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声音资源链接趣味作文

2016-05-14 20:48蒋春霞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发现运用

蒋春霞

摘要:根据地域特点,挖掘丰富多彩的声音资源,能让枯燥的作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如东位于黄海之滨,带领孩子走进动感十足的洋口港,重温爸爸妈妈的童年游戏,聆听诗情画意的乡野之歌,发现有趣的声音资源,用心采撷,潜心积累,在教师提供的素材分享平台和习作展示的舞台上大胆运用资源,提高习作水平,演绎趣味作文。

关键词:发现;采撷;运用;声音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文教学是以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真人真事,抒写真性情为总目标的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引导学生挖掘身边丰富多彩的声音资源,让枯燥的作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一、发现资源,激发习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提倡从沉静、细腻地观察客观世界入手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母语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也极力呼吁求诚写文,写生活作文。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黄海之滨——如东,这里有着丰富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声音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听觉感官调至敏感状态,感受生活的奇妙,激发创作的热情。

(一)走进动感十足的洋口港

洋口港是全国第一大人造渔港,是如东一张亮丽的名片,这里有烟波浩淼的南黄海,一望无际的沙滩,迷人的海滨风光,古朴的渔村风情。带领学生走进洋口港,不仅能从视觉上感受海域的风情,更能从听觉上感悟大海的真谛:一排排洁白的大风车直冲云霄,迎风高歌;水鸟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潜入水中,鸣叫声此起彼伏;海水轻轻拍打岸滩,细语喃喃;海风似一位忙碌的汉子,“呼啦啦”地直往前赶……用心听,这里的每一个声音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有向往,有坚持,有成功,亦有欢乐。来到洋口港,还可以带领学生踩文蛤,跳“海上迪斯科”。放板鹞风筝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各式各样的风筝扶摇直上,声响五音和谐,古朴幽远,声震长空,音传数里,宛如乐队在空中演奏。动感十足的洋口港,一场大型交响音诗画,能荡涤学生的情怀,催生他们创作的热情!

(二)重温爸爸妈妈的童年游戏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宅在家里,繁重的学业之余,也就是看看电视、上上网,玩点网上的虚拟游戏,这种孤独的童年,缺少同伴间的沟通和健康体格的训练。丢手绢、跳皮筋、滚铁环、打水漂、转陀螺、打雪仗、贴烧饼、翻花绳……一个个爸爸妈妈曾经玩过的经典游戏,一首首自然流淌的最真实、最动听的嬉乐之声,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玩出快乐,玩出发现,玩出细腻的感悟,玩出神奇的想象,重温父辈的童年游戏,让嬉乐之声走入课堂,能丰富作文课程内容,丰盈儿童的精神生活。

(三)聆听诗情画意的乡野之歌

我们的学校地处乡村,学生也都是农家子弟。乡村的田野像一首动人的歌谣,旋律悠扬,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绚丽多彩,像一首清新的小诗,精巧别致。春天,带领学生走进乡野,缕缕春风在耳畔轻轻吟唱,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飞去,河水哗哗,小鸟啾啾,演奏着一首生命的交响曲。夏天的乡野热情似火,一声高过一声的“知了知了”, 青蛙家族的大合唱“呱呱呱呱”, 雷伯伯说来就来——“轰隆轰隆”,就连学生也忍不住连扎几个猛子——“扑通扑通”。秋天,一片金黄,“刷刷”,那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轰轰”,那是收割机忙碌的声音,“哈哈”,那是农民伯伯乐开怀的声音。冬天,狂风怒吼,麦苗打着呼噜……聆听诗情画意的乡野之歌,既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也是写作灵感的唤醒之旅,写作激情的燃烧之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的真道理。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声音资源库。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做一盏明亮的指示灯,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听,按自己的思路去想,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收获满满的创作热情!

二、采撷资源,积累习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习作素材是学生怕写作文,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主要原因。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资源后,教师要能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学会采撷和整理,为习作积累素材。

(一)仔细倾听

声音资源无处不在,但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事物发出的同类声音,也是有区别的。同样是关门声,有的大得吓人,“哐当”一声,有的细若蚊蝇,“吱”的一声滑过耳畔,有的急促,有的悠长,仔细听,总有细微的差别。在采撷声音资源前教师要叮嘱学生用心聆听,听准确,听细致,听透彻,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其实这里的“观察”就包括“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出事物此时此刻声音独有的特点,细微的变化,作文才能写得真实、具体。

(二)用心思考

只是仔细听,还远远不够。大家一起外出采撷资源,有的回来文思泉涌,笔走如飞,有的却感到一无所获,写出来的东西干瘪苍白,没有新意,究其原因,是后者在倾听的同时没有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聆听的同时如果用心思考,就能把听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写出来的文章更有深度。所以听之前,要告知学生多想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带动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联系生活,用心思考,将所见所闻酝酿成一种认识、一份感悟、一点收获。比如,走在街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由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带着这些思考去听,就会有《热闹的街市》《芝麻开花节节高》《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美在我的身边》等等构思新颖、见解独到的习作诞生!

(三)勤于记录

现代著名作家矛盾先生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草簿,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是老一辈作家的经验之谈。平时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声音素材积累在脑中,更要学会分类记录,形成声音资源“小仓库”,一旦需要的时候随拿随用。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日记的形式,每天一记,或长或短,或严谨或随意, 随性所致;可以以材料手册的形式,分为“自然之声”“生活之声”“嬉乐之声”“想象之声”等门类,用简短的语句分项记载;也可以带上录音机、摄像机现场实录,形成音频材料。这样作文的时候,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就会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自信和潇洒。

三、运用资源,提高习作水平

声音素材的整理积累,只是作文的前奏,积累再多,如果不能灵活运用,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素材的采撷、积累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虽说学生一起在学校的时间很多,但毕竟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阅历不同,自然积累的素材也就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素材分享平台——班级声音资源分享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资源共享,还能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习作展示的舞台——班级主题小报。先组织学生围绕各大主题进行写作,尽可能地把自己积累的声音素材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使读者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感染力。再从中选取优秀习作或片段,刊登在班级主题小报上,力争让每个人的大名都能见诸报端,个个登上“大舞台”,人人成为“小作家”,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身边处处藏资源,生活处处有文章。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有大语文观的思想,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开展得有趣有味!

猜你喜欢
发现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