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展示个性

2016-05-14 08:41赵明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猎人乡愁文本

赵明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87-01

1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必要性

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是阅读文本时凭借已有经验去感受和想象的独特活动,是教师、学生通过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的活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理解、感悟、重建文本的过程,教师、学生通过理解、感悟、重建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教师、学生存在差异性,解读的结果也就千差万别,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给学生导航,将自己的解读过程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独自去解读,而不是把自己的解读结果强加给学生。文本解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个性等特性,因此笔者认为文本解读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然而在农村学校,或因为过于追求解读结果,或因为文本本身解读困难,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农村初中学生已有经验不足,个别教师仍想方设法用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尽量得到自己想要的文本解读结果。

2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途径

2.1 转变观念,注重解读多元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要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而现在文本解读强调学生自身的经验、体验等,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解读的结论就有差别,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既面对文本,又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应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运用已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与文本的作者达成思维的共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解读、对话,把文本中作者呈现的和学生的个体解读联系起来。

《斑羚飞渡》教学前,设计了“猎人充当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在课堂上,我没有将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结果给学生,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学生的思考是多样的,还有分歧,但都有文本依据。学生读出了猎人的“残忍”:把羚羊围逼悬崖,想全部捕捉!有学生读出了猎人的一丝后悔: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有学生读出了对猎人的谴责:虽是猎人,但也不能这样斩尽杀绝!有学生想到了动物都能为了同类而献身,我们身边怎么还有那么多冷漠的人呢?……通过这种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多方面解读文本,在探究中与文本的作者达成一定的思维共识。

2.2 注重过程,强调学生自主解读

在文本解读中,教师不应强求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与己相似,应该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理解、体验文本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其实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

文本解读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要让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文本,先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即有自己的文本解读,之后教师可以讲述自己对文本理解、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解读《老王》时,文本故事简单感人,现实农村生活中还有这类现象。学生自主解读时有的认为宣扬人人平等;有的认为宣扬普世之爱;有的认为体现人与人相处的善良道德;有的认为表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有的认为内在美更伟大……在深入探究时,杨绛先生那令人敬畏的“愧怍”,学生很感兴趣。作者对社会责任缺失的反思与对道德现状的忧虑,让学生们深思。通过文本解读,学生认为,“我”幸运,老王将“我们”当成亲人,却一直未曾得到相应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他带着渴求和遗憾走了。而“我”的同情与宽容却姗姗来迟,所以“我”为无法补过而“愧怍”。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自主解读,结合现实的感知,认识就更深入。

2.3 正确引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文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是因为,由于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历、已有经验有所不同,各自的具体阅读和各自注重的焦点不同,各自对文本的理解有所不同,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特的感悟,教师要尊重且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经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解读文本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课堂上要发挥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导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让学生勤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学情,这样就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

比如,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学生合作探究时,学生找出数量词、叠词并品读,诗文琅琅上口,韵律优美,都能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品读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学生找出并分析独特的意象时,品味这浓浓的乡愁就有所不同了。学生对“邮票”、“船票”、“坟墓”知晓与感受不一,与中老年人对之的感悟不一样,与已解读的授课教师的感悟也不一样。教师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了邮票、船票知识,回顾亲人故去、观看汶川大地震生离死别视频后再解读《乡愁》,学生解读这乡愁虽各品各味,但越品越浓。

3 结语

总之,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和学生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解读文本,充分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性,师生共同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一起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共享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文本解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文本解读才容易达到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猎人乡愁文本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九月的乡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