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纳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吃饭之前要说上一句,“我开动啦”?
给出的答案,如下:第一重意思是对参与制作食物的人们表示感谢。第二重意思是表示从食物那里取得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日本人对于吃食,有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培养出了厨师的匠人精神,真正的匠人。
阅读日本的吃食从“深夜食堂”开始。
“圣诞夜一定要过得幸福吗?”“世间有如,流离迷失的戾川,别轻视人生啊”“一定会抚平那些伤痛的”“果真是年纪大了,很容易流泪啊”……这些都是“深夜食堂”暖心的台词。
这是一部极为克制的电视剧,很少有烤得吱吱流油的特写、也没有恨不得从屏幕上挖出一勺子让人闻闻香味儿的诱惑,食材一点点以舒缓的节奏在老板手下渐渐成型,看香肠渐渐卷曲成章鱼形状,滚烫的拉面边需要小心摆上两片上好的海苔,最后把吐司的硬片切干净,从来未曾解释过刀疤眼来历的老板掀开帘子,那一个平凡巷陌中午夜歇脚的食客嗅嗅香味。
食客“啪”地掰开筷子,微笑着点点头:“我开动啦!
午夜的新宿小巷中,时间在老挂钟上都变得缓慢,慢得似乎把人生都抻长,让貌似平凡的食客,把人生的异香在热气中缓缓散开。在夜色的掩护下,白日的浮躁与伪装渐渐褪去,AV老牌男优在土豆沙拉前哭得像个孩子,真正的孩子正在为拼出来的花生算盘惊奇不已。那个爱吃猫饭的唱歌女孩子再也不会来了,但是茶泡饭三剩女还在共同坚守,等待最真诚的爱情。
我记得在东京吃到一种拉面,用拉面售卖机买的,用辣椒以及很多丰富的材料炖成的浓汤,手工做的拉面,用开水烫了,用冷水冰一下,蘸着浓汤吃,下了班的上班族,结伴而来的学生,围着坐了一圈,嘶啦嘶啦吃着面。
店里的光线是“深夜食堂”一样的光,不同的是,档口里面站的是勤劳的青年,每个人身上都戴着名牌,有一个名字叫做“猪头”。
那是非常美好的拉面的体验,以至于行程大半都在寻找老旧的拉面馆。
还有一次是鳗鱼,在原宿熙熙攘攘的大街的背面,被人群闹得头晕的时候,看到一家小店,鳗鱼店一般都会在门口写着大大的鳗字,这一家在角落里面,小小的,进去里面也没有其他客人,一个很老的老头,安静地坐在档口,跟想事情似的那么静静地呆着,表情是几乎谦卑到忏悔的样子。落座之后看菜单,可选择的很少很少,只是按照鳗鱼的量作为区别,根据多鳗鱼和少鳗鱼进行区别,贪心点了多的那份,吃到一口险些流下眼泪。
那是真正的好食材呈现出来的真正的美味。
再有鳗鱼饭就是在北京,在渡边孝师傅所在的汇餐厅。这真是可爱的小老头,我们谈论起他曾经做过得最好吃的美食,他竟然是羞红了脸。
他说,我还是在学习阶段,现在是网络时代,你不觉得应该把各地的食材融合在一起创出新的料理么?
渡边师父,71岁,最开始学习日本料理是在他19岁的时候,也就是五十年前。
直到现在,他仍然尊称那位带他进入到料理行当的仅仅大他两岁先生为师父,他们会在同一家刀店买刀买五十年。
他说料理是艺术,所有的创作都是凭借着每个匠人的想象力,料理也是料理人的世界观。
我一同事曾经如此聊过热爱“深夜食堂”的缘由“‘好吃,是一个简单的词,但它包含着精密的手艺甚至一个复杂的记忆: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食材,摆弄自己心爱的烹饪工具,加上点爱心与情怀,装进烤箱或倒进炒勺,拿出来摆到颇有历史的那套盘子里,与人分享。”
此刻风景如何,此刻你说了什么,也都会卷进味蕾,进入大脑成为永恒的回忆。那些平常但是却滋滋有味的美丽细节往往更能让我们生活有意义,而分享是重要的。当我们的语言和思维还不习惯分享的时候,我们早已为别人烹饪了一顿晚餐。所以语言变得越发难以交流的时候,食物也是一种沟通,你看那黄油化开的样子,如同心里一点点打开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