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爱
【摘 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学生的未来,决定着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能力和品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决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决定高校大学生个人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保证。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希望给其他的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课 创新 途径
一、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影响下,职业院校内外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顺应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变化,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多培养出一些新时代道德品质优异、社会主义信仰坚定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创新方法、途径多种多样,我们应以内容和手段为核心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责任和目标。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
(一)应对大学生自身的变化缺少创新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社会发展转型期带来的生活方式以及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时刻都在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等。这个时候,如果高校仍然按照以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产生与预期效果相背离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渠道更宽,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有利或者有害的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模糊的问题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说是比较模糊的,总是指望用一个既包罗万象,又整齐划一的目标去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恰当的培养要求是应该的,但在这些要求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较难统合的情况。因此,学校和教师很难把握其中的“度”。如何把握这些“度”,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分析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论性强,一般很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这也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程度不足。但是,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工作带来的重要意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较,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渗透于实践中,让大学生体验并践行思想政治的先进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途径
(一)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生长环境
校园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环境则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与环境息息相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更好地塑造学生们的思想素质。校园文化最终的服务对象也是学生,要将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对校园文化进行优化。高校学生来自各地,不同的生活环境、地理文化习惯等会造就不同的人物特点。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发展全校师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优秀的校园文化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接轨,从而培养学生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校园文化的优化需要在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实际的锻炼和单纯传播理论知识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通过参与多样的校园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自己,还大大提高了教育成效,保证了教育成果的长久性。
(二)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等,要以学生为中心,它能够及时减少或者避免大学生不良心理或者行为的出现,而且还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融合。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心理疏导与理论灌输相协调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群体心理效应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心理激励与强化的原则。比如高校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穿插趣味心理小测验,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帮助和教育,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障碍,创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要不断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
大学生最终还是需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实践的方式、途径有很多,比如,某些学科需要提前接触社会实习,或者需要大学生做志愿者服务,在实践锻炼中不断锻炼提高自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形成社会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应积极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青年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各类重大主题专项和常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
(四)创新教育方式要呈现多样化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推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等被逐步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这将使大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探索性与创造性。这些意识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要求教育者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平等交流”;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循循善诱”,促使大学生在其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飞速进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要有所创新。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刻的影响力,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特点,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强化网络管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校园网上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讨论,通过网络交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进行正确引导。
(2)在大学生公寓中引入校园局域网,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多渠道、多形式方向发展。
(3)组织学生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和软件程序,在网上发表,以吸引大学生主动使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尤其是校园网上开设内容健康、情趣高雅的个人主页,这些主页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5)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思政教学。
2.整合全方位社会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赖于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3.增加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着眼于“体验”,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育模式在国内外诸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采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增加实践训练内容,使大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念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积极合作、信任等正面积极的体验中构建健康心理和人格,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会、知识活动、演讲、影视评论、业余党校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引导政工干部队伍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给予辅导员应有的进修和提升机会,以便其增长本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严格发展党员条件,注重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培养与提升。虽然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发展党员问题上依然要严格准入条件,防止出现滥竽充数现象,尤其要考查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纯正。既要注重“发展”,也要重视培养、保持和提升党员先进性,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提升党员良好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化文化竞争中稳健发展,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就应该在“放得开”与“守得住”的原则指导下,正确把握全球化的大趋势,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注重理论与观念的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多元中寻求主导,坚持对意识形态领导;在遵循动态平衡、和而不同、开源引流、整合超越等规律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大学生在学习、成长发展道路上的需要以及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强调一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着局限性,但是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蔡红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有机对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7):112-1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
[3]李晓东,王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