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恭维语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用语,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虽然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但又受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交际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的语言,其恭维语也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运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汉哈恭维语及其回应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出两种语言文化在恭维语及其回应使用上存在的异同,以求能为多民族地区的社会交际服务。
关键词:恭维语 哈萨克语 汉语
一、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
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它明确或含蓄地表明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某些好感,包括所有物、品质、才智或能力的称赞。通过运用恭维语,说话人可以问候和鼓励对方,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的关系等。
本论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恭维语的定义及特点;第三部分从汉哈恭维语的相似之处来探讨汉语和哈萨克语恭维语在遵循原则、恭维内容等方面的相似点;第四部分对汉哈恭维语的不同之处加以阐述;第五部分对本文要点作了简要的概括并指出了恭维语的正确使用在民族间相互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1.研究的价值
恭维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日常交往中频繁使用的礼貌言语行为,常用于表达赞美、欣赏、钦佩之情。而作为一种积极的言语评价行为,恭维语的使用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被称为社会交往的润滑剂。作为社会交际用语,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因此研究恭维语是极其有价值的。
2.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在实际生活和会话交际过程中,正确使用恭维语及其回应有助于避免不同民族间的误会和疑惑;有助于民族间的更好地沟通和交际。本文就是通过对哈萨克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恭维语及其回应进行对比分析,以求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构建和谐交际的目的。作为一种在交际上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恭维语在各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并且包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汉语和哈萨克语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在实施哈语及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和双语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某种言语行为的某个方面,在一种文化中较为普遍,但在另一种文化中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根本不存在。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理解目标语某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要了解说话人的文化知识和社会价值观,从而准确地理解意思。通过汉哈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及恭维语回应方式的异同的角度,找出文化的细微差异,这对从事教学的教育者和研究者、研究文化的学习者、双语教学与研究者等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恭维语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一言语行为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二)理论基础
本文以语用学研究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汉哈恭维语中共同遵循的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但在具体回应与策论上仍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以期有助于学习和翻译哈萨克语学者的实际交际和应用,避免不必要的语用错误。
Grice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即合作原则。在恭维语的使用中首先要遵循的是礼貌与合作原则,否则将达不到称赞的目的。Brown、Levinson和Leech等在后来的研究中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是恭维语的使用与回应中应遵循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礼貌原则,则达不到恭维的目的和效果。
(三)国内外恭维语研究概况
恭维是礼貌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恭维,人们可以缩短彼此间的社会距离、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恭维语的使用不是一个随意的行为,它受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对恭维语进行了大量研究。Manes和Wolfson对美国中产阶级人士恭维行为的分析显示,在句法和语义的层次上恭维语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多包含着高度受限制的形容词和动词;在恭维语应答模式及策略以及性别差异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在Manes和Wolfson的调查之后,相继出现了其他的学者,如Herbert、Holmes等。
贾玉新的研究表明:汉语中的副词经常与有肯定意义的形容词和动词一起出现,并且汉语恭维语很少使用“我”字,认为恭维话题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外貌和所有物,二是成就和能力。人们更倾向对一个人的表现而不是外貌进行恭维,而对使用返还策略来恭维别人则显得不是很感兴趣。
国外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恭维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发展。尤其国内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间恭维语的对比研究资料并不多。本文也只是从恭维内容、回应策略等方面研究汉语和哈萨克语的两种语言恭维语的异同点来分析,试图比较汉哈不同民族文化下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正确使用恭维语和成功交流的目的。
