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6-05-14 00:42徐发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城镇化社区教育

徐发秀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给当地的社区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让地方高校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政府、高校与社区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经费不足,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未建立。我国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制定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政策法规,建立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地方高校学生与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机制,构建地方高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联系的管理机构。

关键词:城镇化;地方高校;社区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151-03

城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不断加快的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想实现“人的城镇化”,还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这也就给当地的社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区教育面对这个新的群体,需要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培养相应的师资。而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它们如能很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社区教育,必定会对当地的城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镇化的角度研究地方高校服务社区教育,以期能够引起政府的关注与高校的重视,促进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的良性互动。

一、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居民会逐渐增多,同时,新居民也会呈现出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整体素质不高,很多居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再就业困难等特点。新型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些特点给当地构建和谐与高质量的社区教育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挑战。要更好地发展社区教育,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让地方高校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可行性

1.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的社会职能是相通的。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地方高校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的要求扩展了大学的职能,地方高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从世界范围看,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现代大学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承担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从高校与社区教育各自的社会职能来看,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让地方高校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是可行的。

2.地方高校与社区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一个西方经济学概念,弗里曼的经典定义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2]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也存在着利益相关者,只要是影响高校发展的人或群体,都可称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在一所高校里,教师、行政主管、学生、董事、校友和捐赠者都是直接利益相关者,而高校的发展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它必然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联系,比如说周围的市民、社区等都是大学利益相关者中最边缘的一部分,那么社区也应把它作为高校的一个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地方现实,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服务地方社区,满足大众的利益需求。社区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从这点上看,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也是可行的。

(二)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1.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地方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现代大学不可以在封闭的环境里求生存、求发展,它需要面向社会,地方高校只有在服务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它的资源可以得到社区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促使地方高校较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2.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地方高校是创造高素质劳动力的根本力量,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人口素质的提高。社区教育恰恰需要地方高校的支持,才能够加快农村人口迁移和优质人力资源的汇集,推进城镇化进程。

3.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需要。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而社区的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社区教育面临着学习资源缺乏、学习途径有限、管理方法不得当、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地方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活动,且自觉以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引领社会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从而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

4.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地方高校若能参与到社区教育当中去,可以不断地获取市场信息,增创与高校学科建设相关的实践基地,合理调整学科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 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重视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如北京、上海等地由政府机构牵头,以社区为中心,社区所有教育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组成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进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城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但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学校几乎独立于社区之外,与社区联系不多,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

(一)政府、高校与社区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比较重视社区教育的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的软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没有认识到地方高校在提高社区教育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对于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没有整体的统筹规划,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从法律上保障高校参与到社区教育的建设中去。我国的高校由于以前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办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限制了大学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习惯了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但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地方高校往往不对社区开放教学场所、图书馆,而且认为社区教育仅仅能够为高校提供一些可有可无的资源。基于这种认识,地方高校对服务社会和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社区机构的领导也不主动找高校沟通与商量如何把高校的资源最有效地向社区开放。由于三方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导致各方都不是很积极做此项工作。

(二)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经费不足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参与社区教育,比如,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城镇社区创办社区学校,为当地的居民开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可以为当地派学生与教师服务社区,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可这些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才能完成。当地方高校面临经费不足时,其社会服务的热情就不高。

(三)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未建立

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没有一个可以协调双方关系、了解双方需求的机构,社区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落实高校社区服务,参与高校活动的机构,双方缺乏一个必要的体制保障,因而可能会导致双方参与的活动具有临时性,变动性大。同时,地方高校也没有相关的人员参与激励机制。高校的教师评价制度更加强调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两方面,强调显性的标志性成果,而很少关注教师对社会服务方面的评价,这样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肯定不高。

三、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政策法规

从国际范围看,很多社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政府都是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学校和社区在发展社区教育中各自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美国《高等教育再授权法案》把大学与社区的合作列为考查大学的一个标准。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之一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求高校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鼓励高等学校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拓展服务对象,开放教育资源,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求高校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可是这种条款只是一种政策导向,国家未能以法律的形式对高校服务社区教育加以规范和保障。就高校来说,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范,没有相关的经费保障,仅凭自觉支持社区教育,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对社区教育支持不利的局面,如果有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指导、制约,情况将大不一样。因此,国家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管理体制、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机制、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的内容互通和衔接、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督导评估机制等等,从而为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保驾护航,相信地方高校也会在法律法规的引导和制约下,积极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二)建立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

日本的文部省于2008年推出的一项推进“学社融合”的重大举措——学校支援地域本部事业中,日本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11年间,每年大约投入9 981万日元推进学社融合事业的深入开展。由此,对于日本政府在学社融合发展上的投入力度之大我们可窥见一斑[3]。我国政府如能增加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地方高校与社区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高校也就有充足的资金来参与社区教育。

(三)建立地方高校学生与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机制

我国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考试成绩为基础,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教学、科研为基础,这种导向会使学生与教师主动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美国高校利用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研究或其他工作的研究生全年参与社区项目的工作。另外,学校把教师参与社区的行为认定是创造性的行为,发表文章不再作为考查教师的唯一标准,给教师提供休假年,使之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中。同时,提供更多的小额基金支持教师的新型研究。例如,明尼苏达大学的民主与公民权利中心给予相关研究行为5 000—7 000美元的基金支持,许多大学的社区援助与合作中心为未能完成规定课时的教师埋单[4]。因此,地方高校应建立起学生与教师服务社区教育的激励机制,把学生与教师的社会服务纳入到考评体系当中来,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与教师,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社区教育工作当中去。

(四)构建地方高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平台

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一,实现地方高校与社区人力资源的共享。高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教师是社区教育发展必须依靠的力量,高校可以利用其雄厚的人才资源,承担社区教育的教学任务与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又饱含激情、乐于奉献,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并鼓励其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环保和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让大学生与社区的各阶层居民建立起互动关系。要充分利用社区人才,积极展开教育活动。社区中有各种人才,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请他们进学校参加教育活动,无疑可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第二,实现地方高校与社区物质资源的共享。高校可以选择在法定公共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向社会学习者开放教室、运动场、体育馆,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目前大多数社区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自己的图书馆,而社区教育却涉及到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高校可利用自己的藏书优势拓展社区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社区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区也要为高校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基地,要积极地配合教师搞好社会调查工作。第三,实现地方高校与社区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地方高校可定期将网络信息中心、校内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以及各种体育运动设备等向社区居民开放,使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方便社区居民学习,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为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奠定基础。

(五)建立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联系的管理机构

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与社区保持密切联系,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设有专门的机构。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设有政府与社区事务办公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有社区关系办公室、麻省理工学院设有政府与社区关系办公室等。这些机构通过开展帮助社区发展的各项活动,密切了大学与社区的关系,架起了大学与社区沟通的桥梁[5]。我国的高校也应设置加强与社区联系的有关机构,该机构可以考虑由教师、政界人士、社区管理者及部分学生组成,主要负责高校与社区关系的协调工作,了解双方的需求,建立信息互通制度,从而保证高校与社区有个长期稳定的互动机制。同时,社区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也应不断完善,可以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积极统筹教育资源,主动参与到高校与社区的互动中。

参考文献:

[1]于燕燕,等.社区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168.

[2][美]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5.

[3]吴金芳.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路径——日本“学社融合”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文化论坛,2011,(5):77.

[4]王晓波.美国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典型策略分析[J].教育探索,2009,(2):138.

[5]李月修,谈文,张宝秀.首都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23):8.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城镇化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