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张灵
摘 要:法国巴黎理工大学是一所优秀的理工科院校,其人文教育体系发展十分完善,主要通过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三个维度得以实现。当前我国理工院校实施人文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研究巴黎理工大学人文形象的培育有助于获得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巴黎理工大学;人文形象;培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19-03
巴黎理工大学是法国享有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有着辉煌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顶尖人才,甚至美国的西点军校都是以它为母版建立起来的。通观巴黎理工大学整个发展历程,人文培育一直占据显著位置,为我国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巴黎理工大学人文形象的培育
1办学理念:文理并蓄
法国的高等教育属于综合大学和大学校两轨性质的教育,而巴黎理工大学就属于大学校。法国的大学校有别于一般的普通学校,是培养精英的场所,所以大学校都有着严标准、高规格。巴黎理工大学建校于1794年,当时国家刚经历政治和经济的剧变,又处于启蒙运动终结的时代,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成立之初的办学理念为“共和国精神”即让学生记住自己是共和国的公民,要决心捍卫共和国的生死。学生不仅在校内学习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校外参加各种各样由模范公民和居民区国民自卫队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共和国所宣扬的精神,更好地为共和国服务。在拿破仑时代,提出了“为了科学、祖国和荣誉”的办学理念,按照拿破仑的主张,理工学校培养的是军人兼学者,他们必须具有“坚强、拼搏、服从、和平、整齐”的品质。为此,拿破仑提出了两条培养原则:一是大量阅读和朗诵高乃依(P.Corneille)等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因为这是“为学生灵魂教育做基石。二是学习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科学,因为这也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基础的训练”[1]。理科生通过人文科学的熏陶,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抗敌、争取自由的品质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到了现代,整个世界都由大量的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成为实现繁荣的不二法门,大学也就成为促进生产力、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作为高等教育的研究机构,巴黎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探索未来,开创未来”,开创了科学和文化多科性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由基础理论课程、非技术课程及实践课程组成,追求卓越成为信条。无论在教学还是研究方面,学校要求学生不仅能通古晓今,立足于科技,着眼于未来,还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富有创造性,使得他们在不同领域拥有话语权。由此可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主要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开阔学生对现实世界问题的研究视野,发展学生认知、言语和创新能力,满足多文化、复杂世界的需求。不管在建校初始或是战火纷争的年代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校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力培养理工科人才的同时仍不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的熏陶。学校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基础,为理科生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正如戴高乐总统所说:“巴黎理工大学就像法国一样,古老而常新。”
2课程设置:多学科教育模式
巴黎理工大学作为理工教育界的精英,它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是独具匠心的,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学校人文资本的价值。学校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理论教育、应用科学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及实践性教育,共同组成了综合性课程体系。前两年主要进行综合教育,后两年进行专业教育,而人文教育也主要体现在第二年。学生可以在生物、化学、经济、计算机、数学、应用数学、机械和物理八个基础学科领域采取主辅修的方式选择六个领域的课程进行多学科综合学习[2]。学校设有专门的人文社科系来管理学生的人文社科课程,课程涵盖人文社科的各个方面,譬如: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建筑学、政治学、文学、法律。下表为学生在校期间所要学习的人文社科的课程。
此外,学生还需学习两门外语,学校共开设了阿拉伯语、中文、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多种语言,其中英语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同时学校也会为母语不是法语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法语学习,并且学校鼓励学生学习第三门语言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外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提前预料在国外工作的可能性。同时,学校也建立了专门的人文社科研究中心,这些全部对全校师生免费开放,也会通过网络对校外人员开放,以此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自主修学这些人文社科课程,开阔其眼界,陶冶自我情操,提高对事情的分析能力,能够成为有自我个性标签的理工生。正如巴黎理工大学校长让·诺瓦克所说的那样:“我们巴黎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都是以胸怀开阔、志向高远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应对复杂世界。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这些能力,非研究人员只专一门而不能开拓自身的视野去勇敢尝试以外的领域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我们会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科学文化视野,以便他们提升自我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除密集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要保持人文科学教育的原因。”[3]
3师资建设:顶尖学术精英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巴黎理工大学深谙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学校成立之初,任课教师都是当时知名的学者,如数学家蒙日、天文学家拉格朗日、化学家贝托莱等,这些优秀的师资奠定了学校的基石。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全国各大研究中心、其他大学及企业和高级行政部门人员组成,学校对应聘教师没有年龄和国籍的限制,但要求他们要具有相关海外学习经验及具有强烈的愿望在自身领域内成为优秀的研究人员,对教学工作保持浓厚的兴趣。学校汇集了各个领域顶尖的人才,他们在国内外荣获各大奖项,不仅自身勤奋好学,而且在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孜孜不倦。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成为学生的榜样,也是巴黎理工大学人文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在法国100多家大型国民企业中, 有2/3的领导人毕业于该学校,此外,政府部门中的许多高级行政官员也都毕业于该学校[2]。由此说明,理工学校也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行政人员,这与学校重视人文教育是分不开的,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让学生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理科生。在巴黎理工院校,理科学科的教师与人文学科的教师之间也会经常交流,扩大彼此的知识面,发挥1+1大于2的效应,弥补自身知识的狭隘面,更有助于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巴黎理工大学以一种开放式的胸怀管理着学校,提倡合作精神,无论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秉承着共赢的信念,学校成为真正做学术、学知识的地方,减少浮躁之风,正是巴黎理工大学最有意义的价值观。
二、启示
古人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了人文的重要性。学校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教书育人、塑造品格的重要使命,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学校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通过人文教育启迪学生心智、磨炼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这方面巴黎理工大学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1转变办学理念,营造人文校风
