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瑶琦
摘 要:曹丕是一位无论在政治舞台上还是文学领域中都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对于曹丕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所发展的,且不属于热门行列,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典论》的价值与意义研究、曹丕诗风探讨上,而对于曹丕诗歌本身的研究,较少有新鲜切入点。本文选取了一个微观的视角,对曹丕20余首乐府诗开端与结尾的创作艺术进行归纳分析,希望能对曹丕诗歌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曹丕;乐府诗;开端艺术;结尾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1
《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由此可知,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为特点的乐府诗作其实更具研究价值。曹丕的乐府诗与他的其他诗作相较,更加的朴实有内容,且感情深厚。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有“魏文乐府清越”之说,且曹丕的乐府诗最能体现建安诗人“以性情时事为诗”的创作特点,所以本文只针对其乐府的创作进行分析,将曹丕乐府诗歌的开端与结尾艺术归纳如下:
一、曹丕乐府诗开端艺术分析
1、假借他辞,为主题张目
这类诗歌一言以蔽之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兴”的用法。而在曹丕的乐府中,最明显的应属《秋胡行》系列。清朱乾《乐府正义》谓“《秋胡》古辞已亡,故前人于此题多假借之辞。”曹丕的三首《秋胡行》,其一开端为“尧任舜禹,当复合何为?”曹丕以古之贤者禅位之辞开端,假托圣人之名避征诛之实,《魏志》称其“矫情自饰。”其二开端为“泛泛渌池,中有浮萍。”全诗运用比兴手法,以浮萍为喻,以表自己对贤才的渴求。朱熹《乐府广序》云:“《秋胡行》歌“泛泛绿池”,乐众贤之来辅也。”其三以“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开篇,全篇描述了对一个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子的爱慕,实则是魏文帝的思贤之作。这种将主题隐晦在诗中的创作,不仅让人在单纯欣赏诗歌时领会一番自然真切之情,又可在结合创作背景细品后感叹魏文之深意。假托之物使诗歌生动起来,并减少了平铺直叙心迹的枯燥。
2、以景色开端,衬托忧思之情
《十五》一诗以“登山而远望,溪谷多所有”开篇,诗人描写了自己所见之景,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一一描述。清朱嘉征《乐府广序》言:“登高山而远望,美育才也。有材如林,经文纬武,惟所之。”全诗都在美景的外衣下罩着一颗渴求人才来辅佐的心。以悲景写悲情里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燕歌行》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全诗一开篇便笼罩着一层散不去的悲凉感,诗中讲述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挂念游荡在外的丈夫,哀怨的余响凭借着满目萧瑟而在诗中久久回荡。正是这样的意境,才被胡应麟赞称:“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还有一首十分著名的《丹霞蔽日行》也是此种情况,“丹霞蔽日,彩虹垂天。”的情形,与汉古辞《折杨柳》中“谗邪害公正,浮云遮蔽日”同意,目之所及的虽然是红霞遮蔽了阳光、彩虹垂在天上的景色,诗里所载的却是曹丕处在极其困难时心境的写照和宣泄。此篇还被王夫之赋予较高评价:“谋篇之洁,篾以加矣!遂尔前有万年,后有百世。”
3、状物开篇,逐引所思
曹丕一篇《煌煌京洛行》以咏史的方式历述前代名人的成败得失,句句点睛。而如此鉴人鉴古的著作却以“夭夭桃园,无子空长”开篇。桃园中的红桃树,开着漂亮的花朵却没有结出果实,曹丕将其称为“虚美”,以此引出对历代名将的是非功过的思考,并以此为戒。《大墙上蒿行》从开篇的万物生长开始写起,全篇涉及美丽的服饰、锋利的宝剑等物,虽则如此却仍有对人生的思考充斥其中,并从侧面反映了即位后的曹丕对人才的重视和一心要励精图治的心情。魏晋时期很多人“好道术,自以当仙”,针对这种现状曹丕写过一篇《折扬柳行》,诗中表达了他对神仙方术的所思所想,曹丕自身抱持着尚儒的态度,批判了人们的愚昧无知,此篇也以“西山一何高”的描写开端,与之前所述归为一类。
二、曹丕乐府诗的结尾特色
曹丕乐府诗的结尾艺术并没有特别细致的分类,总体而言,因为曹丕平生的大多岁月是处于征战的苦旅和争夺嗣位的惶惶终日里,所以诗之终末大多表达的是忧思之情,在这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可看做是对自己的宽解之词,二则是隐忍不好明发的忧虑。
《善哉行》的结尾是典型的自我宽慰,曹丕随时透露的隐忧让他在面对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之时仍怀揣不安,只能安慰自己“载驰载驱,聊以忘忧。”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则感慨“嗟尔昔人,何以忘忧”句:“古来有之,嗟我何言,如此胸中,乃许言情。”《丹霞蔽日行》也以“古来有之,嗟我何言!”结尾,展示出他的困苦与无奈。曹丕虽然可以通过写诗来排忧,可更多的仍是那如履薄冰之时的情感流露。他在《钓竿》中以鱼饵和鱼来戒人和自警,当时因为太子身份不明,曹丕仍未取得胜利,所以发出了“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的顾虑。《猛虎行》全诗用隐喻的手法以“梧桐攀凤翼,云雨散洪池”言自己名分未定,前途不卜。还有类似《临高台》,以“五里一顾,六里徘徊”为结语,诗中以黄鹄自比,前文祝君,后文自叹。包括他随军纪实之作的《陌上桑》,也在结尾作出“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忧叹。
以上就是通过对曹丕乐府诗的解读所作出的整理归纳,对于曹丕创作的其他作品,仍有此类值得探究的细枝末节,在今后的深入中,希望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大海淘沙。
参考文献:
[1] 夏传才,唐绍忠.曹丕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 .
[4] 王夫之,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 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