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陈瑞瑞
摘 要:经典是进行独立创作的依据和前提,经典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和样板。对它们不可轻视亦不可远离。经典的作用蕴含在研习绘画的各个环节中。学习经典如同在艺术的世界中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与大师零距离的接触。从而感受杰作的魅力,理解杰作的精髓,吸取杰作的营养。经典是艺术大师们经过思考与提炼从自然中萃取出来的精华。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应将这昨日的精华融入当下的血液中创作出明日的经典来。
关键词:经典;作用;绘画
作者简介:
冯洁,出生年月:1984年7月;性别:女;学历:研究生;专业:油画;研究方向:美术学;籍贯:江苏无锡。
陈瑞瑞,出生年月:1983年7月;性别:女;学历:本科;专业:动画;研究方向:动画教学;籍贯:河北承德。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1
前言
掀开美术史,将发现几乎每个画家的艺术之路上,都受到历代大师作品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启示。观摩经典的作品仿佛与大师亲密接触一样。在大师们的名作前驻足,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杨飞云曾说,伟大的经典从创造出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辉煌。这样的艺术不单是为那个时代、为那些人创造的,而且在人类心灵的共鸣中有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艺术的个性在人性的共振中产生了穿越时空的经典价值,从而永恒。可以说,经典是画家艺术前进中的标尺、范本,对它们不可轻视亦不可远离。经典的作用蕴含在研习绘画的各个环节中。
一、学习经典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是艺术大师们经过思考与提炼从自然中萃取出来的精华。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应将这昨日的精华融入当下的血液中创作出明日的经典来。经典是进行独立创作的依据和前提,经典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和样板。学习经典如同在艺术的世界中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与大师零距离的接触。从而感受杰作的魅力,理解杰作的精髓,吸取杰作的营养。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此时经典作品在不同的画家那里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二、经典在研习绘画中的作用
经典的作用蕴含在研习绘画的各个环节中。研习绘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象模仿”阶段,也就是单纯的模仿经典作用的外部特征,使学习者可以进一步认识经典作品。第二阶段为“机械套用”阶段,也就是将在经典作品中体会到的规则套用到创作中,使学习者更好的理解经典的精妙所在。第三阶段是“灵活运用”阶段。也就是将已总结的规律融会贯通创造性的应用在新的作品中,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表象模仿”阶段
在“表象模仿”阶段,画家通过单纯模仿经典作用的外部特征,进一步认识经典作品。虽然人们常说鹦鹉学舌式的表象模仿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机械复制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一模一样地仿制效果毫无意义。加之由于年代的久远、材料技法的失传等原因,人们根本无法确知大师采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所以人们也根本不可能复制出一件一模一样的作品。但是,正所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研习绘画之初,通过这种描摹经典表象特征来学习和理解经典作品,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此时,学习者的目标很明确——只要做到与经典作品表面上看着接近就可以。有趣的是,临摹时将发现本以为看得烂熟于心的那些作品,当动手一笔一笔地解读时,才好像第一次踏踏实实地走近它,这将会得到其他一切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收获。
(二)“机械套用”阶段
在“机械套用”阶段,画家通过将在经典作品中体会到的规则套用到创作中,从而更好的理解经典的精妙所在。很多人都认为,“机械套用”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实则不然,可以回想一下,在刚刚接受一个新事物时,人们总是多方面的总结概括,希望找到某个规律或是总结出某个程式,便于更好的理解这一事物。同样的,在学习绘画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解读经典而总结出各种的程式和规律,将其直接套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检验。这样的作品可能缺少情感又脱离自然,但是,却是剖析经典的好方法,一则可以直接检验出从经典中总结出的那些程式和规律是否正确有效。二则可以借助大师的眼睛看世界。这就如同在学习者和自然之间,借用经典这个标尺建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学习者在日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灵活运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可以将之前总结出的经典规律灵活的应用于新的创作中。当通过“表象模仿”,渐渐理解了经典的本质。又通过“机械套用”慢慢体会了经典的内在规律。此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个性,创造性地将那些规律运用于创作中。学习经典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创新的,是可以在理解的基础再创造的。因而,经典是创作出更加辉煌灿烂的艺术品的基底。经过艺术家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提炼过程,使作品中的形象更鲜明,语言更清晰,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结论
今天的绘画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可谓是目不暇接,但是经典的价值仍不可小视。研究经典作品无论是在学习绘画之初,还是在个人创作中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安格尔曾说,我们唯一可做的,是学会把这些美收集到一起,严格地说,希腊雕像之所以超越造化本身,只是由于它凝聚了各个局部的美,而自然本身却很少能把这些美集大成于一体。可以说,经典是从自然中萃取出来的精华。于是,在艺术创作中,应将这昨日的精华融入当下的血液中创作出明日的经典来。
参考文献:
[1]杨飞云.临摹经典——艺术的朝圣之旅[J] 美术大观,2011(01)
[2]朱伯雄.安格尔论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79年
[3]张晓杰.浅谈临摹与美术学习[J] 美术大观,2011(01)
[4]丁海涵.蔡可群.油画临摹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