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昀
摘 要:波德莱尔与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两人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矛盾与斗争,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比。比较两人的诗歌,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两人又各有区别,本文主要分析两者作品中的斗争与对比之异同。
关键词:波德莱尔;兰波;斗争;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1
19世纪后半叶是文学史的转折处,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崛起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20世纪现代文学的各种流派,都能在它的身上找到自己的遗传基因。而在象征主义的诗人中,最惊世骇俗的当数波德莱尔和兰波。两个叛逆的诗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历尽痛苦与绝望的挣扎。他们都具有矛盾性的分裂型人格,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对比和斗争,写出了在诱惑与理性之间的挣扎摇摆以及恶和美的强烈对比。
1.矛盾与斗争
波德莱尔在《声音》一诗中写到两个声音在“我”耳边不断诱惑“我”,两个声音之间的斗争实际就是作者内心的斗争,是满足于俗人简单的欢乐,还是“越过已知世界的边界”去探寻未知的彼岸,追求最高的美?诗人选择了后者,没有像世人那样浑浑噩噩地在罪恶的社会中变得麻木,但这超人的洞察力却在带给诗人无与伦比美妙经历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诗人在这痛苦中煎熬和挣扎,最终,对美的执着鼓舞他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但这声音却安慰我说:‘请留住你的梦幻;聪明人可没有疯子这么美妙的梦境!”——这个安慰诗人的声音象征着追求美的信念。诗人先是在两个选择之间斗争,作出选择后又经历了动摇、再斗争,最后还是坚定了信念,诗歌到这里结束,但是意犹未尽,仿佛预示着这条艰苦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险阻,诗人又会再次面临动摇和选择,结果如何呢?谁也不知道,诗人自己也许也不确定,这种斗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地狱的一季》里,兰波用狂乱零碎的语言描绘了疯童贞女和下地狱的丈夫的冲突,“他那个魔鬼把我缠了好几夜,我们滚在地上,我跟他撕打扭斗!,整首诗让读者仿佛经历了一段地狱般的生活,虽然生活很痛苦,可是又不愿意离开或者根本离不开那种生活,就好像毒品一样有害却上瘾,总之是充满矛盾的。不仅如此,《地狱的一季》整本诗集都充满了斗争与矛盾,“诗集一开始就勾勒出一个徘徊于两极之间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处处都交替着憧憬与幻灭、沉醉与狂怒、宏大的抱负与绝望的失败。”(马尔加莱特·达维斯:《兰波的<地狱一季>》)
2.强烈的对比
体现强烈对比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恶之花》中的《腐尸》,先是写到与爱人在美丽的凉夏的清晨外出,接着在“小路拐弯处”惊现一具腐尸,这种对比给人的心灵一种强烈的震撼,读者还未从这种震撼中恢复过来,下文的描写更加让人瞠目,波德莱尔用大段的诗句从每一个细节描写那具腐尸,简直令人作呕:“苍蝇嗡嗡地聚在腐败的肚子上,黑压压的一大群蛆虫从肚子里钻出来,沿着臭皮囊,像粘稠的脓一样流动。” 然后笔锋一转竟把这恐怖的形象与天使般的爱人联系起来,“可是将来,你也要像这臭货一样,像这令人恐怖的腐尸,我的眼睛的明星,我的心性的太阳,你、我的激情,我的天使!” ;而且在集中描写腐尸的段落中也有这种对比:“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好像一朵开放的花苞,……” ,原本尸体极其丑恶的,作者却偏要把它比作最美好的东西——开放的花苞,两种极端被这样结合在一起,可谓是前无古人。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有刻骨铭心之感。
兰波的诗中也同样有类似的对比,在《冬梦》里,开始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冬天,我们钻进一节玫瑰色的车厢,里面有蓝色的座椅。每个温软的角落,都有一个热吻的巢,我们舒适无比。”,可这只是车厢内的景象,外面却是一个可怕的世界:“闭上眼睛,不去看那玻璃上晃动的黑影,那些流窜的鬼怪,黑色的群魔,黑色的狼群”,车窗外好像那可怕的社会,只有诗人的梦境是一块净土,不受外物影响,梦境里的温馨美丽更衬托出了人世的冷酷丑恶。也是这样的两个极端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更明显地感觉到车窗外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而车厢内的美就显得更为珍贵。
3.两人的区别
不过,在矛盾斗争中,两位诗人的笔触又有着细微的差别,各具特点。波德莱尔诗中的摇摆不定和左右斗争似乎没有兰波的那么激烈,他也许比兰波要“正常”一点。在表现斗争这一方面,兰波所用的语言具有无可比拟的张力,这种斗争酷似精神病人的梦呓,给人狂乱绝望的感觉。在兰波的笔下,尤其是《地狱的一季》中,那种好像自言自语的诗句,把心理斗争的每一个细节都很精准地表现出来,破碎而又疯狂,看似混乱,却在混乱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结构,这其实非常符合意识流动的特点。而相对的,兰波诗中的对比就没有波德莱尔的那么强烈,波德莱尔对腐尸的描绘细致入微,反差造成的震惊足以让人窒息,整首诗组成了一首奇怪的音乐,仿佛触动了读者的所有感官,诗中的意象在脑中久久挥之不去。
4.结语
兰波曾称赞波德莱尔为“第一位通灵者,诗人之王,一位真正的上帝”。他的诗歌在音乐中流淌,美好而又和谐,丝毫不会因诗中描写的丑恶意象而走调,相反的,却更突出了这种独特的美。兰波的写作生涯虽然如昙花一现,但这朵花却光彩夺目,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波德莱尔和兰波是游走在天堂、地狱和人间三界的精灵,是联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使者,他们的作品在时间的洗刷中将永不褪色。
参考文献:
[1]阿尔蒂尔·兰波著.地狱一季》(王道乾译)[M].花城出版社(广州),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