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婷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的出现使文学这棵参天大树更加的枝繁叶茂。《厄谢府邸的倒塌》也给世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前人是从心理学角度、哥特式小说的角度来分析《厄谢府邸的倒塌》,而本文着重分析这篇小说的意象。
关键词:爱伦·坡;罗德里克;玛德琳;裂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先河。然而,他的一生却命途多舛。评论家P.F.奎因1954年悲叹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代,对坡的评价要么责难,要么跟风,从来没有对坡的地位给予一个合理的评价”。[1]但是他在欧洲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古怪的人物,一个本质上没有能力达到真正成功的天才。但是,现在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认可了坡的才华。
在《厄谢府邸的倒塌》中,主要讲述了厄谢府邸最后的传人——厄谢兄妹,都患了某种神秘的疾病,罗德里克·厄谢高度敏感,异常敏锐;妹妹马德琳长期以来受某种罕见的疾病——僵直症的折磨,哥哥将奄奄一息的妹妹活埋,而妹妹在被埋后的一个暴风雨夜晚,裹着寿衣又破棺而出,妹妹因太虚弱死在了哥哥的怀里,而哥哥因为受到了妹妹的惊吓最终也死去,厄谢府邸也随之倒塌。叙述者“我”是厄谢童年时的玩伴,受到厄谢的邀请来看望他,“我”一步步见证了这个古老家族走向崩溃的恐怖历程。兰斯洛特·坎宁爵士的《疯子特里斯特》出现和妹妹从墓穴中逃出回到府邸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
厄谢府邸已存在上百年,一直延续至今。它是有感觉的,并对厄谢兄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他们成了它的囚犯。“农民们叫这个名称时,他们心中认为它既包含了厄谢家族,也包含了这座府邸的名称。”[2]府邸既是厄谢兄妹所住的房子,它的倒塌也暗示了厄谢兄妹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同时,它也象征着罗德里克的内心世界,他害怕自己的内心世界。“换句话说,整个家族一直是一脉单传”[2]正因如此,他和妹妹发生了乱伦,而罗德里克无法面对妹妹,对她充满愧疚,想要逃离府邸的束缚。但是,府邸就像一张天网,而罗德里克正如溺水之人,越挣扎陷入越深。
文章中的裂缝一直贯穿始终,既是悬念,又是铺垫。它不仅象征了厄谢府邸的倒塌,同时也象征罗德里克的精神分裂。“或许要仔仔细细观察,才可发现一条好不容易看出的裂缝……最后消失在阴郁的水湖中。”[2]这暗示了府邸倒塌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象征了厄谢家族的必将灭亡的命运。其次,“裂缝”也代表了罗德里克丧失理智与人格分裂。一方面,罗德里克因为与妹妹发生了乱伦,有一种排斥感。而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妹妹可以快点好起来,和他一起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罗德里克的精神分裂与“裂缝”相呼应。
“我曾经见到他以一种全神贯注的姿态,好久好久地对天空凝望。”[2]罗德里克本身对声音极其的敏感,所以他其实是听到妹妹挣扎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导致他将妹妹活埋后,平时的行为举止不见了。“他说话时总是发出那种颤音,好像对什么感到极其恐惧。”[2]罗德克里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是他又不想死,所以将妹妹活埋后,他变得极度恐惧、慌张,以至于平常所做的事情都抛到脑后。他非常焦虑,想找到解决办法但是总也找不到,导致罗德克里变得更加的神经质以致“我”更加不理解罗德克里。
罗德里克与作者有很多共同的特征。爱伦·坡与罗德里克都是内心恐惧焦虑,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塑造罗德里克这一形象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真实的写照。社会对他的不认可以及生活与创作的抑郁不得志将他推到了社会的边缘。他就犹如罗德里克一样,沉浸在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罗德里克是一个艺术家,而作者当时离奇怪诞的作品不受到大众的欢迎,遭到美国主流文学的排斥。正如罗德里克一样不堪一击。
《厄谢府邸的倒塌》中妹妹玛德琳,实际上是另一个罗德里克。罗德里克与妹妹长得惊人的相似也暗示了这一点。文中多处也暗示了罗德里克和妹妹长得惊人的相似。一方面,罗德里克爱他的妹妹。多年以来,妹妹是他唯一的伴侣,若妹妹死了,厄谢府邸就剩下罗德里克一个人了,他会更加孤独并且会更绝望。妹妹死后,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也随之消失了;另一方面,罗德里克一看到妹妹就想起他们之间的乱伦;所以,罗德里克很痛苦,他不想面对这段痛苦的记忆,但是他又不能亲手将妹妹杀死,于是,他把妹妹活埋并放入地下室。“一个颇长的矩形地下室或者地道的内部,四壁很低,光滑洁白……图的某些附加条目足以说明这地道离地面极其深。”[2]这暗示了罗德里克罗德克里早就计划好了要将妹妹活埋,同时也象征着厄谢兄妹那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阵劲风刮开的—但这时门外确实站着极高的、裹着素服的厄谢府的玛德琳小姐的身影。她的白袍上满是血迹,她那虚弱的躯体处处都显示着苦苦挣扎的迹象。”[2]虽然玛德琳一开始就是病入膏肓的状态,在“我”来不久后,就“病死”了。然而在最后,她却破“棺”而出。这暗示了玛德琳强烈的求生欲望,也从另一方面暗示了罗德里克强烈的求生欲望,想要逃离府邸,但最终也没逃过死亡的命运。
注释:
[1]王颖. 十九世纪“另类”美国作家研究山东[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09.
[2]爱伦·坡.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M]. 唐荫荪[译]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05.
参考文献:
[1]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09.
[2]罗德琼. 解读《厄舍古屋倒塌》中的原型[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01.06.
[3]田源. 埃德加·爱伦·坡的艺术创作观[J]. 高校讲坛,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