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川 /山东中医药大学
微生态制剂与无抗养殖
徐凌川 /山东中医药大学
近几年,家禽家畜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已经逐步地取代传统的添加剂。这种无公害的添加剂已成为添加剂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上已将微生态制剂其分成3个类型: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微生态制剂对机体的作用:调整微生态平衡、生物拮抗、代谢产物的作用、促进机体营养吸收、延缓衰老、免疫调节。益生菌的作用机理是在体内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乙酸和乳酸,使环境pH、Eh下降,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还能产生胞外糖苷酶,可降解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杂多糖,而这些糖是潜在致病菌和结合细菌毒素的受体;通过酶的作用可以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
益生菌制品通常作为食品或饮食的补充被人们食用,其含有能够在人类肠道中生存的微生物,大多数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多年,对人体的代谢没有副作用。所以微生态制品的安全性是可以被认证的。
所以说微生态制剂是克服药残、解决抗生素滥用弊端的需要;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需要;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需要;(提高饲料转化率)是防治动物疾病的需要;是改善环境的需要(减少有害物质,净化舍内空气)。
但是有几点应用原则需要注意:一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早期不宜应用微生态制剂,此时应用无效。二是微生态制剂大多数为细菌或蛋白质,在服用时应注意过敏反应。三是一般不宜与抗生素、抗菌药、黄连素、活性炭、鞣酸蛋白、铋剂、氢氧化铝同服,以免杀灭菌株或减弱药效,可间隔约2小时。
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虽不是饲料,但能提高饲料营养成份的消化率和吸收率;虽不是药物,但具有疫病防控的功能;既不是饲料又不是药物,但既具有药物的生物功能,又具有饲料的营养成分。所以微生态制剂还是有很不错的前景的。
(一)为什么要走无抗养殖之路
随着畜禽集约化饲养的进一步发展和畜禽饲养密度的增加,畜禽各种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虽然抗生素对动物疾病防治发挥重要作用,但也给畜牧生产和人类带来一定的负效应。抗生素在消灭病菌的同时,也消灭了对动物机体有益生理性细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使动物机体产生了抗药性细菌。再是,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各种“超标肉”,进入了食物链顶端之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可否认,抗生素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60多年来,抗生素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有6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但由于长期的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甚至违规添加,导致了耐药性问题和肉中抗生素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好多人在发问: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放心的食品?
近年来,美国80%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FDA喊停。此番之所以痛下决心,原因在于美国畜牧业对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长期摄入“抗生素肉”令人体产生抗药性,每年大约有2.3万美国人因此而死亡。
当然,在我国滥用抗生素问题也层出不穷,屡屡被曝光。在第10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越研究员曾指出: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作为饲料添加剂来使用。
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国均意识到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已开始流行不使用抗生素的养殖方法,即无抗养殖方法,代表了健康养殖的发展方向。例如,瑞典早在1986年迈出第一步,宣布全面禁止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丹麦也陆续禁止了多种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至2008年,丹麦国内养猪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量比最高时减少近50%。2006年,欧盟成员国全面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生长促进剂。2015年4月20日,美国第二大鸡肉生产商Pilgrim,spride公司宣布其所饲养的肉鸡中5%为无抗鸡肉,且这一数字将于2019年前达到25%。2015年4月28日,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商泰森食品公司,承诺截止2017年9月将完全禁用人用抗生素。该公司发表声明说:“我们已经在我们的35家肉鸡孵化场停用所有抗生素。
在我国,自从“速成鸡”事件曝光以来,如何解决养殖产品药物残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专家。一些专家近年来提出了用乳酸菌等有益菌种对精选中草药进行发酵代替物取代抗生素的思路。他们认为“与西兽药饲料添加剂相比,活菌中药微生态制剂有其优势:一是它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兼有营养物质和药物的两重性,既可防病治病,又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二是不易在动物体内形成残留,从而保证动物产品的品质;三是动物一般不会对中草药产生耐药性,不会出现因耐药性问题导致的恶性循环现象”。
(二)如何进行无抗养殖
发展健康养殖资源化必须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坚持“标准化生产、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化发展”的原则。要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规范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行为,逐步消除抗生素的滥用,杜绝假劣、违禁兽药添加等不利影响。
1.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和污染区,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
2.环境舒适。要注意通过换气、降尘、除噪等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养殖实践证明,网上养鸡容易造成胫部损伤和胸部囊肿,水泥地面养猪容易导致肢蹄病,铁丝笼养兔容易引起被毛损害。养殖场必须选择合适的圈舍和笼具,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
3.无抗生素饲料的使用。动物的日粮组成要多样,按需要配齐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要素。尽量不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防止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内源性感染,防止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畜禽饲料中严禁使用各种违禁药物和添加剂,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抗生素饲料,利用发酵技术产生的大量有益活菌来代替饲料中的抗生素,发酵时有效解除饲料中的各种抗营养因子,同时产生大量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改善动物的肠道功能,增强动物免疫和抗应激能力,提高动物繁殖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保健费用。同时丰富的维生素及易吸收的小肽使动物生长速度快,体型好;使用高活菌无抗生素饲料的动物,体内不含抗生素及有害化学添加剂残留,有的发酵产物中香味物质高达100多种,用来饲喂后,胜于“散养”品质。无抗生素畜禽产品比普通畜禽产品市场售价高出2~5元/斤,全面提高了规模化养殖场的综合收益,显示出了比常规饲料更大的市场优势。
4.有效解除霉菌污染,保证饲料安全。饲料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还要控制用量。剩料要及时清理,防止腐败变质。禁止将各种生活泔水、生活垃圾倒给畜禽。目前,行业内常用的霉菌脱毒方法是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生物脱毒的方法是将霉菌感染的饲料或饲料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利用酵母菌对霉菌毒素进行分解而达到脱霉效果。
5.预防病害。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疫苗。为了增强免疫效果,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脂质体、中草药等。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快速早期诊断疫病,也是健康养殖的技术保障。
6.谨慎消毒。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消毒时,必须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奶牛场禁止使用复合酚类消毒剂,防止牛奶串味。
7.善待动物。在环境改造、畜栏设计、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畜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使畜禽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让畜禽吃得舒服、住得舒服。
8.控制污染。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外界,会严重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如沼气化,还要注意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
9.规范制度、定期评估检测。确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饲养员能按时观察畜禽并及时反馈信息;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随便进出;建立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兽药是正规渠道的合格兽药,确保按规定使用兽药;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定期对畜禽群体进行健康检测,对环境条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认真查找安全隐患,检查出已经携带病原的个体后,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和保健护理,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
10.加强引导、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畜牧业行业组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既可以维护农民利益又可以为农民提供公众服务,起到了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中兽药协会、无抗养殖联合体等行业组织的扶持力度,将行业的规章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技术推广、政府补贴的发放、质量认证、市场监督等许多工作都交由行业组织办理。在引导养殖户认识、发展无抗健康养殖方面,让行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从发展的眼光看,无抗养殖是世界养殖业的必然趋势。在国内目前猪价进入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仅从降低养殖成本来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动,是远远不够的。在饲料原料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养殖成本的可降空间已十分有限。
相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增强,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畜牧生产者以“发展无抗健康养殖”为使命,开创安全食品新时代。(本文根据录音与资料整理,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