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016-05-11 14:47王丽君蒲大勇侯波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农村教师调查研究

王丽君+蒲大勇+侯波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以西部S省1051名农村教师为调研对象,从知识技能获取的途径、参加培训(进修)的目的、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层次、培训的收获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6个方面调查了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师培训;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57-05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农村教师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到一些民间力量发起的农村教师培训,都给急需培训的农村教师带去了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那么,这些培训的效果究竟如何?农村教师对培训有何评价?培训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笔者深入西部S省农村地区,对教师的培训状况进行调查。

一、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法,对样本县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收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和翔实的素材。

2. 样本选择

本调查根据人均GDP将西部S省21个地级市(州)分为4层,根据每层地级市(州)的数量,随机抽取1~2个地市作为样本,每个地市选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所农村学校,共计24所。

3.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农村教师培训状况调查》,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获取的途径、参加培训(进修)的目的、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层次、培训的收获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6部分,共计42道题。每所样本学校随机抽取教师回答问卷。共发放问卷1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走访教师培训机构人员、学校领导、教师等120人次,召开参会人员10人次以上的座谈会3场,了解、掌握了农村教师培训的一些真实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1. 参培目的尚需进一步明确,培训效果有待提升

从表1可知,80.0%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目的是明确的,这也符合上级部门组织培训的初衷。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35.3%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保障工作稳定免遭淘汰”,21.0%的教师为了“有助于评定职称和增加薪酬”,14.3%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的考核,这说明部分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目光短浅”,不是出于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目的的价值观引导势在必行。

从表2可知,对参加培训后的变化情况,52.6%的农村教师“增强了自觉学习的意愿”,49.4%的农村教师“提高了指导学生的能力”,47.4%的教师“坚定了当好老师的信念”,这说明培训对改变农村教师观念、坚定教育信念、提升专业能力等效果比较明显。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仅有23.7%的教师“能参加或主持课题”,18.4%的教师“能公开发表论文”,13.9%的教师“能与同行或专家对话”,10.2%的教师“增加了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的能力”。与教师座谈,不少教师坦言:很多培训的讲座听得让人激动,回想起来感动,落实时难以行动,原因在于不少讲座追求“高、大、深”,没能接“地气”,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指导性较弱。进一步调查发现,参培教师认为培训对“提升理解课程能力、改进教学策略方法、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等体现核心教学能力的作用不明显,所以,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

笔者到一些教师培训机构调查,培训机构反映:“不想学”“不愿学”的教师有所增多。有的教师把脱岗培训视为休闲、修身养性的机会,有的教师直言:“有啥好培训的,出来就应该好好玩一玩,培训机构应该组织我们到外走一走、看一看。”某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每次培训以各种理由‘缺课的人不在少数;以前反映培训授课专家所讲的内容不接地气,我们及时进行调整,遴选一些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或教研员来授课,这些内容既有案例剖析,也有改进建议;既有最终成果再现,也有成果经历的‘历程波折呈现,贴近实际,贴近一线,但他们来都不来,怎么说提升培训效果呢?我们负责培训的人都不知咋办了?唉,现在的教师呀……”

2. 培训途径多样,培训层次以县级为主

从表3可知,农村教师获取知识技能多采用自学(66.6%)和参加教研活动(63.1%)两种方式,其次是网络交流(42.8%),参加学历进修(25.4%)与非学历进修(25.1%)的比例大致相当。这说明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也说明社会发展改变了以往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只能通过学历进修获得提升的单一途径。

从培训层次来看,农村教师参加的非学历培训以区县级培训和校级培训的人最多,分别占总调研人数的72.9%和70.9%,其次是地市级培训(34.6%)、省级(19.5%)、国家级(9.0%)。这说明在过去5年间,农村教师的培训形式以县区、校级教研活动为主,高层次、专业化的培训偏少。

从目前农村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来看,正在攻读研究生学历的仅为3.4%,本科学历的6.5%,专科学历的1.5%,而高达72.3%没有参加学历培训。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表示只要自己的学历符合《教师法》的规定即可,拿更高学历是与自己的精力和经济过意不去。因为学校对自己参加学历培训没有任何鼓励政策,经费不予报销。教师参加学历培训耽误的课程,还得想办法弥补。有些学校甚至担心教师提高学历后会流失。endprint

