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阳明
【摘 要】结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87-0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更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高校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必须作为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树立专业意识,此外,还应向职业化发展,能够长期甚至终身投身于辅导员工作,推动各项制度政策的实行和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视,高校辅导员发展明显趋缓,与当前提高大学生政治道德教育水平的要求出现了不相符的问题。
(一)价值认同问题
从传统观念出发,高校往往被定性为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地方,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认同度不高。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时间较短,经验较为欠缺,许多高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管理阶层之上,而忽略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这种对职业价值的忽略,导致高校辅导员自身对工作任务的重视程度偏低,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效果的发挥。
(二)专业能力问题
由于人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度不高以及高校管理培养的疏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存在较大问题,许多高校辅导员不具备应有的政治教育能力和专业研究水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限制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高校辅导员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保持端正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该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应该凭借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招聘往往采用优秀学生留任制度,选用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才德兼备的学生,然而这种聘任方式招聘的辅导员往往专业性较差、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较弱,在处理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时往往缺乏专业判断,仅凭感情因素处理。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也成为困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三)管理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度存在较多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管理通常是由所属的院系、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财务处、宣传部等部门负责,而工作考核由院系、学生处安排,聘任、晋升、岗位流动等事宜则是由院系的党政领导以及组织部、人事部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辅导员聘任、管理、工作、考核等内容的复杂性,加重了辅导员管理制度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的不明确。除此之外,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奖惩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种管理制度确实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发展前景问题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够宽阔,而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辅导员这一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发展程度。当前高校一般更为重视学校的科研教育成果,对于进行科研教育的教师群体的职称评定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而对辅导员工作则缺乏应有的重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奖惩制度也难以有效保证,这种与专任教师不对等的待遇问题导致高校辅导员难以聘任到具备较高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才,而其岗位向心力也较差,许多高校辅导员在该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会调动岗位,这也就造成辅导员职位流动频繁,管理工作难以为继,经验也无法有效积累。除此之外,被聘任的高校辅导员在其自身较为薄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累积的问题上,又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教育,其职业发展也缺乏良好的规划管理,这就导致目前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性较差,对学生缺乏有效指导。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
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完善是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基础环节,只有在选聘机制上严格准入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高校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制定较为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选聘制度应采取更为多元化的机制,而不应仅仅依靠校内优秀学生的留任,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以及淘汰分流等选聘机制进行选拔,从而聘任到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政治立场端正的优秀人才,这能够从开始环节就将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起来。与传统留任制度下专业较为纷杂的辅导员配置不同,高校应更为注重一些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学科或是相关学科,只有这样,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和开展德育工作时,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可以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资格认证,为通过考试的人员颁发合格证书,确保高校辅导员在正式任职之前能够对工作有初步认识,并具备基本专业能力。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在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完善辅导员管理体系。首先,建立辅导员岗位责任制度。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较为复杂,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需要处理,责任分工极为不明确,这就造成辅导员工作量巨大,影响了辅导员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对辅导员的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为核心,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以及学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具体落实,避免繁杂的工作事项影响辅导员本职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评制度,对辅导员进行有效考评。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根据辅导员管理状况,制定详细的考评制度。可考虑以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为重点,结合辅导员的任务完成能力、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专业技能水平、院系领导、学生综合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对辅导员进行考评,这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职责意识。考评结果应与职务聘任、调动、晋级、奖惩等内容挂钩,从而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能力。最后,完善辅导员的奖励机制,实现辅导员福利与专任教师福利基本对等。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辅导员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辅导员工作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更应进行相应的奖励,从而增强辅导员岗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对于一些经验较为匮乏的年轻辅导员,则应予以充分鼓励,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群体的综合水平,从而不断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其对工作发展前景的认识。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发展机制
完善高校辅导员岗位发展机制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不仅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能够拓宽辅导员岗位的发展前景。这种专业化培养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提高,更需要高等学校以及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培养。国家教育部门需要根据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策略,而各大高校应依照已有的规划策略对学校辅导员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完善高校辅导员考评制度。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位较为单一,缺乏继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教育部门可以仿照专任教师的职务评定制度,对辅导员职务进行有效划分,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可以设定“讲师级”、“副教授级”、“教授级”甚至是“院士级”的辅导员职务,提升辅导员岗位的发展空间。最后,完善辅导员流动体系。高校辅导员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并不是说辅导员工作要完全被制度约束,而是应凭借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完善辅导员的流动体系。高校应确保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辅导员能够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让学校的辅导员发展能够有保障。此外,应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为辅导员选择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辅导员岗位流动应该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以满足各方面需求,为辅导员岗位培养专业化的辅导员。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已经逐步走向正规,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基本确立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的框架,高校辅导员体系也日益完善,推动了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毕竟发展时间较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辅导员群体、高等学校、教育部门三方面应协同努力,对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发展机制进行有效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来登.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秦培涛,赵闪.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龙涌澜,白泽朴.基于胜任力视角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田建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机制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6)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