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直岛上的“椭圆体”也被称为“全球最难订到的山顶别馆”,据说至少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成功预订到一间客房。
在“艺术之家”项目的著名作品“护王神社”中,树影中摇曳的阳光,一下子洒满全身,光明与黑暗,在空间转换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屹立在直岛码头的小路尽头、眺望着濑户内海的“南瓜”,可以说是“波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草间弥生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日本濑户内海,点缀着三千多个各具特色的岛屿。尽管这些岛屿大多杳无人迹,但有一个却显得鹤立鸡群,那便是堪称完美结合了自然与艺术的直岛。
1987年,日本倍乐生集团董事长福武总一郎投入巨资,买下了直岛的南部地区,并携手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力图打造一个属于世界的文化村。从此,这座原本默默无闻、仅有3000多人的小岛,开始了华丽变身。经过5年时间的打造,一所兼具美术馆和旅馆功能的“倍乐生之家”出现在世人眼前,建造这座奇特旅馆的目的,旨在让人们“在某一个场所,由时间来培育艺术”。而这颗艺术的火星,也迅速在这座美丽的海岛上燎原。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受到“倍乐生之家”创作理念的影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纷纷踏上直岛,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只属于直岛的艺术作品。
无数艺术大师的灵感,在这座睡梦般静谧的海岛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众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前卫建筑,与海天一线的自然风光巧妙契合,令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全球最难预订的山顶别馆“植”于地下的建筑
直岛位于日本香川县北部,是日本濑户内海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数百年来,岛上原住民一直以捕鱼为生。1917年,三菱财阀在此修建了“金属铜制炼所”,这才使直岛迎来了繁荣。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炼铜厂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气,污染了岛上的土地和植被,无奈之下,居民们只好纷纷离家,外出打工。
萧条和落寞笼罩着整个岛屿。不到几十年,岛上居民便锐减至3000多人,直至1987年,日本倍乐生集团董事长福武总一郎斥下巨资,打算与至交安藤忠雄一起,共同打造一个属于世界的“直岛文化村”。
“当代社会正淹没在物质与信息之中,于是,我想创造一片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天地。在这里,人们可以细细品味‘乐活的意义。”福武总一郎说,“与其去领略那些已被事先设计好的价值,不如让人们与艺术直接连通,从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
“倍乐生之家”就是这样一处“不食人间烟火”的心灵桃花源,它是直岛上唯一的酒店,而整个酒店仅有十间客房,却被誉为“人生终极之旅中,不可错过的13家酒店之一”。这里的每间客房,均以清水混凝土打造,是典型的“安藤式”建筑风格;面朝濑户内海的落地窗加阳台的设计,以及不安装电视机的用心,则是为了让住客能更好地体验建筑、艺术与自然三者合一的心灵境界。
组成酒店的4座建筑物,分别被命名为“博物馆”、“椭圆体”、“公园”和“海滩”。它们分别散落在直岛的南部,且每座建筑物内都有可供留宿的房间。其中,最特别的“椭圆体”位于山顶,住客需要乘坐单轨缆车,才能从山脚前往山顶的别馆。这里也被称为“全球最难订到的山顶别馆”,据说至少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成功预订到一间客房。
如今,20多年过去,“倍乐生之家”这处由安藤忠雄亲手打造的新锐艺术聚集地,俨然成为了“现实中的超现实主义理想国”。
“倍乐生之家”当然不是安藤忠雄在直岛上的唯一作品。2004年,由安藤忠雄设计建成的“地中美术馆”,同样是直岛上最核心的建筑艺术作品之一。与立足于地面的传统建筑设计有所不同,“地中美术馆”有近70%的建筑主体被“植”于地下,并配合山丘坡度修建了入口,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近乎完美地融为一体。
纵观整个美术馆的外形,你会发现除几何形状的天窗之外,再无任何突起之物,这源于安藤忠雄的创作理念——建造一座从外面完全看不出建筑外形的地下建筑。此外,馆中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庭院,让人从地底下抬头,仍然可以看见天空。
奇特的是,整个“地中美术馆”,只向人们展示了3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是: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系列画作、美国光影大师詹姆斯祇塔瑞尔设计的空间作品,以及美国艺术家瓦尔特·德·玛丽亚的作品。
在通往“地中美术馆”的公路两侧,以莫奈本人在法国吉尔韦尼的公寓花园为模板,再现了约400 平方米的“莫奈庭园”,这无疑与美术馆的镇馆之作——莫奈的《睡莲》系列画作遥相呼应,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向大师致敬;而詹姆斯·塔瑞尔的《开放天空》,则让人可以看到被“剪裁”出来的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幻的景象;在最底层,是由美国艺术家瓦尔特·德·玛利亚所创作的空间艺术装置——《时间、永恒、没有时间》,展厅里安置了一个直径2.2米的球体,以及27座贴金木雕,从日出到日落,作品会随着光线的变幻,展现出不同的样貌,让观者能在此展开对时空与生死的思考。
