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的襟怀鲜明的个性

2016-05-09 18:40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襟怀下片长恨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记叙深秋之夜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绘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下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门口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人们读到这里,眼前就好像浮现出一位风神萧散、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形象。你看,他醉复醒,恣意所适;时间对于他来说,三更、四更,无所不可;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词人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为下片当中词人的人生反思做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精粹议论,化用了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本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苏轼政治上大受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这两句直抒胸臆的深沉喟叹,正是词人长期孤愤心情的喷发,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反映了他在“听江声”时心境之不平静,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这余韵深长的歇拍,写得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性情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也是恰好指出了这首《临江仙》词的最成功之处。

猜你喜欢
襟怀下片长恨
光伏玻璃冷端下片机组创新改造
欧阳修“荐才”的襟怀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修得襟怀天地阔——读徐新国的诗词
相思有尽处 长恨无绝期
长恨双生
天遥地远,长恨鹊桥无归路
长恨杜兰香
春光好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