自20世纪80年代起,恭维语及其回应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视角对恭维语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各自的结论,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汉语、英语及英汉、俄汉对比研究,而对哈萨克语和汉语恭维语及其回应对比研究尚未论及。如今,很多学者开始转向汉语与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恭维语的对比研究,这片空白也在不断弥补之中。
(四)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大量阅读各文献资料,参考国内外的有关参考资料,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恭维语中的异同点作为重点分析,以求有新的突破。
(五)创新之处
有关恭维语的文献、参考资料很多,大多是从国内与国外的对比来写的,比如英汉、俄汉恭维语的对比,但从国内方面对本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其他语言及汉语的比较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研究和补充。本文是从汉语与哈萨克语恭维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出发,展开论述,期望对双语学习者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注重的称赞、恭维、策略能有所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更有利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间的团结。
二、恭维语概述
(一)恭维语及其定义
恭维语也叫称赞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它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从广义上讲,恭维语是在社会交往中对人或物的一种积极评价;具体来说,就是说话者明白地或曲折地赞誉说话者以外的对象(通常指受话者或与受话者有关的事物),赞誉的内容往往是对方好的方面,如个性、能力、成就、变化和所有物等方面。同时,这些方面在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价值观念里一般都是值得肯定的。
汉语词典对恭维语做了如下解释:
恭维,(恭惟)为讨好而赞扬。(《现代汉语词典》)
恭维,也作恭惟,奉承,以好听的话捧人。(《新华字典》)
对“恭维”一词的定义,各类词典都不尽相同,但共同意思是“对他人进行赞扬”。
Holmes对恭维语的定义为:恭维语是一种以语言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向说话人以外的某人(通常是听话人)表示赞美,所涉及的话题通常是听话人的所有物、品质、技能等得到说话人的积极评价。
恭维语具有增强和巩固交谈双方的一致性、营造和谐融洽气氛、建立亲密友善关系、给人信心鼓励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被称作是社会交际的润滑剂。
(二)恭维语的特点
首先,恭维语包括两部分:发话人发出恭维语和受话人作出相应的反应。其次,恭维语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使用积极评价语言。恭维语不同于其他言语行为,没有负面评价词汇的出现,出现在恭维语中的都是正面评价语言。第三,恭维语的运用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社团对恭维语的对象、内容、场合以及对恭维语的反应各有不同。
称赞或恭维是一种言语行为,在交际中广为使用。表面上,它是对别人具有的优良品质或美好事物的赞许,实际上,它主要起着协调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需要倾听一定赞美之词,而恰当的赞美可赢得对方的好感,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并不断组建人际关系。恭维是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共同的行为,但由于受到各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在功能、作用、方式、应答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三、汉哈恭维语对比的相同之处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恭维语作为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是交际活动的一部分,是说话者对听话者具备的良好素质或拥有物的赞美。不同民族的恭维语虽都属于礼貌用语,在某些特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哈萨克语和汉语在恭维语的遵循原则及恭维的内容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一)恭维的内容、效果相似
汉哈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外貌、物品、个性和能力等几方面。例如:
对对方的外表进行夸赞。
(1)bygin qulp?r?p ketipsiz.(你今天真漂亮啊。)
对对方的品质进行夸赞。
(2)netken ɑh?ld? bɑlɑ.(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对对方个性和能力进行夸赞。
(3)(ras?nda habiletti ekensiz.(您真是太有才了。)
(二)遵循原则及所起的交际作用相似
恭维语运用的场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不同的,例如,英语恭维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和哈萨克语则侧重于表示尊敬、关心对方,恭维语的主要功能都是保持双方和谐一致的关系。哈萨克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表达称赞时,共同遵循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最大程度地称赞他人,目的是维持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兼具问候、感谢、致歉、引起新的话题及解除尴尬局面的效果。如:
称赞兼问候功能:
(4)老兄,好久没见,当老板了!
ɑhɑj?n,k?rspeɡeli k?p boldi,bɑj?p ketipsiz.
称赞兼感谢功能
(5)我们能取得成功都是您指导有方啊!
bizdig tab?sqa jetiwimiz sizdi? jetektewi?izdi? arqasi.
可见,恭维语在哈萨克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交际作用是一致的。
(三)在恭维语的回应与性别差异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在汉哈两种语言中,女性比男性更为频繁地使用恭维语,且恭维的内容皆倾向于对方的外貌和物品;如“botɑk?z、netken、sulw”等,而男性恭维的内容多倾向于对方的个性和能力,如“kelbetti、??di”。女性更多地使用直接恭维,男性更多地使用间接恭维,交叉性别之间的直接恭维少于同一性别内部的直接恭维。在对恭维语的回应中,女性多表现为接受型的感谢,而男性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恭维的不接受或不反应,使用诸如“哪里,哪里”“没什么”“qaida??”“d?o?ɑ”等谦逊之词。如:
(6)甲:你字写得真好看。
?ripti d?aqs? d?azad? ekensiz.
乙(女):是吗,多谢夸奖。
solajma, rahimet.
丙(男):哪里。
qajda??.An?a emes.
甲:都十年没见了,您真是一点都没变。
k?rispegeli on d??l bold?,bajaq? qalp???zda tur?p s?z.
乙(女):真的吗?谢谢。
raspa?rahimet!
丙(男):哪有?都老了。
qajda??,k?rtejdik.
