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同:巴哈伊:“團結”下的美好期待

2016-05-13 18:28明遠
澳门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區人類服務

明遠

世界有五大宗教,即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伊斯蘭教、佛教、儒教、道教,而在三十多平方公里的澳門土地上,巴哈伊教作为新興宗教的代表展現出獨有的生機與活力。而關於巴哈伊,這是一種身份認同還是一位智者抑或是一種代稱?讓我們隨著歷史的步伐來找到宗教的真相。

時代新的聲音

巴哈伊信仰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伊朗(波斯),創始人是巴哈歐拉,當時這位在德黑蘭的波斯貴族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開啟了一種新的思維:“團結”,這也是巴哈伊教的根本教義,在巴哈歐拉的主張中,上帝只有一個,人類同屬一族,世界性的宗教都是上帝對人類旨意與目的之天啟的不同階段,所以他提出:“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的理念,正是如此,所以1935年,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曹雲祥先生開始翻譯巴哈伊教經典時,認為其社會主張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將其翻譯為“大同教”,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到1991年,才正式更名為“巴哈伊信仰”。所以對不少華人而言,“大同教”並不陌生。而這個創立近170年的新興宗教,卻成為全球擴展速度最快的世界性宗教之一,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擁有信徒,成為在地理範圍上除基督教以外分佈第二廣闊的宗教,這樣的範圍也反映出巴哈伊教對“世界公民”這種理念的奉獻。

因為堅信“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巴哈伊”這樣的樸實的理想,擁有巴哈伊信仰的人們分佈在世界各地,深入社區開始創建社區生活,但各種形式之外無一不體現了三大理念:

其一,人類一體。巴哈伊教強調不同民族相當於一棵大樹上的不同枝葉,一個身體上的不同細胞,一片海域中的浪花,彼此是相互依存共為一體,沒有誰重要或者次要的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接近於中國人所倡導的“天下一家”的概念。

其二,宗教同源。巴哈伊信仰認為各大正信宗教其實是相通的,無論是摩西、佛陀還是耶穌,穆罕默德等都是在世界文明的不同階段由主宰宇宙唯一的神派遣的先知,而寓意為“上帝之榮耀”的巴哈歐拉則是最近的一位先知,他強調“患時代之所需,慮時代之所急”的主張,某種意義上宗教也是與時代、文明一起與時俱進。

其三,上帝唯一,在巴哈伊信仰中,宇宙只有一個創立者,人類皆由同一源頭出來,你可以稱這樣的創立者為“上蒼”、“神”、“上帝”,而上帝就可比喻為太陽,他的使者是完美無瑕的明鏡,反映上帝的光輝照耀著世人。

在三大理念的指導下,巴哈伊信仰更加重視關懷個人。其認為每個人都是寶貴的財富,人生來高貴,作為一座寶礦,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充分挖掘,也才能使得人們擁有高尚的品格、廣博的知識、堅定的意志、排除困難的能力,而人行走在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發展靈性器官,從而具有正義、博愛、誠實等品質。在巴哈伊教中因為相信有來世,所以更加強調人需要改善自身,服務他人,對於個人的要求更要做到五個結合:第一,自善與惠人的結合;第二,里表的結合;第三,今生與來世的結合;第四,靈性與物質的集合;第五,個人和集體的結合。在這樣五個結合中明顯地發現巴哈伊信仰尤為重視人類發展的翅膀:宗教與科學。它強調如只有宗教,缺乏科學就會嘗到迷信的苦果,而只重視科學完全忽略宗教又會陷入物質主義的漩渦,因此在人類文明不斷發展乃至走向成熟時期的階段,人類應該摒棄少年時期的好鬥、佔有、崇尚物質的特性,重新回到智慧、善良、包容、和諧、正義的美好狀態,“正義”被巴哈伊教認為是人類之光,需要应用它去獨立探討與追求真理和知识。也正是如此,巴哈伊信仰在雖然没有神職人員的情形下,不斷進行事實與價值的探討,強調平等的基礎上來探索個人與機構、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交流互動,紮根澳門

在“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的主張號召下,早期不同的巴哈伊義無反顧地前往沒有巴哈伊的地方去開拓與宣傳信仰,通過不同形式的交流互動,傳播到世界各地繼而生根發芽,在1953年左右,早期的巴哈伊進入澳門開始了信仰的傳播,澳門巴哈伊團體在不同階段也經歷過截然不同的發展,某種意義上是團體文化的蛻變,特別是相對於多數宗教團體看重“內部”,強調成員來自信徒的情形下,巴哈伊教更要重視社區建設與鄰里關係,“共建美好社區”就是其簡單且生活化的主張。這也體現出巴哈伊信仰是超越出世與入世簡單二分法的具有連貫一致性的宗教,在澳門與全球其他地區,巴哈伊信仰並不強調專一特殊的宗教場所,反而是人們生活的社區就是巴哈伊的宗教場所,而提供教育、發展等服是宗教的內容,相比如其他宗教憑藉某一點吸引進入教團內部,巴哈伊更注重融入社區,讓別人吸引、吸收巴哈伊信仰,讓他人擁有。如今在澳門島、氹仔、路環,他們都致力於推動社區建設,設立社區發展的有機協調制度,更好地協調社區的需求和聲音,也正是這樣的“道場即社區”的理念,使得巴哈伊信仰能夠秉持純潔、虔誠的態度與宗教精神,時時刻刻拓展到各處。

