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2016-05-10 09:08范红琼余倩
教育界·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误区高校

范红琼 余倩

【摘 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来自学校学业的压力,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生活和升学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影响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误区。文章对这些误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误区 对策

高校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成形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自身的发展,甚至会发生各种悲剧。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够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减少周围环境对大学生不利的影响,使大学生处理好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在高校期间更好地提升自己。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帮助适应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处理周围环境和学习的关系,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培养自己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会经过许多发展阶段,如刚入学时的迷茫阶段、学习时的困扰阶段、与周边环境的适应阶段、自身的情感体验阶段等,这些阶段都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困扰。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充分

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学会与德育区分开来,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有交叉点,但不完全等同。加强学生德育的重点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德育手段辅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结合,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简单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德育,将二者等同处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能片面地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认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否认学生的思想观念。高校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活动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学生自身的人格、情感和人际关系,所以不能把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为德育的问题,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涉及德育问题,但是不能把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德育化,不要混淆两者之间的概念。

德育工作的开展,把思想、道德和政治的概念强化在高校学生的身上,促使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遵循党的政治理念,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指导人们的行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范畴,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

(二)高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人才

我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雄厚,缺乏专业性的人才。高校的心理辅导人员缺乏对心理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没有进行心理教育活动的专业训练,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心理辅导方法和心理测试技术不合理、不完善、不娴熟,不能合理地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及时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我国高校的心理教师大多是兼职人员,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德育工作者和心理辅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心理辅导的效果差强人意。比如未经专业心理教育培训的德育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辅导难免会带有德育的色彩,没有遵循心理辅导的要求、规律和原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些高校的心理辅导人员虽然是心理专业出身,但是对咨询理论和教育理论没有深入的了解,再加上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心理辅导工作。

三、如何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健全的人格。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根据大学生之间的不同特点,积极调整心理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多赞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心理难免会产生负担。心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可以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解决现有的心理问题,促进自身的发展。

虽然大多数院校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人才,但是高校教师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应该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不同点,留意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下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扰;也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当中适当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培训的策略和方法,为自己开展心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基础比较薄弱。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一定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但是一定要充分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心理健康培训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地疏导和解决。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可以通过聘任、专职和兼职的形式招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并积极地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完善他们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辅导员、班主任和大学生自身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的一部分,也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心理培训的基本技能。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地疏导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自身要学会自己进行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化解自身的压力,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心理辅导人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任务和目的,以培养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核心,转变心理培训的方式,让大学生不再排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积极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地找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地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面临着很多压力,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区分开来,深入掌握心理学理论,熟悉掌握心理培训的技能和方法,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才智,2015(31):88.

[2]李瑞学,李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5(06):90-91.

[3]张海燕.辨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定位的三个认识误区[J].思想理论教育,2012(05):62-6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误区高校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