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思和揭示人性,成为狄更斯晚年创作的一个主旨。皮普是代表着一种追求进步的力量,有可变的,有绝对不可变的,皮普有着“一分为二”的辩证含量。当皮普如愿以偿地来到伦敦过上了大城市的生活之后,皮普从前的无知、单纯、朴实的性质慢慢开始发生了改变。然后作品在最后还是集中到人性的回归上,让醒悟、忏悔、和解的道德观拯救一切。
关键词:人性;哲学;城市化;辩证;螺旋式回归
作者简介:王海贝(198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
在《远大前程》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圆形人物,更丰富了作品的寓意,折射出更多的社会现实。而在19世纪后三十余年,英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衰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受到一些新型国家的挑战,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国内国际环境下,狄更斯开始反思这近一个世纪以来英国发生的变化.因此反思和揭示人性,成为狄更斯晚年创作的一个主旨。
一、人性展示的广度
《远大前程》中塑造的人物众多,涉及到的人性领域也很广泛,并用不同风格展现出了不同人、抑或同一人在不同时期的本性,对人性进行了一次广谱式扫描,在认知、道德、情感、精神方面都有所涵盖。狄更斯在作品中上不仅刻画了立体复杂多角度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一种符号化的手法,每一个人物都是社会上某一类人夸张之后的缩影。
主人公皮普,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狄更斯在作品中以他的“远大前程”为主线,让他与社会上各个地方、各个阶层的人物相联系,从而展示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通过皮普这个形象,狄更斯显然要表达出自己关于人性的总观点,那就是人性的复杂性,在他身上全面体现了“情、知、欲、血气”,尤其是情感,始终围绕着他,纠结、衍变、同体共生、进退维谷,充分展示了情在人性中的分量。
乡下的乔,他所体现的是人性中的道德分支。乔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懦弱、自卑,对蛮横无理的妻子无可奈何,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多言语,对地位高的人唯唯诺诺,代表的是人性的最底部,也就是人性这座摩天大楼的基础,是善的原生态。他代表着农村的朴实醇厚,是主人公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回归点,表达人性的哲学循环。乔在最终与同样纯洁的比蒂结合意味着,在整个社会被资本主义侵蚀下,仍有美好并孕育了纯洁的力量,凸显着社会环境的自我淘洗和趣善的能力,是狄更斯现实道德观的基本面。
赫伯特是理想化道德的代表。赫伯特刚出场就是一个追求“活着”的人,代表当时社会上的知识青年,与时代接轨,不断寻找机会,通过自己的行动跻身上层社会。赫伯特在皮普刚到伦敦时给了他莫大的帮助,没有因为“是曾经的竞争者”而对皮普有半点恶意。后来他还帮皮普把马格威奇偷渡回殖民地,这都表现了赫伯特对皮普不渝的友谊。而皮普也很看重这一友谊,在得知将要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匿名资助赫伯特做事业,使这一友谊更加牢固。这种真挚的友情,让人看到了金钱世界中理想化的道德。
作品中,出场不多但贯穿始终的一个典型人物——潘波趣克,是缺德的代表,体现了当时社会上普遍盛行的趋炎附势之气,反映了低阶层人们对地位和财富的向往,折射出人性中自私、易碎的本性。皮普一生大体经历三个波折时期——皮普皮普还是一个农村小孩时;皮普成为一笔神秘财产的继承人;皮普最后一无所有时。可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作者都把他塑造成为“一头喜欢胡吹的蠢驴”,也体现了作者对不良人性的基础性定位。
郝薇香小姐是人性中认知分支的典型,她的认知偏执极端,近乎变态,是影响皮普的一个重要人物,表面上不真实,但从揭示人性偏执上却非常到位。她一心把艾斯黛拉培养成她报复社会和爱情的工具,从而将自己、艾斯黛拉甚至是皮普拉进了复仇的深渊。郝薇香小姐对世界抱着仇恨和复仇的态度,拒绝宽恕罪恶,拒绝接受时代和世道的改变,拒绝拯救自己。郝薇香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工业革命时期拒绝改变的庄园经济,是一种拒绝消亡又拒绝同化的力量存在。
二、人性的辩证塑造
《远大前程》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批判小说,给批判主义注入了新的鲜活内容。狄更斯变革了善恶是非之间鲜明的界限,强调了“无完全的善人,亦无完全的恶人”。下面以主人公皮普为例做一下探讨。
