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孟 晖
助推教育内涵大发展谱写科研工作新篇章
——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五年一度的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大会,回顾和总结全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颁布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通报一批科研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并请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汉阳区教科室、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江汉大学等单位和个人交流了经验和做法,同时,通报了新一届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本次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武汉市教育局和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向所有受通报表扬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总体来说,“十二五”全市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来之不易,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想就“十三五”如何通过教育科研助推教育内涵发展,讲几点意见:
“强市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教育科研是兴校、强师的重要手段,它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助推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谈两点意见:
第一,要揭示教育规律,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揭示复杂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靠经验不行,靠碰运气更不行,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这个武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事半功倍。大家熟悉的那些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出经验、有影响的品牌学校,其成功之道就是依靠教育科研;一批全国知名的教师、校长的成功之道,依然是依靠教育科研。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加快,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种新形势下,我认为,不重视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名师、不重视教育科研的校长不可能成为名校长、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不可能发展为名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崇高使命,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关心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
第二,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必须借力教育科研。当前,教育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长期关注、千万家庭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人们群众的期盼,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回应。通过教育科研,既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了解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也可以在微观层面上对学校管理、日常教育教学进行诊断和分析,最终达到反思改进、提升质量的目标。我们要促进教育“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必须充分借助教育科研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地提高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
要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明确“十三五”武汉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1.着力前瞻,统筹各类研究。立足全市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研究。
2.着力创新,优化科研管理。一是优化分级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区、校教育科研分工协作机制,增强科研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加强过程管理。继续加强课题中期指导、管理和服务,使中期检查指导成为课题质量和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创新同类课题横向互动研讨机制,支持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科研协作,打破壁垒,避免低水平重复,全面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三是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注重科研档案建设,积极探索科研绩效评估。进一步加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积极开展与科研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3.着力素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区本、校本科研培训。针对基层学校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研究方法不足的特点,积极组织科研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切实增强科研培训的实效。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市级培训。市规划办根据立项情况,适时组织各类课题负责人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互动研讨与交流活动。不断创新培训研讨方式,促进科研队伍的区域、城乡、校际均衡发展。三是加强科研与教研的协同和创新。加强科研与教研在教改课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协同和合作,搭建科研与教研合作、融通的平台。
4.着力应用,促进成果推广。一是加强课题中期、结题的成果推广。市、区规划办在各类课题的中期和结题阶段,积极推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及时摘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究成果报告会、交流活动,发布研究信息,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报告或学术研讨,积极促进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强成果宣传,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和标准,总结推广我市有影响的课题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二是实施“科研品牌建设战略”,对团队力量强、研究质量高、成果有影响力的单位或个人,根据需要,给予专项资助和系列指导,通过长期培育,打造科研品牌。
5.着力常规,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课题选题指导。结合基础教育实际,突出行动研究,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二是实现课题结题的“三结合”。高度重视课题结题工作,坚持会议结题制度,将课题结题与“学习研讨、成果提炼和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三是大力推动群众性科研工作。引导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继续开展好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四是做好教育部、全国规划办和省教育厅、省教科规划课题的申报指导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机遇,切实发挥好教育科研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前面我重点讲了教育科研两大方面的意义,这是提高认识的前提。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天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师即研究者,我国《教师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既是教师职责之所在,也是由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的。因此,从思想和认识上,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校长抓教科研工作,校长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热爱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仅要鼓励支持,还有建立保障机制、考核奖励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改革进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越来越多,有宏观政策层面的,也有具体教育教学层面的,后者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实践证明,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领导,加强培训
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和完善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武汉市已初步建立了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管理机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分区和学校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分管领导不明确,科研工作缺专职人员和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有科研热情和科研素养的科研骨干充实到科研机构中去,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将科研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去。
2.加强科研骨干培训。“十二五”期间,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些课题选题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存在着低水平做重复性研究的现象;一些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特别是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果的质量,削弱了成果的推广价值。“十三五”期间一定要加大科研骨干的培训力度,要将教师科研培训纳入市级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使教育科研培训成为常态。
(三)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今天大会,已经颁布了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和课题指南,确立了8项重大课题和部分课题选题。这些选题立足前沿、结合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希望各单位加强基于实证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理论和模式,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在这里我想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教育科研要深入研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如推进武汉市教育现代化的策略与路径研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与生存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城市布局与学校布局适应性研究、中小学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实践研究、教育智库建设研究、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等。
第二,重视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区域教育的永恒主题;质量是武汉市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质量在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中内容均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我们要以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为契机,在学生品德、学业、身心、特长、负担等维度开展好研究,总结好具有武汉特色的实验经验。
第三、要出科研品牌。当前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科研品牌还不够多。要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团队协同攻关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资源优势等途径,锻炼科研队伍,做强科研品牌,深化成果转化,加强成果提炼,强化成果推广,争创全国一流教育科研品牌。
同志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武汉教育“十三五”的战略目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聚焦教育质量提升,是武汉市“十三五”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依靠教育科研,依靠全体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希望武汉教育科研在“十三五”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