中一次最大的战役:遵义战役。这一仗体现了彭总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红军突然向东再夺娄山关,蒋介石急令相距最近的第一纵队吴奇伟第九十三、第五十九两师火速增援遵义。可是等吴奇伟部进抵遵义城南部地区时,红军已重占遵义,吴奇伟认为国民党军装备远优于红军,决定强攻硬取遵义以雪前耻。
激烈的战斗围绕红花岗右侧主峰老鸦山展开。蒋介石下了死令,国民党中央军和黔军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玩儿了命”:吴奇伟纵队第九十三师已进入忠庄铺,一部前进到遵义城南2.5公里的洛江桥;第五十九师已进至新站,在黔军两个团的配合下,向忠庄铺开进,企图向遵义进行反攻。
面对吴奇伟部的增援,彭德怀“横刀立马”,在敌凭优势兵力、火力,不计伤亡的轮番攻击下,像钉子一样坚守着阵地,使吴奇伟部成了一支孤军:吴奇伟部冒进,被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拖住,进退两难;黔军畏缩不前,尾追的川军又被阻于桐梓以北地区。中革军委及时利用这一战机,命令红一军团主力从水师坝突破黔军阵地直插忠庄铺吴奇伟指挥部。这一出敌意料的打击收到了奇效,促使吴奇伟、黔军王家烈仓皇逃窜。“如果没有彭总果敢坚毅的坚守,就不会出现敌军首尾难顾的战机……”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刘畅说,“毛主席评价彭总打仗勇猛坚韧,是彭总打仗打出来的,用骨头撑起来的。”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彪炳史册,可谓家喻户晓。而鲜为人知的是,贺龙也导演过类似的战役,那就是1935年底的转战贵州之战。
1935年11月23日至28日,红二、红六军团基本控制了湖南西部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军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大庸、桑植之地的图谋。蒋介石不甘失败,立即纠集李觉、樊嵩甫、陶广、郭汝栋、汤恩伯5个纵队,以何键为“追剿”总司令,企图钳制红二、红六军团于沅水、资水之间。
危急关头,贺龙决定转战贵州,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12月11日,红二、红六军团兵分两路向东南急进,造成东渡资水的形势。“蒋介石没有汲取毛主席四渡赤水中给他的教训,害怕红二、红六军团重上井冈山,立即命令‘追剿军全部东调。”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慈安说,“这样,贵州的兵力全部被贺龙调出来了。”红二、红六军团乘机挥师贵州,占领新晃、玉屏地区,继续向西北转移,击破敌军阻截完成了进抵石阡地区的任务。“欲进贵州,先入湘中,巧调敌兵,择机入黔。”《中国共产党桑植历史》评价这次转兵:“这是贺龙指挥红二、红六军团突围长征以来的第一次神来之笔。”
与横刀立马的彭德怀、贺龙不一样,罗荣桓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不仅仅是在沙场冲锋陷阵才叫战斗力,军队政治工作也是战斗力。在衡阳衡东罗荣桓纪念馆,保存着一副罗荣桓长征时用过的马鞍。“这个马鞍记录着罗帅在长征中带部队过草地的故事,”罗荣桓纪念馆研究员刘思进介绍说,“罗帅做思想政治工作,增加自己的有生力量,与其他将帅打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1935年8月间,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红军穿过松潘大草地继续北上抗日。在草地,红军将士们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饥饿,“野菜都是奢侈品”。一天,罗荣桓又没喝野菜汤就出发了。“到了下午,罗帅支持不住了,脸色苍白,虚汗直流,便拄着拐棍悄悄来到一条水沟旁,扯下一把青草,在水里涮了涮,塞进嘴里,大口嚼了起来。”刘思进眼含热泪地介绍着,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罗帅嚼了半天也咽不下去,只好吐了出来,又扯起一把塞进嘴里,嚼一阵子,又吐了出来,再扯,再嚼,再吐……”不一会儿,罗荣桓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又回到部队指挥战士唱《国际歌》……
红军终于战胜了大草地,毛泽东赞扬了罗荣桓的模范行为带来的战斗力,他说:“罗荣桓同志的模范表率作用充分说明……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这样,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我们的革命事业,就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无坚不能摧,无往而不胜!”