一、充分全面的题材和饱满的哲理。皮普从农村来到城市,氛围反差巨大,为孕育他的人性转折点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在乡村的时候,皮普热爱着自己的家园,爱着乔和乡村里的原野,渴望文明,追求知识,在他的眼中比蒂懂得所有知识,最希望的是能够尽快成为乔的学徒。在沙提斯庄园,受到艾斯黛拉的鄙视,他懊恼自己和身边人的无知,想成为高贵的绅士。皮普的这种改变,是对文明和爱情的追求,他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而是代表着一种追求进步的力量,有可变的,有绝对不可变的,皮普有着“一分为二”的辩证含量。
二、纠结难解的哲学联系。当皮普如愿以偿地来到伦敦过上了大城市的生活之后,皮普从前的无知、单纯、朴实的性质慢慢开始发生了改变。他结交了很多城里人;一定要去著名饭店吃饭;参加俱乐部,成为“花起钱来没头没脑”的“鸟儿”的一只;不停地赊账,甚至在负债累累的时候,还雇佣了一个“小讨债鬼”给他拿长筒靴,好显示他的地位和阔气。因为皮普的地位和身份,使得他和童年好友和亲人之间产生了一条鸿沟,直到皮普最后一无所有,这条鸿沟也没有消失殆尽。但当他得知乔是专程来为他捎信的时候,却又“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希望“脸上发热的另一个原因是良心发现”,“如果早知道乔是为了给我带这口信而来,我实在应该对他好一点”。这就表明了皮普在内心里其实是不愿失去乔和以前曾经美好的一切的,他仍保留着一股真情,去克服虚伪,却顾及自己现在的境况,又不得不与他们拉大距离。皮普在大城市虽养成了奢华的习惯,却终究不是贪财之辈,当知道自己的恩主是罪犯马格威奇的时候,他果断放弃了渴望已久、唾手可得的大笔财产。在得知马格威奇悲惨的遭遇之后,他将厌恶恐惧化为同情和关爱,他将保护马格威奇视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以至于“要不顾一切地保护这个人”。
三、螺旋式回归。在皮普身上,好的性质在一直起着作用,尽管有时并不明显,也正因此,在小说的最后他得到了朋友的谅解。他代表在资本主义金钱世界迷失过自己,但又理智地回归,最终走向自强奋斗的青年一代。这种迷失和回归的纠缠交错,便是皮普成长的过程。人生就是不断犯错和洗礼,把白纸涂成五颜六色。作者对社会的都市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进程持一种矛盾的态度,既有肯定的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批判。社会总体上是进步的,个体的都市化和文明化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皮普成长路线上充当“父亲”角色的却是一个罪犯,皮普是靠一个罪犯在海外殖民地上积累的钱财才走向文明之路的,因此他的文明与殖民罪恶是分不开的。这也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文明进步、都市化进程,是以肮脏的殖民地资本原始积累为前提,从而使得文明(不管是个体文明还是社会文明)从根源上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然后作品在最后还是集中到人性的回归上,让醒悟、忏悔、和解的道德观拯救一切。
结语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在人性危机的关头给社会投的一颗预警弹,不仅在当时及时地唤醒了人们对人性的关注,也给后世敲响了警钟,通过品评人物来分析自己,从而不断地完善发展自己。狄更斯幽默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对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建芳.狄更斯小说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J].名作欣赏,2009第12期
[2]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8)
[3]李宇荣.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J].丽水学院学报,2005第1期
[4]刘白.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J] .湖南:湖南大学学报,2011第1期
[5]黄瑢.林译狄更斯小说研究[J].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第2期
[6]王德新.新闻“层面潜移”解析[J].青年记者,2009第5期
[7]陈惇.外国文学作品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