3. 培训内容丰富,针对实际程度不够

从表4可知,近5年来西部S省农村教师的非学历培训内容以学科教学(72.1%)、新课改培训(65.0%)、现代教育技术(60.8%)为主。这说明近几年西部S省的教师培训突出了“新课改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做到了与时俱进。

在访谈中,教师认为参加最多的是当地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以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所要求的各种内容为主。这些内容多从组织者角度出发,按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虽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对于解决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价值不大。一位优秀教师谈了她近几年参加各种培训的感受:“我个人感觉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培训者不乏博士、硕士,专家教授,可有的是“阳春白雪”,离一线教师太远,我们消化不了,常常听得恹恹欲睡;有的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引人入胜,给我们很大启发;也有的培训者讲了大半天,看似理论头头是道,实则离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差得老远;有的讲座甚至成为培训者展示自己成果的秀场。”调查统计也表明,认为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的教师占69%,甚至感觉培训越来越多,效果反而越来越差。这说明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不被教师认可。

从表5可知,当问到“如果有机会继续参加培训,您期望的是什么”时,最被期待的前3项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63.6%)、与优秀教师交流(58.3%)和拓展或加深专业知识(45.6%)”。与过去5年西部S省已经组织的培训相比较,可以发现除“新课程改革”外,其他2项培训都是教师所期待的。此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为一线农村教师所期待。

在访谈中,有的教师将当前的教师培训归纳为“六多六少”:一是培训机构项目多,实用的少。什么国培、省培,什么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顶岗培训等,但真正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二是说教多,实践少。培训过程中,大多就是听听专家的课,洗洗脑,很少组织学员到课堂中实践;三是面向全体多,兼顾个体差异少。不管学员来自何方、处于什么水平,培训人员主观设计培训内容,只注重全体,很少兼顾个体;四是整体培训多,分层培训少。培训往往采用班级授课制,也不管什么学科带头人、刚入职的教师,内容一样、方式一样、时间一样、任务一样,进行“整体性”培训,而根据培训人员的水平、层次进行分层培训的太少;五是接受式培训多,参与式培训少。在授课内容设计上,基本不让学员参与。授课时,培训者“一言堂”,学员只有听报告、做记录的份儿,而参与互动、相互交流的机会太少;六是前期要求多,后续跟踪少。每次培训都有培训的目标等,对学员应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学员的收获、实践的效果等则很少跟踪。

4. 培训机会不均,工学矛盾突出

从表6可知,农村教师参加县级以上非学历培训的天数以1~9天最多,占总调研人数的38.0%,其次是10~19天(15.9%)、20~30天(7.9%)、30天以上(22.8%)。值得注意的是,10.5%的农村教师表示未参加过县级以上的非学历培训。这说明农村教师参训时间短、参训机会不均等。

表7充分反映了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机会少(53.7%)和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44.6%);其次,培训本身的一些原因,如内容脱离教学实际(36.2%)和培训形式单调(19.8%)。此外,教师参训的经费(学校经费不足占20.5%,教师个人负担费用高占16.6%)、交通不便(18.2%),也对教师参训构成了较大的制约;还有11.9%的教师认为培训机构水平不高。

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多数培训安排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就算学校通过调课等方式,抽出时间让教师参加培训,耽误的教学任务还得靠教师加班加点弥补。为避免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干扰,学校和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此外,很多学校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教师的工作量本来就超负荷,学校更难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有的学校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完成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常常派出一些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人员参加培训。对于这样的人员,教师戏称为“培训专业户”,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参加培训,有这方面需要的教师却好几年从未参加培训。这就造成“培训过度”与“培训不足”并存的奇特现象;②培训层级、机构太多。有学术团体的,有电教部门的,有教研机构的,有师范院校的,有教师进修院校的……还包括人事部门的,这些机构彼此职能交叉重叠,缺乏统筹策划,学校在同一时间难以安排教师参加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各种培训。调查发现,每年4月、5月和10月、11月出现所谓的“培训旺季”,学校常常很难派出人员参加培训;③培训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部分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当前培训者短缺,特别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培训者少之又少,培训机构经常要“招兵买马”。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多,对培训的期望值很高,使得培训机构“众口难调”,难以满足教师需求;④培训内容设计不合理。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培训机构也参照标准设计培训内容,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教师的实际需求与标准不一致,有时按照标准设计培训内容,却难以找到相应的专家。此外,现在的培训要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很多教师认为这种培训是一种“负担”,因为回到单位后要忙于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与上网培训,为了完成任务只有“挂起”。endprint

