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彬?范良瑛
〔关键词〕发火;班主任;灭火
忙完早读,我飞奔到食堂,坐在一旁的新班主任“龙颜大怒”,往牛肉粉里加了许多辣椒。我随口问:“不辣吗?”“辣,学生都说我像个火药桶。”
年轻时,我也曾经冲动过,回想起那一幕幕怒火交锋的场景,其中辛酸,一言难尽。作为班主任,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喜欢”发火呢?我们总能找出很多千奇百怪的理由,学习、作业、纪律、两操、卫生、学生矛盾、恨铁不成钢、更年期、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但是,实践证明,发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可能带来后续麻烦。说发火是教育的死敌、人生的陷阱,一点不为过。
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其实班主任们都知道,只是做不到,发火时控制不住。当遇到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如何才能忍住怒火呢?
我认为,克服发火不能光靠一个“忍”字。古话说得好,“忍”字心头一把刀。火烧在心中,你忍得住吗?若不及时去掉,迟早会刺伤自己,更会伤害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避免冲动和发火呢?以下几招或许可以帮助你。
一、查找原因,“火”从何而来
这就说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发火的人为什么心中常有怒火?他们的“火”从何而来?了解病因对治疗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先对病源追根溯源。一是个人性格、缺乏修养,平时就是一个遇事冲动、凡事靠发火来解决问题的人;二是对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目标太大,相信我无所不能,又常常因学生达不到要求而担忧,充满悲观情绪,看到学生消极懒散、说谎成性、表里不一、行为古怪,火气就上来。
班主任发火的本质是不满意,不满意和思考力呈反比,发的火越大,思考力越浅。追溯发火的成因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点从何而来。理清来龙去脉,才能避免把发火习惯化,才有力量斩断这导火索。
鉴于上述原因,班主任如何不再对学生发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
二、自有“妙招”,助我“灭火”
发火,百害而无一利,班主任要立即行动,及时反思,修炼内力,提升处事能力。即从今天、从此事开始,不再对学生发火。
妙招一:修炼内力,提升处事能力
经常对学生发火,多是班主任自身内力不足、处事能力不强、工作经验不娴熟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班主任心浮气躁、处理班级问题急功近利的毛病。要解决发火问题,班主任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多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班主任相关的杂志,修心养性,修炼内力,提升处事能力。要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扬长避短,多用爱的慧眼发现学生优点。
发现优点,是班主任最好的修养。发现学生的优点,是对学生的肯定,更是善待学生。在发现的背后,是爱心和坚强,是博大的胸怀。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都能发现其优点,这是多大的胸襟。
新接班不久,强强便引起来我的注意。他课间喜欢追打,话多且伤人,我认为他有多动症,我们“猫捉老鼠”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我一见他就来气,师生关系也越发紧张。两星期不到,我已败下阵来。这样下去怎么行?思来想去,我最后决定,尽量去挖掘他的优点,并充分利用好他这些优点,协助他在班级找到恰当的位置。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强强乐于助人,而且字写得漂亮。于是,我找到他,请他利用课间帮助同学练字,他很乐意。之后,我巡查教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很是高兴。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隐藏的优点,把学生问题看成是成长的常态,用发现的眼光迎接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有闪光点。心有阳光,才能看到阳光;心有美好,才能欣赏美好,乐之才会用心。
妙招二:留足时间,静心倾听
留足时间,让大脑静3秒,想想值不值得你发火,再想想你发火是否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那次难忘的记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教高二那年,田老师有事,临时跟我换了上午第一节课。早读一下,我就冲进教室,学生都急着吃早餐,我没有招呼他们,忙着把课堂练习题提前抄在黑板上。刚抄完题,上课铃响起,学生都快速地收拾好桌面,拿出了学习用具。我正准备上课,门外传来报告声,班上爱迟到爱吃零食的女孩小凤慢悠悠地来到教室门口,还笑嘻嘻地看着我。我心中立即充满怒气:昨天班会课才强调不准迟到,今天你就明知故犯!
我用眼角的余光一扫,发现她手里还提着一袋炒洋芋。我板起脸又向她吼道:“迟到也要买零食,我的话你当耳边风了吗?不想上课就就待一边去,想清楚了来找我。”
事后得知,那洋芋是小凤给我买的。前几天聊天时,我说好久没有吃过炒洋芋了,她本想满足我的心愿,却被我骂得像泪人。感动、悔恨,内心纠结。等一等,让小凤把话说完,多好呀!可惜,美好被我的怒火烧毁了,还伤害了那么善解人意的学生。
经过这事,我痛定思痛,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一看到小凤迟到,就想当然地认为她又违纪呢?如果我能给小凤一点解释的时间,也给自己思考和倾听的机会,将会有怎样的惊喜?也许,班主任的角色已经让我习惯了给学生“挑错”,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以至于看不到学生身上那些善良与美好。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是否反思过自己,我们给了他们表达爱的机会了吗?
