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群
【设计理念】
《项脊轩志》是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体现了作者“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艺术风格。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读文句,才能让学生体会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切情感。在本设计中,教师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句,从而准确、客观地品读出作品字里行间的深情,进而借鉴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文本细读的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及对家园变迁的遗憾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准确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充分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理解作品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2.指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嘉靖十九年中举人。此后二十余年中,八次会试不第。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曾任长兴知县。“项脊轩”只是作者家中一间又小又旧的老房子,作者为什么要专门为它写“志”呢?
二、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校对读音、停顿,并思考问题:文中哪一句直接写到情感?
明确:“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提问:“多可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速读第一部分后明确:原本陈旧、狭窄、阴暗的屋子经过一番修葺后变得宜居,项脊轩给作者带来了安宁、闲适的生活。
提问:“多可悲”的原因又有哪些?
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讨论后明确:“多可悲”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项脊轩的变迁,二是作者由项脊轩想到自己已故的亲人。
提问:作者写到哪几位亲人?何种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母亲、祖母、妻子、乳母。抒发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三、文句品读
1.品读作者对家园变迁的态度
师:在作者修整之前,项脊轩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生甲:“逮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说明当时叔父辈分家了,里里外外设置了很多的小门墙,“往往而是”就是“到处都是”,说明作者对这些小门墙充满厌恶。
生乙:“东犬西吠”,就是说东面人家的狗朝着西面人家吼叫,说们一家人之间已经形同陌路了,作者对此应该感到很遗憾。
生丙:“鸡栖于厅”,有杂乱和没落之感,作者对此很无奈吧。
生丁:“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异”,庭院本来是“南北为一”的,现在先用篱笆来隔断,然后又干脆用“墙”来隔断,更给人一种阻隔之感,对此,作者充满无奈和遗憾。
2.品读作者对亲人的情感
师:找出并理解表达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
句①: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叩”是轻轻敲门,表现出母亲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哭泣,但又怕吵醒孩儿的急切心情。
师:反复朗读该句,试体会母亲的情感。
讨论:这句话应怎样翻译。
生甲:孩子是冷了吗?想吃东西吗?
生乙:孩子是冷了,还是想吃东西了呢?
学生反复品读后明确:应翻译成:“孩子是冷了,还是想吃东西了呢?”这样更能表现出母亲急切的关注之情。
(点评:一“扣”一“问”两个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深切真挚的母爱。“儿寒乎。欲食乎”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想知道孩子哭泣原因的急切情感,表达关爱之情)
句②: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祖母因为没看到孙子,所以找来,可以见其牵挂。
师生反复品读该句,试体会作者的祖母说这句话时的语调及其中蕴涵的真切深厚感情。
明确:祖母说这句话时因久不见孙子所以有略带责备的语气,但更多是疼爱、关切之情。
(点评:略带责备的语气更表达了祖母对孙子的无限关切之情。)
句③: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看望孙子离开后,不忘拿来一块笏板,鼓励孙子,寄予厚望。
学生讨论,说了其中的感人之处。
生甲:祖母拿出祖传笏板来鼓励孙子。
生乙:“他日汝当用之”一句,写出祖母对孙子的信任,对孙子寄予了厚望。
生丙:祖母年事已高,但离开时仍不忘“以手阖门”,表现了她对孙子的关心。
(点评:祖母“以手阖门”的动作足以看出她对孙子的关切,拿来笏板可以看出她对孙子的将来充满期盼。)
句④:“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作者回忆妻子在轩中学习写字的情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
学生反复朗读后思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喜”还是“悲”?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读书写字的情景是温馨的,但妻子已过世,回忆往事时更多的应该是思念之情。想象当年快乐的事情,尤其容易勾起心中的悲哀。
(点评:作者回忆以往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悲喜交加,表达了对妻子深切的怀念之情。)
四、概括分析
教师引导:试讨论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生甲:我觉得整篇文章都有一种伤感的基调,这种情感就蕴藏在字里行间。
生乙:作者描写的都是非常平凡的小事情,很真实,易于我们理解体会。
生丙: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志人”。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回忆和怀念。要打动读者的话不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情节。
生丁:文中细节虽然看似平淡,但都是真情的流露,能打动人心,感人至深。
五、学习借鉴
1.思考: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细节。请仔细回忆,并把这些细节描述出来。
2.学生交流作品,其他学生做简短评价。
六、课堂小结
《项脊轩志》以平淡的文字描绘了生活中的平凡细节,洋溢着对已故亲人的无限情思,感人至深。“清水芙蓉”胜过“浓妆牡丹”,作者的写作特点值得学习,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理解细节,做有“情”之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五教育集团(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