现在越来越多的理工高校只重视专业素养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了理工学子只拥有一技之长,很难成为大家。看看过去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每一个都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对人文学科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很多理工院校都只根据市场的需求,专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把学校发展成世界一流理工院校或国内一流理工院校等,人文教育的作用被轻视,培养出的人才顶多算是工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化的舞台上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单一技能的而是全面多方位发展的人才,传统的理工科学子很难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学校也应迫切改变这一模式,最根本的是要改变办学理念。巴黎理工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依旧没有放弃对人文学科的培养,这一点一直贯穿于学校办学过程中,为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提供基本的保障。理工院校虽有其特殊的人才培养方案,但要在理工科背景下加强对人文学科的培养,不单单只是开设人文学科的课程,还要在各理工科自身专业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专业中所涉及的人文精神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积极为社会服务贡献力量[4]。理工院校要积极主动转变办学思想,从技术层面向精神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统一。同时,也要积极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着力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散漫的态度,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目前,很多理工院校并不足够重视学校的校风建设,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大多数的学生也是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学校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也如同摆设,整个校园缺少深厚的人文底蕴,而这些潜在的动力对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学校可以在校园建筑、设施定位上与人文气氛相匹配,师生之间多多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打造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构建合理课程,加大人文投入
课程设置作为学校的重要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力量,理工院校一直以专业课知识为导向,课外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一些人文课程就会被无情地排除在外。纵观整个教育的发展,人文教育一直要比科学技术教育出现得早,也要更成熟,最初的大学也是人文学科最先进入课堂,到了当今很多人都是怀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理,觉得学习人文学科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学校是马虎对待,学生也是敷衍了事,不少院校以思想政治课程取代了人文课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在丰富,需求也在多元化,人文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思想政治课程不能笼统地替代人文学科,学校要加大人文学科的比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巴黎理工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理工大学,学生除了学习大量密集的专业课知识,还必须修完相应的人文学科,校方鼓励学生尝试专业之外的领域,放开束缚,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由此可见,一所院校特别是理工院校提供的课程越多,种类越繁杂,就越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赢得优势。除此之外,不仅在数量上要有所提高,而且还要保证过硬的质量。学校可以推出精品课程,在人文学科的某一领域上有所钻研,如巴黎理工大学就有专门成立的研究所来从事人文学科的学习,为学生在枯燥的理工科的学习中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文科课程设置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的学习,也可以开展人文讲座、文艺演出、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徜徉在人文的天堂,在他们心中化作细雨,滋润心田。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跟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彼此之间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成为课堂学习之外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也可以学习一些在规定学时之外的课程,补充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理工科生也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理工院校更偏向于把经费投入到专业学科的建设上,对人文科学教育的投入不那么尽人意,如人文师资队伍的配备,图书馆人文资料的购置,人文学科点的建设与支持,课外课堂的开展及各种校园文化场所的建设等方面的经费都难以保证[5]。学校硬件设施的落伍也会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应加大对人文教育的投入力度,人文学科发展得好对学校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理工生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另外,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走综合型大学的道路,理工院校转型在所难免,发展人文学科是必经之路,其办学层次、办学理念必会更上一个台阶。
3加强师资队伍,追求内涵发展
当前理工院校教师的知识面普遍过窄,过于专业化,真正文理兼通的人才还是比较偏少的,不少学校还把一流教师放在科研岗位,这就削弱了师资力量。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学校急于提升就业率,不得不让学生尽快修满学分,教师也就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趣,讲义也是好几年才换一次,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投入的精力不够,加强师资队伍也是迫在眉睫。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教师理应做好榜样,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首先,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人文培训,特别是对理工科教师进行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文理之间寻求合作,产生最大化的效益。其次,学校也要引进人文方面的专家学者,丰富整个师资队伍,提高整体水平,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当地提高人文教师的待遇,让他们在心理上有着与理工科教师同样的地位。再次,一所好的理工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学科的支持,人文学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严格把控质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粗制滥造,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最后,文理教师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教师上课也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教师一味地在上面讲,学生认认真真地在下面记笔记。课堂教学要动用多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不是工厂,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已设定好的产品,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巴黎理工大学规模并不大,招生数量也不多,但却在各个领域都能有所成就,这与它自身追求内涵式发展有很大关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一所好的学校要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后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就必须从量上的发展转移到对质的追求。理工院校更是如此,学生走出校门,不应该只会纸上谈兵,更多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为社会做好事,做大事。
参考文献:
[1]李兴业.古老而常新——巴黎理工学校两个世纪办学的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2,(5):36—41.
[2]邓芸.国际视野下的文化育人——巴黎理工大学的实践与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1):100—103.
[3]胡瑞棣.大学之中的大学 理工学中的王者——巴黎理工学校[J].教育与职业,2013,(16):96—97.
[4]江云清,何春梅.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4,(39):86—87.
[5]王楠.我国理工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责任编辑:朱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