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村两委+乡贤会”模式助力农村发展

2016-05-12 10:05卢旭峰王春艳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印江乡贤村民

卢旭峰 王春艳 文叶飞

印江自治县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有效应对农村边缘化、村民空巢化、经济空巢化问题,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我们对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了,但是没有产业,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产业抓起来。”

“我们村对考上二本以上应届考生的教育爱心捐助太低了,建议从500元提高到2000元。”

“我们要以道德讲堂为载体,经常组织人员外出培训,提高村民素质。”

……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乡贤茶话会上,乡贤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为助推村级发展谋思路、出点子、定调子。

“乡贤会是印江民间自愿发起的组织,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印江自治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吴光艳说,各村成立的乡贤会都是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组建。

2015年来,印江自治县立足欠发达农村实际,针对基层治理难问题,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有效应对农村边缘化、村民空巢化、经济空巢化问题,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据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乡贤会在吸收合规会员后,按照30%比例选举产生理事会,再从中选举产生5名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最终以“乡贤参事会”的形式,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乡贤会的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按照民主选举方式,选举出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愿意干和有能力干的乡贤。

情感动人

淳朴乡风惹人醉

“请各位乡贤成员把关于勇勇求助的内容转发到您们的朋友圈,麻烦大家在能力范围内尽一份爱心,非常感谢您们!”连续几天,这条微信一直在乐洋村乡贤会微信群里“刷屏”。群成员纷纷将求助信转发到各自的朋友圈,并通过红包、转账、汇款等方式慷慨解囊,短短3天就为生病的勇勇募集到3万余元。

“作为一个民间合法组织,我们要团结起来,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帮助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群众燃眉之急。同时,我们还专门聘请专业人员管理乡贤会微信群,鼓励大家利用新媒体平台解决新问题、拉近感情。”新寨镇乐洋村乡贤会会员张敏说道。

在探索推进“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中,印江结合农村“道德讲堂”“遍访贫困户”“结对帮扶”等载体,开展乡贤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将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理念传递到家家户户,营造出淳朴的村风民风,和谐的乡风寨风。

现在村民们都关心村里的发展,春节期间大家自发举办的花灯年会就是乡贤会发挥作用的结果。”朗溪镇坪柳村村支书田儒顺说,原来村民软弱涣散情况严重,村里没有公共场所,没有集体经济,没有规模产业,每年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和发放低保金是矛盾最多的时候,更不说热心村里公益事业发展。2015年,村里将在外人士组织起来,成立乡贤会,乡贤会成员利用空闲时间召集村代表、村干部在县城、集镇或村里召开会议,商议村里发展大计,当年就争取和筹集资金安装了村里的路灯和篮球场。随后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在春节前自发组织办起花灯年会。“村民们看到乡贤们都那么关心支持家乡发展,自然就会支持村里工作了。”在田儒顺看来,乡贤会不仅能发挥自身作用,发动会员关心、支持家乡经济建设,还能通过自身的号召力带动村民参与到村里发展的大事中来。

资助发展

凝心聚力奔小康

“我们村组建的乡贤会在推进水果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朗溪镇昔蒲村在2015年组建了乡贤会,村里在外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筹集资金改良村里的水果品种。对于这个组织发挥的作用,村支书田井富满心得意,开展工作也顺利多了。

田井富说,昔普村在外成功人士近几年一直想为家乡发展办点事情,但苦于没有平台,有的人只能采取匿名捐资的方式,帮助村里的群众解决生活困难。2015年,村里组建乡贤会后,大家积极帮助村里发展。村民田茂富回乡发展肉兔养殖,现在存栏已经达到1000多只,他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后,赊种兔给有意向的村民养殖,然后建设销售网络和加工网络,对村民养殖的的兔子进行统一回收。

“我们当时探索组建乡贤会的初衷就是通过乡贤文化,感召更多成功人士回乡带动农村发展。”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羽桥介绍,2015年,针对农村边缘化、村民空巢化、经济空心化等问题,印江在全省率先创造性地探索出“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着力以“乡贤会”这一社会组织为依托,凝聚在外创业人士、在外工作人员及本地创业致富能手、非公经济人士等“乡贤”力量,支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将乡贤会募捐资金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壮大,板溪镇凯塘村将上级财政下拨的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80万元及乡贤会募集到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采取“村两委+乡贤会+公司”的运行模式,在实行订单农业发展基础上,成立了印江合力专业合作社。目前,主要以杉树、柏木、楠竹、马尾松等苗木种植为主,种植面积68亩,2015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群众股金收入2万元,群众劳动力增收60万元。

杉树镇联营村以省扶贫办15万元扶助资金和乡贤会成立募捐的9.8万元资金作为本金,组建互助资金管委会,下设监事会、理事会,采取农户入会形式(1万元每年收取600元占用费),把资金借给农户发展产业和就学就医等,壮大了村级集体资金,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印江自治县已成立乡贤组织的试点村,结合各自实际,积极采取“村两委+乡贤会+农村淘宝”“村两委+乡贤会+合作社”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空壳村”问题。

晓之以理

和风细雨化纠纷

最近,上槽村村民向乡贤会“告状”:上槽组叶老汉不准施工队开挖连接上槽组与上槽小学的学生便道,觉得便道挖宽后,堡坎可能会垮下来淹了他家的土地。村民们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跑到乡贤会办公室求助。上槽村乡贤会秘书长叶相富一接到“紧急求救”,就赶快组织几位在家的乡贤探讨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到县城找同为乡贤的叶老汉小儿子回来劝导父亲。经过多次解释劝导,在叶相富写了保证堡坎10年不垮的保证书后,这个一直横亘在学生便道之间的大难题最终得以解决。

“群众再小的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都会引发大矛盾,甚至变成积怨。乡贤会借助熟人社会这个渠道,帮助村‘两委化解矛盾纠纷,和睦邻里关系。”印江自治县委党建办负责人在介绍乡贤会发挥的作用时如是说。

“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放不下,只要看到社会和谐,村民家庭安宁,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幕龙村乡贤代方举是一个爱管“闲事”的民间调解员,帮助化解村里婆媳不和、邻里口角等矛盾纠纷,积极参与信访案件调查,化解群体性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到村里“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今年2月5日,村民代方洪和代传林因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代方举闻讯立刻前往进行调解,通过长达3个小时的“软磨硬泡”,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共识,土地归属能拿出土地承包合同的代方洪所有。事后,代方洪拉着代方举的手不停道谢。

截至目前,印江自治县成功组建了71个乡贤组织,吸纳会员5135名,帮助群众协调争取项目87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573个,化解矛盾纠纷102起。

印江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袁纯江说:“‘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助推全县农村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由垂直管理向多元治理、扁平化治理,由‘代民作主向‘为民作主的转变,实现了行政命令、行政措施和民意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印江乡贤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非暴力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别让“乡贤”成“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