妙招三:撤离火源,放飞怒火
人是情感动物,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都会发火,急性子班主任就更难控制。
班主任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下怎么办?解班主任之急最简单的方法是“撤离火源,放飞怒火”,这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当自己有怒火时,不急着处理问题,不让怒火“坏”了师生情感,而是先将怒火暂时搁置那儿,立即撤离“爆发点”,给自己、给学生留一点冷静思考的时间。在冷静的这段时间里,凡能让自己缓解情绪、转移怒气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找个僻静之所听听音乐、操场走走、找班长交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让怒火爆发得晚一些、慢一些、轻一些,问问自己,“是给学生做个好榜样,遇事冷静,找出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重要,还是发火重要?”玩过半小时,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基本上也清楚了。
一次,我到教室查堂,眼前的一幕很是让我很生气,坐后排靠门的小宇正在玩手机。离高考只有80多天了,还有心玩手机,我真想冲进去把手机“抢”过来砸了,再声色俱厉地教育他一番。可经验告诉我,这很可能激化矛盾,还会影响教师上课。我清醒地退了回来,等下课再说。课后,我把小宇喊到办公室。温和地说:“小宇,刚才你在玩手机,是吗?”
小宇点了点头。
“老师感到痛心。高考已经很近了,老师希望你能考上大学,圆自己的大学梦。你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吗?”
“没有。”小宇很快接过话。
“我相信你。那你今天为什么会在数学课上玩手机呢?”
“数学听不懂,感觉无聊,想到生病的妈妈,准备帮妈妈买点药,所以拿手机出来淘宝。”
“有孝心。但不能在课堂上买药,前几天你才请假带妈妈去检查,好点儿了吗?”
“老毛病,吃点药就好了。”
“那我就放心了,祝你母亲早日康复!”
“谢谢老师!”小宇笑着说。
“快高考了,数学听不懂,除了发呆、玩手机还可以怎么做呢?”
小宇脱口而出:“睡觉。”
我忍不住笑了一下,追问:“这是你想要的吗?”
他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埋下了头。我启发他:“学校有老师,教室里有同学。”
小宇于是补充:“不懂就多问老师、多请教同学,关键是自己要勤奋。”
在我不断的追问下,小宇有了不同的思考和回答:“上课听不懂还可以看书。”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找不同的方法解决困难。
“那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知道怎么做了吧!请你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吗?”
“手机给你。实现大学梦,怎样抵挡手机的诱惑呢?”
“星期六回家,交回母亲保管。高考最后冲刺,我一定会尽力做好。”
一场怒火在冷静中得到了化解。
妙招四:怒火难抑,请学生帮助
人人都有脾气,都会生气。发怒是与生俱来的。怒火难抑时,请学生来帮助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可以及时控制情绪。
刚入职班主任那年,我是中途接班。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学生一周的表现,着实让我急躁不安,迟到、作业、卫生,没有一样让我省心,逮着谁我都发火。
一天检查周记,我大汗都看出来了,小倩这样写道:
“尊敬的周老师,您中途能接我们班,同学们都很感激您。但是,你大事小事都‘喜欢发火,你发火时样子好丑哟,你知道吗?我心里特别矛盾,你发火时我恨你,同学们也讨厌你。老师,生气伤肝又伤脾,害人又害己,以后你能不发火了吗?”
看完周记,愧疚、悔恨、自责.....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什么滋味:是啊,我总“喜欢”发火,一副凶巴巴的模样,学生怎么会喜欢?为什么不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呢?思考良久,我提笔回复:“谢谢你的提醒,发火很不好,老师以后一定尽力克制。老师性子急,总是管不住嘴,你愿意帮助老师吗?以后老师发火时,你能主动提醒老师吗?”检查完周记,我亲手把周记本还给她,当她打开那一页时,我们相视而笑。
自此以后,每当暴风雨要来临时,小倩都会主动提醒我,让我少犯了很多错误。记得一次检查作业,小A连续两天没做,我的怒火一下就冲了上来,正准备教训他。小倩(同桌)见我脸色剧变,预感我要发火,机灵的她及时善意地提醒我:“老师,这道题我不会,您能帮我看一下吗?”事后,我向小倩表达了谢意。当自己要发火时,请机智、勇敢的学生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及时提醒、劝告。学生一提出警告,班主任一定要听从,立即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尽可能地抑制情绪,则会削弱情绪。
“灭火”的方法很多,只要你有心就能做到。例如发火之前,可以数数,从1数到100,转换思维,然后再做决定,永远不要在情绪激烈的时候做任何决定,不要拿学生的错误来气自己!
发火这个东西,你不纵容它,它就不会张牙舞爪。西方流传一句笑话:如何像卡耐基一样成功?答案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套用这句话,完全可以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答案是:不发火,不发火,就是不发火!在发火的时刻,没有比停止发火更重要的事情。
拒绝冲动的头脑,才能拥有教育的正思维,发挥正能量。在和学生的“较量”中,班主任要时时牢记,只要发火,你就已经输了。要做水一样的班主任:柔和、谦逊、宽容大度,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恰达好处,相机而变,滋养万物,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没有不犯错误学生,犯错是他们的权利,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保持良好心态,退一步海阔天空。尊重学生、接纳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竭尽全力地给学生创造快乐,每一个苦乐相伴的日子,都会收获学生们的如花笑靥。
(作者单位:1.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贵州,563000;2.贵州省遵义医学院图书馆,贵州,56300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