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娟 柳红彬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66-02
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在持续紧张的节奏中很容易消退,出现"疲态"学习的状况。但要追求学习效果,就离不开学习热情的激发。以语文科为例,高考中语文分值为150,在高考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应该非常重视语文课程,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好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持冷漠态度,认为可学可不学,认真学分也高不了多少,不认真学分也低不了多少。于是语文学习便成了可有可无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语文课堂的呈现,以及语文的学科特别性——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关。另外,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如何解决这个弊端,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寻找出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来探讨激发学生处于最下层的动力层中的学习动机的基本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就以语文科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讨论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抓住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换句话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才能更好的学习它。以语文为例,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进行的又是母语教育,学生入学前都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基础具备了,再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利用优美的课文篇章陶冶性情,体会人生百态,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习鲁迅先生《祝福》时,紧扣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让学生根据文字描写来给她画像,如此一来,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把握住人物的形象特点。其实,语文是一门最具创造性的课程,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当前语文课堂不景气的现状,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竭尽所能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凸现语文学科的个性及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情绪融入课堂,激发听的热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确,从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诗人作家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面对这样的佳作,我们讲课怎能无动于衷呢?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起主体作用。只有教师把激情传递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如教学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笔者问学生:"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一生答:"她比较穷吧,因为她都买不起书。"话未完,班级里的学生已笑得东倒西歪,或许,他们也在笑这位同学的回答很特别。但是,我们后来者怎能无知到不但没有对这样一位"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产生敬意反而还表现得这么幼稚呢?笔者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用很悲痛的语气问学生:"知道刘和珍死时多大吗?知道她是为什么而死的吗?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会称其为'君'吗?"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全明白了,这一堂课下来,尽管大家都再也高兴不起来,可是学生的思维却始终处于很活跃的状态。
3.提倡教学民主,激发学的热情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的热情,必须提倡教学民主。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当学生被尊重,其情感被激发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说得由心、读得用心、写得贴心的特点,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回味无穷。
4.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协同竞争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协同竞争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因为班级人数很多,所以老师每节课不可能照顾得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这样的话一部分同学就会被忽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使部分同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不愿思考问题,养成惰性。但是老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做到,一是分组合理,优、中、后相结合,这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很有帮助,他们可以各自发挥各自的优点,做到相补相成。特别是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提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长期相处,对他们自己的学习也很有帮助。二是实行小组长制,每组的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才能,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分工明确,不能让组员抱有偷懒的幻想,明确分工,人人动脑,积极思考。
解决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其他学科可以以语文科为参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改变学生"疲态"学习的问题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熊大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2]熊大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张晓东.论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硕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