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尤臻
《最后一课》,最能动情的一课
□蔡尤臻
《最后一课》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后,让人心生感动。
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位十分严厉的老师,他的威严就是总“拿着大铁戒尺”。这天,虽然贪玩的小弗郎士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温和待之,而且,老师这天的穿戴也不寻常,这让小弗郎士大感惊讶。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内心深处的悲痛,连小弗郎士这样的小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这最后一个动作,是他对祖国的爱的集中体现。所有这些都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的,这仿佛让读者跟着小弗郎士亲临其境,显得更为真切,也更为感人。
各种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在文中都有展现,最突出的当数对小弗郎士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对韩麦尔先生细致的外貌描写。
当小弗郎士听到老师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他的“心里万分难过”,他是“多么懊悔”啊。国土沦丧、失去自由、不能学习自己的母语,这些使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万分愤慨,他一下子懂事了、成熟了。这些细致的心理刻画说明侵略者给一个天真的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伤害,而一个小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和母语产生了无穷的爱,这种思想感情感人至深。
韩麦尔先生衣着的整齐,体现了他对最后一课的重视程度,因为这身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当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响起,韩麦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课结束后变得“脸色惨白”,这“惨白”的脸色深深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内心极度的悲愤和痛苦。这些个性化的外貌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爱。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任务,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爱和小弗郎士的不断成长都能让人心生共鸣。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这样的:对亡国的悲痛,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学生专心学习的沉思,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无论哪一个环节,我们都能从中窥见他的爱国之情始终如一。
小弗郎士原是一个贪玩、幼稚的孩子,到学校后,见到异常的情境感到十分诧异,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他懊悔并理解老师,憎恨那些侵略者,对法语生出了热爱之情。他对祖国的感情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我们且不去争论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无论是韩麦尔先生高大的形象,还是小弗郎士一路长大的经历,都能让人从他们身上看到对祖国的那份真诚的爱,都能让人受到情绪的感染。
小说很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课文从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途中的见闻和心理活动开始,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这一开端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故事的发展是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高潮和结局部分是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绪。
是啊,如果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就永远存在向心力,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民族——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