爱民:时刻不忘“出发初心”
刚直不阿、骁勇善战、血洒疆场……在人们的心中,湘籍将帅都是在沙场高歌猛进的勇士,是百折不回的英豪。而在他们心中最柔弱的地方,却是出发前的那颗“初心”:为人民谋利益。无论是厮杀的战场,还是兵不血刃的雪山草地,将帅们都牢记“初心”,忠实践行。
彭德怀曾经不畏强权杀死了恶霸区盛钦而被通缉,主动将1200大洋就职费全部放到了扶贫公积金中,命令军队士兵不得向百姓要一针一线,一水一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解并铭记住了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彭德怀当兵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视他为英雄,他视百姓幸福为信仰,爱民爱兵一生不变。
战马对于驰骋疆场的将领来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是风雨同舟的兄弟。在遵义市,流传一个故事,说的是长征中,彭德怀看到将士们一个个因为饥饿永远留在草地里,忍痛枪杀了自己的爱马。“那是老百姓为了表达对彭总的爱戴编排的故事,”遵义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张黔生说,“其实当时杀的是彭总的骡子。”
当时,草地上连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都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掉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啊!”彭德怀果断地说:“正是为了走出草地,才采取这种办法。”彭德怀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最后立一次大功吧!”“当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可是谁也不愿意开枪。”张黔生说,“最后彭总命令方副官开枪,他说‘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无奈之下,方副官用机枪杀掉了仅剩的牲口。”当战士们吃上骡子肉时,彭德怀却心如刀割,他推开警卫员端来的肉汤,道:“我吃不下,端开!”
1936年2月5日,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全部进入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在迎击敌军的同时,一边休整一边开辟革命根据地。贺龙听说大定有的老百姓手里还拿着江西苏区用布印的钱票,立即感到这些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国民党一旦回来发现,他们是会被杀头的。“立即安排部队到大定一对一地兑换。”桑植党史办副主任钟锐介绍说,“几千块银元,像流水一样地换出去了,部队的供给更困难了。当时就有人不理解,贺老总说,红一方面军去年在这一带打得很苦,一定是临走时来不及兑换,要么就是带的银元不够了,才留下这些布票子。我们如果不管,老百姓可要遭殃啦!我们这些人出来革命是为了什么呢?是为解放老百姓,既然为老百姓,花去几千块银元算得了什么!”据红二军团供给部政委陈希云回忆:“在我们这支部队里,被胡子(指贺龙——笔者注)救过的有四师的宁伢,电台的李伢,宣传队的龚伢,司令部的覃伢,都是嘛!咱们五师的前后两位师长,贺炳炎、王尚荣,政委谭友林,也都是被胡子救下来的人啊!”“胡子这个人,心里装的,除了党,就是干部、战土、群众,他是爱民如父,爱兵如子啊!”
在将帅的眼中,每一个战士都是自己的兄弟,他们把战士的生命看得甚至超过了自己。
过草地时,14岁的战士小杨脚被竹尖扎了一个洞,脚脖子很快肿得像冬瓜。小杨怕拖累大家,苦苦哀求说:“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等革命胜利后,请给我家带个口信,就说我从地主家逃出来后当了红军,跟着毛主席北上抗日时,死在草地上了……”罗荣桓看到小杨硬是不走,说:“这么着吧,大家都快走。我腰腿疼得厉害,我留下给小杨作伴。”“那怎么行,”这一下可把小杨急坏了,他用手撑地吃力地坐起身来,断断续续地说,“你是领导,要带领……大家走,怎么能……跟我留在这里呢?”“领导还要有群众啊!要是大家都不走了,领导不成光杆了吗?”罗荣桓弯下腰,慢声慢气地对他说。小杨深受感动,只好让战友们轮流背着前行。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长征中的湘籍将帅们一个个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他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英勇善战的胆略担当、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朝着“中国梦”奋力前行。正如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夏远生在《“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在湖南的长征与湖南人的长征》中所说:“参加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湘籍红军将帅和数以万计的指战员,发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万里长征中谱写了壮烈英勇的篇章,而载入史册、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