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斯卡帕的布里昂家族墓园★

2016-05-09 05:12梁宇鸣
山西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空间

张 玮 马 勇 梁宇鸣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解读斯卡帕的布里昂家族墓园★

张玮马勇梁宇鸣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介绍了斯卡帕以及布里昂家族墓园的项目背景,根据图纸、文献、照片,对布里昂家族墓园整个空间设计中的设计起点进行了猜想和论证,以最终建造结果为出发点,层层还原了斯卡帕在设计背后的思考。

关键词:布里昂家族墓园,空间,路径,节点设计

★: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与就业接轨有效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2014CYYBJY010);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0 引言

卡洛·斯卡帕( Carlo Alberto Scarpa,1906—1978),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在现代主义提倡功能理性的时候,他的建筑创作更多的考虑对于历史文脉的传承、精彩的空间意象以及富有深意的细部和考究的材料工艺,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建筑中蕴含的广阔的生命体验以及高超的设计技能。

在他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斯卡帕参与了许多历史建筑的修复和改造,以及一些小规模的设计项目。与空泛的建筑理论相比,他更注重建造和细部,并将建筑绘图理解为一场漫长的解读过程和建造过程。众所周知,斯卡帕的建筑以精湛的细部闻名,在他的设计中还存在着大量重复性的母题、几何图案以及主题,他会根据不同的项目找到恰如其分又耳目一新的核心命题,所以在布里昂家族墓园中他运用双环、锯齿形线脚、流水槽等不断出现的细部,讲述着他理想中的生命故事。

1 项目概况

布里昂家族墓园是斯卡帕晚年的作品,也是斯卡帕断片式表达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设计也发展为一种近乎建筑沉思般更重内心思考的成熟。墓园位于意大利北方小城特莱维索附近的桑·维多,占地约2 200 m2,呈L形。因为受莱特的影响颇深,斯卡帕也多次到访日本,他的建筑思想深受东方美学和材料表达方式的影响。在墓园的设计中,斯卡帕通过路径的设计营造出丰富的空间秩序,带来丰富的空间感知。同时,他通过夫妻墓以及节点的设计埋下了很多谜题,通过对于谜题的解答和诠释,使得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续。

2 关于设计起点的猜测

在1976年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的演讲《建筑能否成为诗歌?》中,斯卡帕提到:“布里昂家族墓园是我最近的作品,它很不寻常,或者可能有点奇怪,并且得到这样的项目非常难得。我想表达的是,可以在这块很难处理的地界上进行自由的设计,而且排除了现代理性的思路,因为对这一设计来说理性是多余的。”

2.1路径的设置——漫游式的设计

在叙述中,斯卡帕提到在这块L形的不规则的地形中,要排除理性的思路,进行自由的设计。那么,怎么样成为一个自由的设计就成了斯卡帕最初考虑的问题之一。斯卡帕得出的结论是:与一般的西方建筑路径不同,布里昂家族墓园消除了严谨的层次关系,并没有塑造一个肃穆的、中心式的纪念性空间序列,而是以一种漫游式的布局叙述着一连串的情怀,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斯卡帕想为死者建造一个花园,同时也关注生者的活动与体验。在这块L形不规则的场地中,L形的一侧安排了教堂和家族墓地,另一侧布置的是静思亭和山门,在L形的拐角处则是布里昂夫妻墓。“对于布里昂墓园来讲,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这样的:一个人必须沿着传统的栽有柏树的路径进入已有的公共墓地,然后设计一个小型建筑物。”于是,沿着村庄公墓一条礼仪性的步道便成为家族墓园的开始,茂密的柏树引导人们进入墓园,成为墓园的序曲,这条步道被称为“Propylaeum”,意为山门、入口。经过入口前面的门廊,就能看到墙体上的双圆环(见图1)。透过这个双圆环能看到墓园内的草地,这种空间上的神秘感会让人们禁不住想一探究竟。墓园的围墙向内倾斜60°(见图2),倾斜的墙体使得里面的人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的人却看不到里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墙体与垂直墙体交错组成,围墙转角上部进行镂空处理,弗兰姆普顿认为这是斯卡帕将汉字的“双喜”图案转变成了混凝土花窗(见图3)。斯卡帕将这个在中国传统中代表婚庆的图案转变为墓园围墙转角处的现浇混凝土花窗,以表达撒手人寰的夫妇在阴曹地府喜悦重逢、共浴爱河的设计思想。入口的北侧通往夫妻墓,南侧通往水池中的静思亭。南北两侧的开口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北侧向上打开,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处的山脉、附近的房屋和教堂的钟塔,近处则是农田和夫妻墓,形成了一种自然、肃穆的景致。通往静思亭的南侧开口向下放开,配合其后的墓园高墙,将人的目光收在近处。

