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

2016-05-13 06:57王飞燕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用笔技法中国画

摘要: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别致的审美趣味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世人所瞩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深受中华大众喜爱。在现行的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简单的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30-01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的几点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中国画是否存在兴趣是教师对中国画教学是否有效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大动力。因此,对中国画教学,首先是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中国画十分地生疏,先激发他们的学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注重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激趣的方法很多,用创作背景和意图来导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学生开始练习时,应从易到难并巡视指导,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而教师示范更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手段。尽管教材中有步骤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如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轻重缓急等都需要教师做具体详细的示范讲解。只有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在国画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笔者也可结合自己的作品,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扩散型思维。

3.简述中国画及其技法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初步练习和认识,再进一步讲解中国画的技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抒情意味越来越浓。中国画的笔墨的含义,已不是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中,渗透了中国画的精神。简单说来,中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而线条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中国画的书写线条的方法被称为"用笔",中国画用水墨的方法,被称为"用墨"。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 "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4.以临摹、欣赏为主要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中,本人认为还是比较适宜以临摹和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

国画是一门需要潜心钻研的艺术,可孩子们从小画的是蜡笔、水彩笔的儿童画,看的是卡通片,从书刊、影视、网络等大量视觉图像中受到的外来文化冲击较大,接触传统国画的机会太少,因而初中生关于中国画的修养几乎是零,片面的强调创作,强调让学生在墨与水的交融中发现笔墨的趣味,结果很可能就是满纸"墨团团",说得好听点叫搞现代笔墨实验,这样的创作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的效果也不是我们想要的。中国画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笔墨"两个字, 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各画种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思维、绘画模式和表现语汇。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的品、画才能体会到什么叫"锥画沙"、 什么叫"屋漏痕"?所以,与其让学生创作废纸,不如精心临摹一件作品,它能让学生在想要画像的情况下,不得不细心地体察作者的笔锋是中锋还是侧锋,墨色是淡墨还是浓墨。要传承中国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通过临摹与欣赏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在学生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欣赏原作,总结画理画论,同时也可简单示范技法, 趁机向他们渗透国画的美学思想,效果明显比只看美术书上的作品然后搞创作来得有效。

5.注重艺术熏陶,提高审美品味

每学期上中国画课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学生如果有时间的话要做一些特殊的作业,比如仔细品读十首古诗,看一次中国画或是书法展览,经常听听中国古典音乐,寒暑假要去登山临水,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临摹的原作的意境向他们推荐不同的诗作古曲、不同的展览及不同的山水。例如画工笔花鸟的学生不妨听听《梅花三弄》,画写意山水的学生要读一读李白和王维,性格静雅的去逛逛苏州的园林,生性豪迈的建议去看看泰山的日出……这些看似与绘画毫不相干的东西其实是真正的中国画精髓,是中国画的诗意所在,灵魂所在,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塑造他们优秀的精神品格,对他们品画、学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当代中国画教学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实施。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现代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修养、能熟练掌握中国画的技法和表现规律外,更应有宽广的胸怀,了解学生、与学生为友,通过多实践与经验积累,多反思与积极探索,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来实施教学,使我们的中国画课堂教学愈加丰富与发展,这一切都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飞燕,研究生学历, 职称:中教一级.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用笔技法中国画
找不同
中国画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