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川
贫血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和信号。专家明确指出,无原因的贫血是不存在的,几乎所有的贫血患者,都能找到病因。所谓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的红血球和血色素降低。一般而言,正常的血色素指标男性为14克/100毫升血,妇女为12 克/100毫升血。红血球的正常范围大约为400~500万/每立方毫米。如果血色素降至10克以下,便可称之为贫血。
发现贫血并不是难事。大家常说:“脸色的色泽是判断贫血的一面镜子。”患有贫血的人,不仅面色苍白无光泽,而且指甲、眼睑也苍白无华。此外,贫血病人因贫血的程度不同,还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毛发干枯、面部与四肢水肿、四肢麻木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更严重的贫血性心脏病。但贫血的最终诊断还需要医生的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才能确诊。
营养好了为什么 还常出现贫血
如今大多数家庭生活富裕,营养供给充裕,但贫血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特别是小孩和老年人中营养不良性贫血症仍然多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儿童多发贫血的原因主要是营养摄入不足。虽然现在食品丰富,但不少孩子由于过于挑食、偏食或患有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疾病,仍然容易引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加之婴幼儿发育较快,对各种营养的需求比较迫切,尤其是超重和身高增长快的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更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也就不足为怪了。此外,巧克力、奶油点心等高热量食品吃得过多,而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吃得较少,这种不良饮食习惯都容易引发孩子营养不良性贫血。
老年人多发贫血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造血组织减少,老年人骨髓内造血组织大多被脂肪组织或结缔组织所取代,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一般只有40%的骨髓在正常造血,这是老年人引发贫血最重要的原因。二是铁的摄入不足,因年老体弱、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饮食量减少等原因,易导致铁元素供应不足。此外,老年人若有胃酸不足或慢性腹泻等症状,影响铁的吸收也易引发贫血。三是疾病影响 ,老年人患有慢性肝病、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容易引发贫血;患有胃肠出血、痔疮或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等),因长期慢性失血,红细胞丢失过多,也容易形成贫血;妇女在绝经期前常因患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等,因反复慢性出血而导致失血性贫血。四是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血色素(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为血红素和珠蛋白,故有了铁而缺乏氨基酸和蛋白质,人体仍不能有效合成人血蛋白,若老年人因胃肠疾病或食量减少等原因,蛋白质摄入的数量不足或质量太差,均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
改善贫血 重视饮食调养是关键
针对容易发生贫血的孩子、中老年人,除首先要重视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外,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容易引发贫血各种原发疾病的防治,特别是慢性消化不良、腹泻、慢性出血性胃肠疾病和其它出血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重视饮食调养是改善贫血的关键。
重视饮食的合理搭配。孩子和老年人的饮食首先要重视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注意四季求变、三餐求变、因人求变,保证饮食均衡,特别要重视在日常膳食中增加足够的造血原料、增加造血原料的吸收为主要原则。
1.适当多吃含铁丰富的食品。主要包括动物内脏(肝脏、肾脏、心脏)、瘦肉;多种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虾类、贝类等;多吃蔬菜、水果,如番茄、桃、杏、大枣、柑橘等;菌菇类食品,如蘑菇、木耳等。此外,豆制品、菠菜、芹菜、白菜、油菜、胡萝卜、金针菜、韭菜、荠菜等也很重要,它们均含有丰富的铁质,应适当常食。民间常用桂圆肉、大枣、花生内衣、黑芝麻、红糖等作为补血食品,实践证明也很有效。
2.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维生素C呈酸性,能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应重视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各种新鲜蔬菜与水果,特别是番茄、柑橘、猕猴桃、杨梅、柠檬、山楂等含维生素C最为丰富,宜常吃。若维生素C缺乏,则易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从而易引发另一种大细胞贫血。
3.重视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B 族维生素(主要是B12、叶酸)是红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动物内脏、海产品、瘦肉、腐乳以及小米、玉米等粗粮和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可适当多食用。
4.大枣、黑芝麻、当归、三七、阿胶、何首乌、熟地、桂圆肉、枸杞子等药食两用品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可与小米、粳米、肉类等配制成多种药膳食品,最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注意加工和烹调方法。在烹调方法上最主要的是减少与防止对维生素C 、 B 族维生素的破坏,宜多用蒸、煮和急火快炒,应少用煎炸。此外,常用铁锅炒菜、煮饭,有助于增加食品中的含铁量。
重视饮食禁忌。应限制脂肪摄入,因贫血患者往往患有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疾病,脂肪不但难以吸收,还容易加重病情。此外,还应禁浓茶与咖啡,因为浓茶与咖啡中含有很高的鞣酸(单宁),它与食物中的铁会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鞣酸铁盐类),影响铁的吸收,易引发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