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祥宗
内容摘要:移动互联网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与传统PC互联网规模相当甚至更大的产业。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并与各传统行业融合,重建互联网商业模式,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技术创新
利用“互联网+”可重新改造传统产业,有利于解决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局,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同时打造出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增添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因其传播优势而快速发展,已成为信息通信领域最具创新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必将催生更多新的产业模式与业态,深刻改变我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现状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近幾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飞速发展的三年。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5%(见图1),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国企业应该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战略所形成的融合效应,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创造中国的“移动互联网+”。
(二)移动互联网重建互联网商业模式
因为移动终端本身的可移动、便捷性等优势,移动互联网快速融入传统产业领域,重建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以一种更开放的思维和更高效的方式,加速渗透各行各业。重建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能够有效满足移动端的用户需求。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领域都正在经历着移动互联网模式的深刻变革。未来,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与深度,更高效服务社会和生活。
1.移动支付使日常支付更加便捷。支付宝、银联钱包等一批移动支付APP已在零售、餐饮等行业中渐渐普及应用。移动支付与服务业的结合,为传统行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2.在线旅游方面,移动端的竞争力开始凸显。携程、艺龙等旅游网站均开始在移动端实现酒店预订、行程安排、订单结算等,使得旅游更加便捷。未来的旅游业或许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化的行业。
3.移动社交因移动互联网而快速发展。移动社交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截至2013年底,国内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分享信息、获取信息、交流感受。移动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普通百姓的移动终端成为了“带着体温的媒体”。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支持
“互联网+”的提出,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持,引发了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的热潮。“互联网+”行动计划最初目的是通过引导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深入结合,从而摆脱中国的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局。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工信部、商务部等国家各部委近几年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各省市的高新区纷纷出台了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力争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政策洼地和产业高地。政府的政策扶持提高了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的热度,同时改善了创新创业的软环境。因此,近年来,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
移动互联网较之传统互联网,具有便捷性、可移动、随时随地、终端易获得等优势,比起传统互联网产业传播会更快。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已经开始超过PC互联网用户数量,手机开始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说明互联网产业正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和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造就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奠定基础
网络性能快速提升,4G商用全力推进。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截至2014年底,我国4G用户已超过9700万。4G的发展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夯实基础,带动了我国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的创新和突破。
移动终端已惠及普通大众。我国已成为智能终端的生产消费大国。国内已出现了像华为、中兴、小米等一批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和研发的领先企业。目前,4G终端销售达1亿部。海量的手机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
智能硬件开始走进百姓家庭,智能终端体验不断升级。智能手表等运动健康类可穿戴设备开始从概念走向百姓生活。智能插座、智能路由器、智能机器人开始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这些智能硬件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创新能力不足且同质化竞争严重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创新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各大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中,仿造、山寨、抄袭之风盛行,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严重,移动产品开发者的生存环境低劣。以中国网游市场为例,国内网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网游人才储备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已经显现。这已经成为制约国内网游产业提高竞争力的瓶颈。
原因分析:首先,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像苹果、facebook等国家大公司均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而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难以与国外一流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相抗衡。大多企业仅仅是将传统的PC互联网模式嫁接到移动互联网上运营。其次,国内移动互联网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及管理人才储备不足。而且没有形成行业协同创新、提升整体产业发展的局面。最后,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品的准入门槛低、开发周期短、商业模式不明确,导致互联网产品的同质化危机严重,开发者的生存环境低劣。
(二)知识产权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令人堪忧。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远未健全。国内企业大都急于扩张市场,还未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以移动终端APP知识产权为例。众多APP都遭遇了盗版和抄袭。盗版或山寨APP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开发者都带来极大损失,同时扰乱市场秩序、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原因分析: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专利所涉及技术领域众多,移动互联网技术演进及更新速度持续加快。为了应对白热化的移动互联网之争和愈演愈烈的专利纠纷,国际大企业纷纷面向未来积极展开专利布局,抢占知识产权制高点。而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国内对于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法规政策也亟待完善。国内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带来日益增多的知识产权诉讼及纠纷。对此,国内大多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很难应对。
(三)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
安全问题已严重挑战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以移动支付为例,急需解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易安全问题。用户信息泄露、二维码扫描陷阱、移动快捷支付诈骗、流氓绑定服务、终端病毒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移动互联网用户交易安全得不到保证。
原因分析:移动互联网安全是一个涉及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终端设备等各个方面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在技术层面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尚有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应用于支付的条形二维码,其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未统一,相关支付验证方式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存在安全漏洞。犯罪分子可以利用漏洞非法控制被害人的手机银行,进行犯罪活动。在二维码支付业务流程中,用户扫码也容易被植入恶意木马从而导致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用。此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信息安全也存在隐患。
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进一步完善鼓励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把握国家“互联网+”战略机遇,通过各种形式扶持互联网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鼓励移动互联网创业的软环境。继续加大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规范力度,加强产业规范管理,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政策法规层面,积极落实国家部委制订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管理法规,加强产业监管;行业自律层面,要加强移动互联网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者行为,促进和保障产业健康发展。重视培养精通移动互联网思维与实体经济规律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强人才储备。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促进移动互联网和各类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融合。要面向国际市场,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创新,提升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大技术投入、强化引进消化再吸收能力,通过协同网络优化、业务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发展提供保障。统筹规划,引导不同区域的企业差异化发展,防止同质化竞争。
(三)多策并举,应对知识产权威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系统的知识产权体系,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体系完善、运营能力较强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重视前瞻性专利布局,针对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所涉及专利问题加快系统研究。强化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专利协同布局,建立联合保护机制和专利协同机制。在行业内部建立相关机构推动专利联盟和专利池建设,整合专利资源,推动专利的集成运营。
(四)针对安全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政府层面,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信息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移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加大对移动信息产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具有自主标准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系统。在技术层面,积极应对安全挑战,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技术研发。建立健全包括终端安全、接入安全、传输信息安全的移动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尽快明确统一用于支付的条形二维码的技术及终端安全标准。针对高速更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技术,前瞻性预防可能出现的新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前景广阔,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加强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还需要政府层面出台相关的扶持配套措施,以引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协同创新共同促进移动互联网产業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
2.李建州等.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 旅游学刊,2011(10)
3.卢卫.构建健康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J].传媒,2013(7)
4.王武军.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与区域实践[J].传媒,2013(7)
5.杨状振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一信产业”及其规制路径[J].新闻界,2013(22)
6.滕颖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信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11)
7.袁丽娜.移动互联网:助力媒介融合升级[J].传媒,2012(5)
8.宋春光.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系统构建——以移动信息技术为主要视角.中国软科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