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护理在急性心急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使用个性化的护理手段进行院前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在出诊反应时间、急救、入院时间方面短短于对照组,在转运成功、急救成功和护理满意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急梗死患者院前抢救与护理干预中,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急梗死;院前急诊
急性心急梗死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特点,因此在做好院前急诊护理工作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1]。我院选择了80例急性心急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护理干预,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急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5例男性,1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5-78岁,平均年龄(65±7.23)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24例男性,1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6-59岁,平均年龄(66±6.48)岁。两组患者均具有胸闷,胸痛、腹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已经病情方面的数据显示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按照院前急诊护理流程来展开护理,首先医务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往现场,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护理人员详细检查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数据,有医生确定病情,制定合理救治方案,。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做好吸氧、镇静、血管扩张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在吸氧过程中要确保患者能够充分吸氧、缓解心急梗死范围。做好细节工作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措施。
(一)急救过程护理,首先针对急性心急梗死制急救和护理预案,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措施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护理人员在前去救治的路上应该及时联系患者在场家属,进一步了解患者具体的数据和病情,并针对患者特殊情况知道家属进行科学的抢救措施。其次,到达现场后除了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还应该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建立信心。最后做好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二)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该针对患者采取鼓励、安抚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该采取轻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用娴熟准确的护理技巧卫患者构建治疗安全感,以此来促进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三)重视转运护理,在转运前,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传达转运到医院治疗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转运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预防措施,确保能够充分应对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另外还应该与医院及时沟通,做好接洽工作,让患者入院后能够及时接受治疗。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正确的体位,平躺在担架上,静脉通路要持续畅通,仔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等变化,一旦发生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1.3观察指标
以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评价2种护理方法的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诊反映时间平均数据为(52.3±18.6)秒,急救时间为(18.6±3.78)分钟,入院时间为(2.42±1.78)小时,对照组这三项数据分别是(98.3±17.5)秒,(40.6±4.75)分钟,(3.48±1.96)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转运成功40例,急救成功38例,对护理满意例数,为36例,对照组三项数据分别为31例、33例,31例,所占比率详见表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该种疾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逐年上升[2]。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与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3]。
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个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精致化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护理的护理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后,护理技巧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在护理现场能够准确的对患者采取措施,同时人性化的对患者心理进行开导,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这不仅提高了抢救治疗,同时对患者后期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受到详细具体的护理,避免和减少了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提高了转运成功率,本次研究观察组转运成功率为100%。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不仅缩短了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更提高了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因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0%,而对照组只有77.5%。由此可见,在进行心急梗死患者的院前护理中开展更加科学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急梗死患者院前抢救与护理干预中,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杏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5):325-326.
[2]赵明星,赵凯明,楚瑞雪,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84-785.
[3]陶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23(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