废弃房屋的另类新生“艺术之家”的个性与自由
乘坐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迷你巴士,可以到达直岛东部的本村。由于岛上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谋生,就连一些老人也搬往交通更加便利的地方,本村内许多老房子便被空置下来。而这座被废弃的乡村,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眼里,自然成为了一座宝藏。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改造,一间间空置的房屋演变成了一件件极具个性的艺术作品,而直岛上的“艺术之家”项目也由此悄然展开。
从1998年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创作的第一个艺术之家项目——“角屋”开始,在本村里所进行的,就不再是简单重复的房屋改造了,而是将每一个空间都设置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并且还要与日本的传统美学相结合。无论是大竹伸朗的“牙医诊所”,还是杉本博司的“护王神社”玻璃楼梯,抑或是“安藤博物馆”,莫不如此。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使得直岛上的建筑群绽放出别样的魅力。
“角屋”是“艺术之家”项目的伊始。该建筑本体约有200年的历史,艺术家宫岛达男将原为榻榻米的地面挖成了一个浅坑,里面注入清水,并在水中放置了125个数字LED灯,以不同频率进行倒计时。这些LED灯都是由岛民自己调节的,表达了每个人心中对时间的看法。
“艺术之家”项目的另一座著名作品“护王神社”则是由一座废弃的神社改造而成。“护王神社”在山上,是一座略显神秘的吊脚楼小屋,由一排冰锥般的玻璃阶梯连接,阶梯上有一股细流缓缓流淌,让整排阶梯看起来犹如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这排阶梯还有半截被藏于地下,但要进入地下密室,则需要绕道而行。密室的通道,狭小得只容一人通行,昏暗的密室中,可以看到剩下的半截流淌着涓涓细流的玻璃阶梯。而从密室里往外走,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身后是狭小阴森的密室,眼前却是开阔澎湃的海洋。树影中摇曳的阳光,一下子洒满全身,光明与黑暗,在空间转换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另外,由安藤忠雄亲自设计,同时为了纪念他本人的作品而建造的博物馆——“安藤博物馆”也坐落于此。通过安藤忠雄的全新设计加改造,无疑为这座百年木造民居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过去与现在的呼应、木头与混凝土的交融、光明与黑暗的对立,都将安藤忠雄在直岛上的建筑精髓完美地融为了一体。事实上,在直岛上,由于安藤忠雄的作品数量实在太多,因此对很多日本人来说,直岛也被叫做“安藤岛”。
“艺术之家”项目,除了向人们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大力呼吁岛上的居民及游客保护日本的古建筑遗产。而在本村,不仅有着那些后现代式的艺术建筑,还有许多保留完好的江户时代的老街及楼房。
波点女王点染的象征拥抱“世界尽头的南瓜”
2014年,“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作品集在上海展出。其中,有一件被命名为“世界尽头的南瓜”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而事实上,这颗散发着奇异气息的巨大南瓜,最初被安置的地点,就是在直岛上一条延伸至大海中央的小路尽头。
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被称为“日本艺术天后”,但她最声名在外的称呼则是“波点女王”,因为几乎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充斥着密密麻麻的五彩波点。据悉,草间弥生如此热爱波点,是由于她孤独的童年。草间弥生从小便患有神经性视觉障碍,因此她所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因为疾病的原因,草间弥生还常年饱受幻觉困扰,这甚至引发了她的自杀倾向。不过,当她握起画笔后,世界便豁然开朗,而那由于神经性视觉障碍而造成的视觉影响,也被她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其一生的艺术主题。
都说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差,用这句话来形容草间弥生再适合不过。从小饱受疾病折磨的她,唯有靠艺术来治愈自己,而面对外界对她作品的抨击,她也坦然说,她承认自己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
自“艺术之家”项目展开以来,草间弥生便开始在直岛上源源不断地创作,而她那极富辨识度的作品,也一直是直岛的象征。其中的典型,便是那颗小路尽头的巨大“黑色波点南瓜”,在旧房子和旧草帘的烘托下,仿佛提醒着所有来访者,直岛不只是一个传统民居保留地,更是一个新锐艺术聚集的理想国。
草间弥生之所以选择用南瓜作为主体,是因为她在童年时期虽看不清世界,却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她常常闭上眼睛,用想象力还原真实的世界,她最常想到的事物是光晕、鲜花和南瓜。从此,圆润茁实的南瓜便成了草间弥生的最爱。她每天坚持在以红黄对比色为背景的纸上画圆点图案,又将这种图案用到造型类似南瓜的雕塑上,便成了著名的草间弥生风格。
屹立在直岛码头的小路尽头、眺望着濑户内海的“南瓜”,可以说是草间弥生心境的真实写照:明黄色的背景图案上点缀着黑色波点,再配合波浪般的形态,无疑还原了草间弥生心中那清晰又柔软的世界……
在这个多少显得有点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草间弥生的代表作品,在一片空灵的天地之间,安静而鲜活地宣扬着“直岛倍乐生艺术之地”的主题:艺术、建筑与大自然,将以最新颖的方式,巧妙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