(四)在某些特定关系中的恭维表现形式相似
汉哈两个民族在陌生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恭维语的表现形式相似。对陌生人和家庭成员,哈语、汉语都较少采取直接恭维,陌生人之间比较谨慎地使用恭维语,否则会显得唐突;家庭成员之间,受中华传统文化家庭观念的影响,一般多是晚辈恭维长辈,而少见长辈恭维晚辈。家庭中同辈(兄弟姐妹)之间较少相互恭维,夫妻之间也不经常使用恭维语。工作关系中,恭维语多见于上下级之间的会话,下级对上级的礼貌程度越强,恭维上级的频率越高。也有上级恭维下属的情况。朋友之间,恭维语使用频率也很高,通过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维护同事间和朋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关系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恭维语使用相对较少,因为这种关系不必用表示礼貌的恭维语去维系。
四、汉哈恭维语的不同之处
恭维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其内容、使用场合、形式和回应方式都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哈萨克语和汉语在恭维和回应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恭维和回应的策略及用词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哈萨克族和汉族因所受社会生存状态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在称赞与恭维时有很多不同之处。从事农业的汉族人,恭维语多用“今年收成不错”等,而哈萨克族多从事牧业,恭维语多用“mal???z ?s sin”“mal???z k?bejsin”等。
汉哈恭维语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正确运用恭维语以避免文化冲突。
(一)在恭维策略上的不同之处
在使用恭维语时,哈萨克语更倾向于采取直接恭维策略,以明晰的态度和语言恭维对方,这种恭维基于事实之上;而汉语除使用直接恭维策略,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恭维策略,间接地恭维听话人,恭维更多地体现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比如恭维对方剪了新发型时,哈萨克语和汉语分别表达为:
(7)?ɑ?i? d?ɑras?pt?.
哟,变样了嘛!/变漂亮了嘛!
哈萨克语采取的是直接恭维形式,实事求是地说对方发型挺适合,很漂亮;而汉语则以夸赞对方发型改变了,人变样了来间接地表明对方的发型漂亮。再如:
(8)kjimi?iz d?aras?pt?,?demi eken.
这件衣服穿在您身上显得更为高贵、华丽。
(二)在回应策略上的不同之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在回答恭维语时所采用的策略也存在差异。一般哈萨克族文化倾向于采取接受型恭维语回应策略,而汉族文化倾向于采取拒绝型恭维语回应策略。如上一例在剪新发型时,哈萨克语一般常用接受策略,如“rah?met”“d?ɑras?p pa!”,而汉语中人们习惯使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其体现了礼貌原则的冲突性,即谦逊准则与一致准则冲突,常采用拒绝策略,即不接受策略,或直接拒绝对方的恭维,或转移话题。回应对方说“哪有,变什么样啊,就随便剪了一下。”
(三)在称赞与恭维中民族特色语的不同
哈萨克族和汉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在语言中特别是一些词汇的使用中带有本民族特色的印记。称赞女性美丽善良时,哈语常用“k?rikti”(美丽)“syttej ɑppaq”(像牛奶一样白),汉语中则会选择“仙女”“天仙”和“西施”之类的字眼,主要用于对女性美貌与智慧的赞美。
(四)汉哈恭维语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有些情况下,应注意几个恭维语回应方式,如哈萨克语中对对方小孩子不能采用直接称赞语,比如看到别人家孩子又白又胖,不能直接说“bala??z nedegen semiz”,否则对方会很生气,应说“qara bala,sod?r”“qara q?z”等等。这与汉语中直接称赞对方小孩“白白胖胖的”“胖嘟嘟的”“谁家的小胖啊”等是截然不同的。
在哈萨克语中,个别情况下,要注意对恭维对象的恭维语的轻重程度,一般过于称赞恭维对方,尤其带有惊叹的恭维语要尽量少用,如称赞、赞美女性:“?a????z nedegen uz?n edi!”(您的头发真是又黑又长啊!),反而会让对方不高兴。
五、结语
(一)概述与总结
综上所述,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言语称赞行为,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不同民族恭维及策略上的差别,同时恭维语的使用还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恭维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人生阅历和性格特征等进行。比如男同志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同志的容貌。对青年人恭维他的创造才能或开拓精神;对老年人恭维他身体健康、富有经验更合适。
恭维要注意场合,众人在场的情况下,恭维其中某一个人,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心理反应。比如你恭维某次考试成绩好的人,那么在场的参加同次考试成绩较差的人就会感到不愉快。这时你就要寻找某些因素,如某人复习时间太短,某人出差回来仓促上阵等客观原因来照顾他们的面子。恭维要措词精当,不易使人产生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说话者好心,而听话者却当成恶意,结果弄得不欢而散。因而,恭维的语言要明确,避免听话者多心。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哈萨克语和汉语在恭维语及其回应的使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的地方。但在文化多元并存的社会环境下,也互相影响。而了解汉哈恭维语及其回应的异同,有助于民族之间增进文化了解,减少跨文化之间的交际冲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共同繁荣。恭维语频繁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是融洽人们社会关系的交际行为,汉哈恭维语的差异分析与实践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问题与反思
本文只是对哈萨克语和汉语恭维语的异同点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说明,还有待更多地补充和进一步的探索,对口头恭维语、书面恭维语及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补充。
(本文为2014年度伊利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4YSY008]。)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社,1988.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蔡春驰.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4]齐慧静.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恭维语对比分析[J].东南大学学
报,2009,(12).
[5]孙新爱.汉语恭维语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4).
[6]王玮.汉语恭维语的维译[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3.
(阿依布布·阿山别克 新疆伊宁 伊犁师范学院中语学院 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