而四百多年來,澳門是一處福地,在這裡各種不同類型的宗教彼此包容發展,沒有引發大規模的宗教糾紛或者宗教戰爭,走過澳門街頭不難發現一座教堂的旁邊矗立著一座佛教或者道教的寺廟,這樣友善相處的畫面在全球都難以輕易見到,這樣的場景也完全符合巴哈伊所主張的“宗教同源”、“宗教一家”的主張,凡是正信的宗教,其發展都是為了澳門的好,為了共建一個美好完善的澳門。近年來澳門各大宗教在特區政府與中聯辦的協調下,積極地進行跨宗教的互動,坦誠交流各自的信息,其中包括各自的困難與發展處境等,這種自由交流的模式是良好的,更是激勵人心的,可以集中宗教的力量,扮演好宗教在澳門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角色,不局限於各自的教義,而能夠真正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澳門。

當然如同每一個宗教一樣,巴哈伊信仰在澳門同樣面對挑戰,尤其是巴哈伊教的一些原則與理念,有些人無法接受,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物質社會中,巴哈伊信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服務於他人,這種服務不停留於物質、時間等層面,想法、關懷等都是服務他人的內涵之一,也要尊重、包容、慷慨、充滿愛心的去對待他人,更要明確最高的地位是服務的地位,為他人服務是我的價值之所在的意涵。而這樣的主張在重視個人權益與個體物質生活的澳門,在推動上有不少障礙。

除此以外,巴哈伊信仰也強調宗教、個人、社會、生活是一致的,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多強調分離式的生活模式,即個人在家庭、社會抑或者職場中表現出不同的個性或者狀況。因此,巴哈伊所主張的連貫一致的生活在今日的澳門也未必能夠輕易被民眾接受,繼而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畢竟在物質累積與享受的時代裡,調整這個心態確實是頗具難度的挑戰,要明白物質生活與人文、精神生活是並不矛盾的也絕非易事。

新主張,對人的關懷

巴哈伊並非某些人想象的如此神秘,其實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相對其他宗教而言,巴哈伊教並無神職人員,不採用傳統模式來宣導教義。巴哈伊沒有入教儀式,但強調認為自己是巴哈伊的人有無成長,其有無服務他人,不僅強調物資領域,更多的體現在情感與知識的服務,須知服務本身就是生活,而並非把服務當成一種施捨的慈善。雖然沒有神職人員,但巴哈伊教在每個地區都有一個行政體系,我們稱之為“地方靈理會”,在澳門三個島我們也分別設有地方靈理會,通過不記名、不拉票,不設候選人制等民主方式選舉出靈理會委員為該社區服務,當然這個過程讓所有巴哈伊都享有投票權和被投票權,這樣的選舉方式不僅是創新之舉,更明晰了服務者的角色,也為巴哈伊提供了服務與學習的空間。在澳門,教友被分成19個單元,每個單元選出一名代表,而由全體的代表選出總靈理會的9人委員,9人中在選舉出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等,而這些職位並非象征教內特權,而是一個協調與服務的地位代稱,地方分會與總會每一年就會改選一次,而位於以色列總部的世界正義院則是五年改選一次,充分保證了民主的方式與人民的聲音。

除了形式上的民主與新穎以外,在內容上,巴哈伊信仰更加關注人與生活,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強化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人力資源的培養與儲備。突出教育培訓的作用,在全球範圍針對不同階段的兒童,少年與成人開展相關的教育、能力強化等課程,並且專門有針對性地培養一些人才進行相關的社區建設服務。

其二:社會話語構建。鼓勵全民為了團結而自發參與創建社區的工作,明晰各自在社會上能夠完成某種事項的能力與信念,以實際行動來幫助社會進步。不同的人就不同的看法進行討論與磋商,希望應用來自宗教和科學的知識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也要加強與所在地政府的磋商機制與溝通,齊力解決社會問題。

其三:社會實踐。以服務原則為先導,培養個人的能力,通過一次性的活動和定期活動的結合,輔之以長期性的社會實踐項目等強化個人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能力,投入實踐活動中去。

除此之外,巴哈伊信仰針對新時代面對的社會議題也勇於交流與討論,例如當下在全球範圍內出現討論的“多元成家”議題,巴哈伊教在經典中有相關論述,以靈性為原則,強調成家是一男一女的結合,而對於同志婚姻等,作為巴哈伊個人與集體機構都展現雖不支持,但尊重他人的態度。在男女平等議題上,也重點論述因為歷史、教育等原因導致女性地位明顯落後於男性,繼而強調通過教育來實現男女平等與支持婦女解放運動。

當然,無論任何一個宗教在形式與內容上有多創新,但也會在社會發展中遭遇不少挑戰,相對於其他不少宗教渴望青年人入教的特點而言,巴哈伊教面臨的不是宗教青年化的議題,而是如何更多的吸引中、老年人,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個分享、交流、互動的語境,從而讓巴哈伊不僅僅是屬於青年的新興宗教,而是真正面向全體生活對象的民眾,也真正融入生活、走進社區。

猜你喜欢
社區人類服務
彩色笔动起来
人类第一次打电话说了什么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物业服务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8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
人类增强
社区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