三、对策与建议

1. 统筹培训规划,增强指导性

农村教师培训本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参训教师的需求、培训机构的水平、课程内容设置、时间安排等方方面面,培训前要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前期设计规划,增强培训的指导性。为此,一要更新培训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更新培训观念,变引领为融入,变短期为长期,变骨干为全员,变培训为陪伴,变零散为系统;二要加强统筹安排。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做好教师送培的规划管理工作,在国家级教师培训和省级培训的基础上,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加强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统筹国家、省、市、学区、学校多级农村教师培训资源,进一步健全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三要科学设计课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类别系统设计农村教师培训的目标体系和课程设置,要根据国培计划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按照新进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设置目标体系,对参训教师进行需求调查,结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合理、科学地设计培训课程内容。

2. 优化培训队伍,提升专业性

培训者的素质与授课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声誉。只有高水平的培训队伍,才能顺利实现培训目标,才能让参训教师满意。当下培训者的授课水平“良莠不齐”,既有缺乏培训者专业标准的原因,也有培训者“一师难求”的原因,更有对培训者培训“缺失”的原因。因此,一要建立培训者标准。从国家层面制定培训者专业标准,要从师德、业务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细化标准,针对不同学科拟定相应的学科教学知识标准,规范培训者的基本要求,实施培训者持证上岗制度。二要建立培训者专家库。建立国家、省两级培训专家库,推动优秀培训者资源共享,做到专职与兼职兼顾、理论者与实践者兼顾,高校教授、知名专家学者、基层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均占一定比例;要广招贤才,多层面、多层次选拔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入库,选拔过程要公开、透明;要实行3年任期制,每隔3年选拔一次,优秀者可连选连任;要实行淘汰制,对培训效果较差、参训教师反映强烈的可以淘汰。三要加强培训者培训。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培训者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保证其每年参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3. 下移培训重心,提高针对性

各培训机构和学校要改变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现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迫切需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科目和内容。一要明确培训重点。把提高职业技能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注重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改革,整合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知识、作业编制与学生学业评价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内容,提高教学效能,减轻教师过重负担,提高教师的履职能力。二要丰富培训形式。除了现有的专题培训、教研培训、自修培训以外,还要创造条件聘请、安排专家深入基层住培,重视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结对交流,组织安排农村学校教师到优秀城镇学校观摩学习;与高校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相衔接,解决教师进修和培训的“工学矛盾”问题,为农村教师脱岗参培提供充足时间;借助信息化平台,加强网络研修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优化远程教育的功能板块和研修内容,形成农村教师网络在线研修的畅通渠道。三要强化校本研修。探究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建立同步研讨、课堂展示、课题研究及案例研究等制度;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的“三贴近”原则,以“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为核心内容,以本校课堂教学现状为起点,立足于教师实际需求,准确把握教师“最近发展区”,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发展。

4. 创新培训机制,激发活力

调查显示,县级培训机构和教师本人的积极性不高。为此,要创新培训机制,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一要建立教师培训新常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采取专家讲授、案例教学、教学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探索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开展区域内、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推动校际间、城乡间教师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鼓励各地设立优秀教师网上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要探索培训资质竞争制。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专职培训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鼓励培训机构依托优秀中小学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境内外优质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探索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各地要积极探索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信息化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机会;要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吸引优质培训机构参与课程资源建设,重视开发典型案例、微课程和网络课程。三要强化教师培训监管评估。制定教师培训质量标准,建设培训信息管理和监测平台,建立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各地要采取专家实地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培训任务和经费的重要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9).

[2] 温安玲.教育均衡理念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刘秋红.我国农村教师发展现状及我国农村教师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肖正德.新时期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保障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11,(4).

[5] 孙德芳.保障农村教师发展的国际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农村教师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