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侠
摘 要: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学生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前行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为我所用的知识才是读书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书籍 汲取 语言 信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81-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面对当前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提取、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收获。
1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吸取鲜活语言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内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和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两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
1.1 课内延伸到课外
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九寨沟》时,笔者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九寨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九寨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学生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
1.2 课堂只是小天地,生活才是大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在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骄傲地把自己的学校称作“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在《育人三部曲》中他带着学生把大自然变成了课堂,身在其中学习,其乐无穷。在教学中,笔者也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如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2 营造学习气氛,构建自主课堂
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只有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思敏捷,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我们在上课中经常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较踊跃,而独自站立发言的勇气却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主要是怕说错,被批评,被笑话。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的“倾注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是对学生的理解,并非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 “能把你的劳动成果同大家分享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
3 合作学习,分享成功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教学《挚爱亲情》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有关父爱,母爱,师爱以及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并且摘抄下来,然后小组交流,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我的背影》《我的母亲》《红莲》《一碗阳春面》等经典名篇。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妈妈的吻》《草鞋》《好爸爸、坏爸爸》《外婆的彭湖湾》,还有则搜集了童话、童谣;有的小组推荐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母亲》等,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4 自主搜集,重新加工
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感悟,意会,或是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引起思考,这时会情动心动,欲有感而发,这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加工,创造,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教学《挚爱亲情》时,让学生有感于亲情的伟大,感于父母深恩,感于祖辈厚爱,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
总之,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或写或画,写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机或拍或摄,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体验,再来交流,再来感受。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