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纵观斯皮尔伯格各种类型的电影,可以领略出他很多电影想要传达的主旨是有共性的。剖开一切背景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而寻求人与人之间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融合的桥梁,就是作为人本身所应有的本能“人性”。我们从不同类型的影片分析他在不同角度所阐述人性的珍贵,这或许就是与人沟通最强大的共鸣。通过《太阳帝国》《战马》《辛德勒的名单》为主要分析影片去讲述导演一路寻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太阳帝国》;《战马》;《辛德勒的名单》;孩童群体本性;背景音乐
作者简介:孙艺琳,出生时间:1993年12月15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青岛,职务:学生,学历:本科,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电影电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2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变迁,中内外导演开始层出不穷如春笋般展露在各大影视圈,丰富着如今的影视屏幕。然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地位却很难有新人撼动,在好莱坞电影导演中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其中一位。他可能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导演和世界上最富有的电影制片人之一。在美国《娱乐周刊》评选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中,他位列第11名。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影片类型拓展的十分广泛,比如动作片、史诗战争片、科幻片、喜剧片等。神奇的是,其拍的大多数类型都相当成功,虽然成功的定义有很多,但在我看来如果作品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目光并且得到其在艺术领域上的肯定,那么这一定是成功的。若我们有心观察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便会发现其一生都仿佛在用影片诉说他对于人本性的理解。在他的影片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影片有着对人性不同的诠释。诠释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或色彩,或音乐,或特定的人物群体等。正是打造出这样层出不穷的屏幕惊喜,才让观众期待斯皮尔伯格的每部影视作品。下面几点是对于斯皮尔伯格电影中表现形式的分析理解:
1、以孩童为群体,从孩童善良纯真的天性出发表现对人最初本性的向往和追求;
2、以音乐为载体,贯穿的音乐表现情绪的起伏,表达导演对于回归人性的热切盼望以及人性回归的真挚赞扬。
一、以孩童为表现群体,表达了对返璞归真的人性追求
斯皮尔伯格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去表现对于善良纯净人性的渴望,那就是孩童。他并没有直接的抒发对美好人性的期盼,而是利用孩子们纯真心灵的诉说去感化观众。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保留了一份人性最初的美好,只不过随着年龄的长大这块净土被灰尘慢慢覆盖,但不可否认有时只需轻轻擦拭这些尘土,便能激起人们对这片净土的留念。斯皮尔伯格正是利用孩子的视角帮助人们擦拭着这些尘土,孩子的能力是强大的,能更容易的让观众找到共鸣。也有研究专家认为,斯皮尔伯格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孩子的人格,他通过孩子的形象来满足自身内心的需要或是愿望。《大白鲨》则是将他自己小时候被关进黑屋子时内心的恐惧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人工智能》表现了一个机器人小男孩儿的寻找自我之旅;《太阳帝国》展现了在战争暴力对孩子的影响。这些电影中小孩儿的形象深入人心,简单明了的散发着人本性的光芒。
《太阳帝国》是斯皮尔伯格在1989年的一部作品,讲抗战时期上海沦陷,随后而来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财产也被日本军队所占有,在逃亡的大环境下,故事情节围绕杰米的遭遇展开。整个过程中,战争的影响使得杰米从一开始的无措到之后变得更加独立、心态更加积极,也懂得如何自谋生存,最终在逆境中得到成长。影片前后将杰米分成了两种不同的形态,然而贯穿影片的就是他的梦想与纯真,还有一份童心。从电影开篇到结束,都能看出杰米对于飞机的热爱,从之前在家玩飞机模型到之后在日本军营看到真飞机的憧憬。看到坠毁的真飞机的杰米眼中只是充满了对飞机的无限憧憬而忽视了那是由战争带来的恶果,从这点也是反映了孩子思想的单纯。杰米甚至和同样热爱飞机的日本小男孩儿结成好朋友,日本小男孩儿还在杰米正要遇难时解救了他。在这段友谊里,我们只能看到孩子本性的善良和友爱,他们之间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因素而彼此隔阂,只是一份最简单的梦想连接着彼此的心灵。两个小男孩儿因飞机结缘正是表达了导演斯皮尔伯格对孩童人性本善的推崇和向往。在战争火药味浓重时却有这么纯净的友谊存在,战争与友谊这一强烈的反差更是凸显出本心的美好。影片从更高的角度阐释了人性,用相对公正的视角审视了战争,也通过凸出孩子们的爱和希望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背景下的人性光辉。
我们能发现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很少有金发碧眼的美女,也很少有英姿飒爽的型男,出现最多的反而是孩子。一个个孩童形象成为了斯皮尔伯格向观众阐述自己内心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桥梁,带有儿童品格的斯皮尔伯格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回归的期待。儿童在电影表达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会表现成人世界那么繁杂的思想,只是睁着纯真又质朴的眼光看待这个大千世界,用最简单最易理解的方式诠释自己的内心,或许导演正是欣赏这种美好的品格,所以利用电影手段来抒发自己留恋儿童心境的情感。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品味这返璞归真的自然。
二、以音乐为载体,利用音符起伏展现人性的回归
