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栋 老海林
沙头镇卜蔚甘公祠
陈其栋 老海林
令人目不暇接。该公祠处在大寨村小盆地内,建筑格局规整,规模宏伟,对研究苍梧县清代地方经济、建筑艺术等有珍贵价值。
去年12月,在沙头诗友朱裕新、严扬荣和甘氏后人甘传芳等人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大寨村,有幸一睹卜蔚甘公祠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后的真容。
我们拜读了甘氏族人油印的族谱,了
卜蔚甘公祠位于苍梧县沙头镇大寨村大傍自然村,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为甘氏纪念甘卜蔚而建。该公祠坐北向南,面宽26米,进深40米,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为一院三进两天井两厢房建筑。该公祠建筑为硬山顶人字山墙,小青瓦屋面青砖墙,青砖墁地。梁架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构架。前、中、后三座檐廊均起船篷轩。后座为砖墙承檩。该公祠建筑正脊、垂脊有人物、山水、动物、花卉等纹饰灰塑。公祠墙上诗书、壁画众多,解了甘氏家族的许多真实情况。
沙头大寨村有6000多人口,居住着7个姓氏的家族,甘姓人数较多,约2000人,甘氏公祠有三个,都是清朝时期修建的。其中 “卜蔚公甘公祠”是沙头甘氏最为崇拜的,修建于同治八年。
当时,甘氏族人人才辈出。1806年至1898年92年间,这个村寨里的甘氏一族就有38人考入县、府文学、武学、国学等高等学府,秀才、举人、进士纷纷涌现,读书风气盛行。
解放后,甘氏族人也是人才辈出,考上中专、大学的人不少,很多人毕业后当上了教师、医生、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干部等,同样印证了甘氏“读书才能出仕”的祖训。
沙头大寨村甘姓人把1998年重修公祠纪事刻上石板,嵌挂堂中,教育子孙后代:“望吾族后小辈,谨尊祖训,以忠孝为本,以诗礼传家,少壮时刻苦,勤攻读诗书,持之以恒,走学而优则仕之道,有道是黄金不贵乌金贵,脱却蓝袍换紫袍,学博身自荣,志杰人方敬。文才满腹,何愁不贵,技冠于人,岂惧不富,而文才技艺皆由勤学苦练而来,才富方知礼,礼中自服人,只有吾族读书者众,人才辈出,各行皆有出类拔萃者,功振一方,世人自敬吾矣,何用自夸乎。读书才能出仕。此情此理,后人谨记而训子嗣,不可忘也……”
重修公祠纪事也叙述了重修公祠的缘由、目的、意义。“洞悉卜年浩劫,陵谷劫灰,沧桑,变局,劫火烧残遗烬,独留浪沙淘尽,其腥难散……”“第见头门捣毁,前后围墙残余遗址,四壁洞穿,风侵雨蚀……”因此号召“吾侪后昆”,“分担修葺费用,集腋成裘,共易举。”阐明了修缮公祠“是序一家世代源流,树历代祖先典型,资后人景仰,春祀秋尝,是以崇功报德也。”重修公祠纪事还列举了捐资名册,“资捐多少当随量,名列高低不论年。”
卜蔚甘公祠墙上诗书、壁画众多。
宗祠大门之上左侧为:“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吹户牖里……”这是晋代诗人郭璞的《游仙诗》。郭璞这首游仙诗所表现出的出世思想,与老庄思想一脉相承。
右上侧为李康《运命论》:“大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其意为,黄河水清的时候圣人就会诞生,里社清明的时候圣人就会出现,群龙出现的时候圣人就会被任用。
公祠厢房有徐延旭书写的:“陶弘景,字通明。性好著述,老而弥笃,读书万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黄山谷云弟子诸病皆可医,惟俗不可治,独有书耳专为。”徐延旭为清末将领,山东临清人,字晓山,咸丰进士,其先后任容县知县、梧州知府、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
另一厢房有一警言:“才藏德中,无才不可言,德品从文出,有品乃可论,文颜光禄三门皆为名节,郭令公所到,必立事功。若夫人之言固当然者,非君子所至能如是乎。”
所有的这些文字,均富含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处世等,有着警醒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国建筑文化、儒家伦理道德文化的历史痕迹。
责任编辑:傅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