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潘岳是太康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作家,在历史记载中他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在我看来,文人亦是普通人,他的性格也会有复杂多变的一面,潘岳的真实和善良、软弱和取宠这样复杂的性格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
关键词:潘岳;性格;创作
作者简介:王珊珊(1990-),女,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1
潘岳是太康文坛上较为著名的代表作家,在历史或是文学上对他的人品和作品都有众多讨论,褒贬不一,《晋书·潘岳传》中:“性轻躁,趋世利”。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更是写道:“心画心声总失声,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对潘岳的趋炎附势和他创作的虚伪进行挖苦和讥讽,正是前人的这种评价,深深影响着后人对潘岳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仔细思考,未免对潘岳的评价过于片面和简单化,无论是他的个性、性格还是创作,都应该放在特定的时代原因和历史背景之下,才能得出公允的结论。
一、脆弱的性格和动人的哀文
少年时期的潘岳因才貌出众,受到父亲挚友杨肇的喜爱并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潘岳在《怀旧赋》中写道:“余十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于婚姻。”从文章中看出,他对杨肇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始终未敢忘却杨肇的恩德。不幸岳父早早亡故,潘岳悲痛郁结于胸,从而创作了《怀旧赋》来哀悼逝者,文章朴实无华,毫无矫饰,潘岳用他最真实的心情哀悼岳父一家的遭遇。
潘岳在十二岁与杨肇女人定亲,五十二岁丧妻,在其中这几十年中,夫妻和睦、伉俪情深,潘岳表达着对杨肇之女的思想和情深意浓,《内顾诗二首》可以理解为潘岳为未婚妻写的情诗,“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表达了潘岳对未婚妻的深深爱恋和思念。潘岳妻子亡故后,《悼亡诗三首》催人断肠,《哀永逝文》更是引人泪下,怀念妻子在世的欢乐,无法想象今后的孤独,睹物思人,似乎使得潘岳无法忍受一分一秒的孤独和思想的痛。潘岳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善良而注重家人的男人,而且这样的哀痛显得潘岳的性格有些脆弱,潘岳根本无法承受丧妻对他的沉重打击。
二、士族的出身和自身的肯定
潘岳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之中,前面提到,祖父和父亲相继在朝中任职,这样来说,潘岳也是文学和官宦名门,潘岳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并且受到了良好的家学熏陶,因此才“以才颖见称”,又是一个“掷果盈车”的美男子,年仅十二岁便得到了父亲挚友杨肇的欣赏并且把女儿许配给了潘岳,这样来看,潘岳无论从什么条件都是一个十足的公子哥儿,并且也有资格对自己自信和肯定。
对自己充满信心和高度自我认同的潘岳,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使潘岳就比其他人想要在仕途上出人头地的心情更加强烈,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学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一定是年轻的潘岳心中最大的愿望。注定了他在意功名利禄,这样的出身和社会大环境造就了一个在意政治地位的潘岳,比其他人更容易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政治上的得失紧密的联系起来。寒门之子都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更别说一个十足的士族之子。
三、取宠的形象和矛盾的原因
《晋书》中评价潘岳是一个“性轻躁,趋世利”,其中也有关于潘岳任职的记载;“……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评……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招拜,亲疾,辄去官免。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涉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可以看出,潘岳的政治生涯几乎没有春风得意过。人们认为潘岳在《闲居赋》中表现出来的向往田园之情与在现实生活中取宠的形象相背,便评价潘岳是一个虚伪的文学家,众所周知,西晋司马氏统治集团是一个以杀戮著名的黑暗集团,评价潘岳虚伪和做作,更合适的是软弱,迫于贾门的威胁,软弱让潘岳选择依附于贾氏,不能用自以为高尚品质的方格来框住每一个作家,因为作家与我们一样,是普通人。
求达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本能追求,十年寒窗苦读并不是单单为了清高,在政治上取得相应的成就是他们共同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文人都生逢佳时,现实的残酷使得他们只能选择归隐这条不想选择而又不能不选择的路,一旦有机会仕途顺利,入世思想会马上战胜出世思想,这不就是文人们正常的心态吗?
四、综合
潘岳一生仕途失意,结发之妻早早离世,潘岳的内心可能经历着所有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人本来就是自由的,人的性格也是自由的,人的思想更是自由的,因此并不能严格的要求一个出身士族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活抱着极大愿望却一生仕途坎坷的文人思想和创作前后完全统一。重情的潘岳、真实的潘岳、取宠的潘岳、软弱的潘岳,构成了一份矛盾而丰富的潘岳,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多维的,潘岳处在那样一个官宦之间倾轧、残杀的动荡时期,处在一个文人大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时期,仍然不忘初梦。潘岳矛盾而复杂、多棱多角的个性,是值得我们仔细回味的。
参考文献:
[1]房玄龄 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傅璇琮 潘岳系念考证[M] 北京 中华书局
[3]姜剑云 太康文学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
[4]徐公持 魏晋南北朝史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5]萧统 文选 长沙 [M] 岳麓书社
[6]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二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