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 罗梓嘉
地铁,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Subway,tube,underground)的简称,是沿着地面铁路系统的形式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用电力牵引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以其快速、舒适、容量大等特点,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武汉作为内陆最大的中心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已成为制约武汉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地铁的建设将以其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空中和地下资源、运输量大、高效快速准时、交通死亡率低、环境污染少等优势为武汉解决燃眉之急。
2004年是武汉地铁一号线一期开通运营的第一年,标志着武汉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之后第五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十年已过,武汉轨道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图1所示。如今,武汉地铁的建设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未来6年内还将新增10条线路,预计到2020年,通车里程达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将打造出武汉的“地铁之城”。
但在地铁建设的十多年中,地铁为周边地区及沿线带来了巨大的土地价值同时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有待完善的地方。作为城市窗口之一,地铁站口周边的景观绿化空间,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不断完善的城市建设脱节,需要与城市的周边整体环境整体考虑,改善地铁景观绿化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2015年初,地铁已建成站点周边景观提升的改造,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绿化建设项目之一。针对地铁已建成站点的特殊场地条件,通过对国内外地铁站口的调研与分析。设计团队提出“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的设计理念。口袋公园:既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1],如图2所示。
由于地铁绿化存在着绿地面积小、分布分散等特点,符合口袋公园的性质,因此这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口袋公园化的地铁绿化模式旨在将地铁外部的环境景观化、公园化,使其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将口袋公园作为设计的指导,针对站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提出以下十字策略:增绿、衔接、完善、突出、提升。
策略一 ——增绿:
主要针对现有站点周边处理手法,以单纯硬质铺装为主要运用手法的区域,通过扩充站点绿化面积,实现口袋公园的绿色基底需求,如图3、4所示;
策略二——衔接:
主要针对现有站点施工完成后的道路恢复等完善工作的要求,对站点周边道路缺失的绿地予以补栽,如图5、6所示;
策略三——完善:
针对站点配套风亭、停车棚等配套设施,周边缺乏绿化种植的问题,提出通过立体绿化等手段,完善现有绿化场地条件不足的现状,如图7、8所示;
策略四——突出:
针对场地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殊条件,对每一块场地的建设,要植入更多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如图9、10所示;
策略五——提升:
在站点周边配套的现有绿地空间内,针对养护不足、植物人为破坏等问题,提出维护及景观提档升级的要求,如图11、12所示。
武汉地铁站点的改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的地铁站点周边绿化景观建设的需求,作为城市的设计师也要适应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的探索景观设计的新领域,开拓视野,为武汉地铁的建设添上美丽的一笔,地铁周边景观作为武汉的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凸显出城市特色,让一个个小小的街头“口袋公园”,为喧闹拥堵的城市,提供一块块干净而美丽的城市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 国外园林 ,2007(4):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