梳理斯皮尔伯格的作品,我们能发现导演钟爱的就是在各类电影中通过不同的时代背景、人物群体去展现人性,他的电影风格和带来的启示令我十分欣赏。看完过后的回味让人不得不敬佩导演的所思所想。从传递的感情来看,斯皮尔伯格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在这不得不提到斯皮尔伯格很人性化的一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一段在二战期间纳粹军官辛德勒冒着自身危险解救一千多名犹太人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历史上那些让人痛彻心扉的屠杀,所以导演用电影的方式来怀念受难的人们。如果对斯皮尔伯格有过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导演身上就流着犹太人的血,影片中用真实的回忆和充满情感的拍摄内容给观众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展现了人性的自我救赎。影片已经超出了我们对于死亡的理解,死亡已经不再单单是死亡,而是对于人性践踏而造成的深深地恐惧。可幸的是,恐惧并没有一直延伸,在电影结束时人性的善良终得果,也证明了回归人性会得到更大的价值和爱。
音乐的魔力是很强大的,在不同节点使用背景音乐可以让观众更快的进入到导演所要表达的特定情感里,通过音乐节奏的强弱,风格的变换,观众的心情也会随之起伏。在《辛德勒的名单》中,音乐的贯穿凝聚了很多精神思想,每个小高潮通过音乐的起伏更贴入人心,辛德勒的形象也可通过音乐的表现而重新塑造,每段音乐都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电影一开始就利用一段老人唱的圣歌引入,伴着圣歌一切都似乎是那么平静,但又透出一丝悲凉,老人点上蜡烛唱着歌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正是导演想在展现战争使得对犹太人残忍屠杀之前对这世界短暂剩下的美好和平进行的一种悼念。这种以歌引入的方式还出现在斯皮尔伯格其他的影视作品里,我们之前分析过的《太阳帝国》就是如此,电影开始引入唱诗班孩子们在教堂里吟唱的圣歌,孩子的声音本来就是没有经过雕琢练习过的,听起来是如此的干净明亮,通过洁净的音乐让观众的心得以平静,反映了对美好单纯生活的渴望。《辛德勒的名单》通过音乐表现了纳粹军官歌舞升平的腐败生活。音乐在影片中的基调开始变得悲凉,意味着犹太人的悲剧开始蔓延,德国纳粹强制迁走犹太人,大批的犹太人被迫放弃家园移居,他们的家产被军官没收,所有值钱的东西一概掠夺,直到大批的尸体被埋葬,这些场景都伴着凝重的音乐进行,让观众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辛德勒人性的转变是在一次骑马中,他亲眼目睹了德国军阀大面积的屠杀犹太人生活区,整个屠杀过程从白天延续到晚上,军阀不放过任何一个存在的生命,音乐此时环绕在这一残忍的场面中,似乎正在为这些无辜的生命哀悼,为这毫无人性可言的战争哀嚎,看到这我也只能无奈的叹息。辛德勒或许此刻和我们都有相同的感受,即使他自己是一名纳粹军人,但是有良知的他也无法正视生命被这样肆意的践踏毁灭,他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让生命就这样轻易的消失。泯灭人性的画面唤起了辛德勒想要救助这些犹太人的决心,旋律的起伏跟着辛德勒的心一起颤动着……其中有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辛德勒确定完名单后,名单里的犹太人一一报上自己的姓名让军官确认,导演剪辑了很长的镜头时间表现他们报名字的瞬间,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欢愉,即使被战争迫害的面无生气,但是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释怀和感恩,虽然此刻的音乐很淡很平缓,但是却让电影的精神内涵得以升华,也代表着辛德勒人物形象转变的更为高大,让观众油然而生的尊敬这名军人。在辛德勒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战争的结束,他一共让一千多名犹太人重获新生重获自由,可是自己却背上了罪名,无奈之下不得不逃生。尽管如此,在他临走之前还吩咐秘书史登将自己留下的烟酒以及布料分发给这些犹太人,甚至在临行前还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解救更多的犹太人。此时的辛德勒已经完成了自我心理转变的涅槃,人性的光辉展露无疑,音乐也从之前的悲凉转变成庄重和激进,仿佛在为这一刻的重生而欢呼。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人生历程,体验了一个纳粹军官在乱世中从贪婪到奉献的转变历程。当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最后被辛德勒挽救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人在辛德勒的墓前摆放上一个个石头后,无限感怀的心情抑制不住的奔腾而出,让人感慨战争留下的并非都是恶果,真正永存人们心中的是那些与战争无畏抗争的英雄们。人性本善最大化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影片黑暗的色调也从此变得灿烂明朗,音乐也更畅快淋漓,最后给墓碑献上的一朵玫瑰花与犹太人延续下来的血脉一样成为了最鲜红的一抹亮色,趁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们对(纳粹主义)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对它感到恐惧,那种恐惧,我认为,让我们更加执着于此了。”[1]这是斯皮尔伯格导演在拍摄完《辛德勒的名单》后给出的评论。作为拥有犹太人血统的他,认为人们这一切的恐惧都是源于内心对历史灾难的逃避,他们不敢正视那段经历,因为它太可怕,太血腥。可正如导演所说,正是因为对历史的惧怕人们才更是需要大胆面对,用新的理解重新定义它。斯皮尔伯格的内心有许多小时候带给他的阴影,可是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利用自己拍电影的优势通过另一种美好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不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抒发,也引起了千千万万同胞们的共鸣,这种方法岂不是非常聪明?自己心灵解脱的同时还造福了观众的观影欲望。斯皮尔伯格利用电影独特的元素调动观众身体的每一处感官,无论是色彩、声音、人物形象都时刻牵动着人心,似乎告诉观众他对人性温暖的定义。
电影神奇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表达不同的人生,通过镜头的记录展现我们平日生活里看不到的景象,让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可以体验一段全新的心路旅程。斯皮尔伯格呈现的心路旅程则更加的大胆、充满想象并且饱含着浓浓的个人主义精神,他的作品可以让观众了解他自己,了解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了解他生活的年代,他给自己竖立了一个专属于他的标志形象,斯皮尔伯格也一直用自己的精神影响着观影者们——追逐本心的步伐,寻求人最初的模样。
参考文献:
[1]《斯皮尔伯格传》([美]乔瑟夫·麦克布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