图1 双环

斯卡帕利用草地和结合围墙的下沉式铺地设置了两种路径,草地给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草地的高度比下沉式铺地高70 cm,人在草地上的视线高于围墙,能观赏到周围的景致。结合围墙的下沉式铺地,人的视线受到明显的限制。下沉的铺地和倾斜的墙体使得人必须以一种谦卑、压抑的姿态来参观墓园,表达对逝者的尊敬,突出墓园的神圣感。

2.2空间的关键——拱顶墓室布里昂夫妻墓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处理一块L形的基地,最难处理的地方也就是在L形的拐角处,这个位置连接着左右两侧,是整个空间的关键。斯卡帕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处理是将斜向设置的夫妻墓布置在这个拐角处,自然地成为空间的过渡,也成为整个墓园设计的高潮所在(见图4)。

图3 “双喜”图案

图4 夫妻墓

夫妻墓是整块场地最明快的地方(接受阳光照射最充足),并且可以享受最美好的景色。斯卡帕认为夫妻墓应该是一个庇护所,所以他建了一个弧拱( Arcosolium,源自早期基督教徒尊贵墓地的形式),由架空的弧形雨棚、弧拱、下沉的圆形凹地和平行对望的棺橔组成。夫妻墓的架空弧拱与墓园的L形直角边成45°,为了避免给人以桥的印象,斯卡帕根据威尼斯的传统,给弧拱加上了装饰,在弧拱底面图上颜色并贴上马赛克,整个夫妻墓犹如一叶方舟淹没在翠绿的草地中。弧拱展示了对屋顶的高举,不仅表达着力的传递,还暗示着感知的逻辑,缝隙可以让风吹过,让阳光漫洒,让雨飘入,让视线穿越,从而将日常习以为常的结构支持功能突现。弧拱下方的两只棺木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略为倾斜,斯卡帕对此的解释是我想如果两个生前相爱的人在死后还相互倾心的话,那将是十分动人的。

“拱、桥、顶棚、船只,所有这些字眼都赋予作为死亡象征的墓位另一种价值含义,因为它们都是生命的象征,这意味着死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中达到与生命的辩证关系……斯卡帕热爱婉转曲折更甚于直截了当,热爱间接引用的词汇,而不是古典语言的复制[2]。”

2.3生命的母题——节点的设计:水体、双环

“……斯卡帕不会从一套既有体系出发,再去聚焦结构交接和线脚,他逆转了这一过程,他会用极度的创造力和非凡的能量张力去一个个地攻克每一个细部,为的是让细部产生意义,从细部之间的对话和交织中,有把握地让细部自发地浮现整体的讯息[3]。”

随着思考的推进,为了更清楚的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生死循环的理念,斯卡帕设计了很多断片式的节点,主要体现在水体的处理、双环的重复出现以及门扇的设计中。墓园中有两块大的水面,L形的南侧是一个大水池,静思亭立于水池中。通往静思亭要经过一扇透明玻璃门,由钥匙控制开关,按下开关,玻璃门会缓缓降于地面之下。静思亭与夫妻墓之间,斯卡帕也设置了联系的水渠,从静思亭水池中出来一条浅浅的水渠,从南向北不断收缩流向夫妻墓。小水渠的设计来自伊斯兰庭院中浅水渠的启示。但是水体在这里传达的信息又模糊不清,似乎强调水代表着生命,同时又意味着死亡。夫妻墓的西侧水池上矗立着墓园中另一个中心——小教堂(如图5所示)。与普通的睡莲水面做法不同的是,斯卡帕设计的是由无数曲折的体块拼接而成且风格与水上建筑别无二致的水下世界(如图6所示)。莲花池下不是虚无缥缈的水中倒影,而是切切实实的存在,就仿佛存在着一个“抽象世界”,与水上的“真实世界”同时存在。生的世界与死的世界只是一水之隔,界限变得模糊。“从死亡之地,流出可以逆着生命实践之流向高处爬去的河,它为湖补给着水源,保护着生的谜。”

图5 小教堂外部

图6 水下世界

双环的形式在墓园中不断出现,这两个联体环抽象地创造了绝对的象征。在希腊,这一符号的本意是“系在一起”。双环作为一个数学符号,它代表无限。在威尼斯地区的乡下,农民结婚时也会戴上这种双环形式的婚戒。这个几何图案有如此多样的意义,对斯卡帕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斯卡帕的解答是:“它是我生命的母题”。

3 结语

在布里昂的设计中,每一片混凝土、每一片水面、每一扇窗户、每一级踏步都经过斯卡帕的精心设计,赋之以令人遐想的意义,不但给逝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庇护所,也让参观者在意观看到的每一个景致。此外,斯卡帕还根据视觉的逻辑、隐喻等形式的设计手法,让不连续的断片组合变化出明暗、开合、抑扬顿挫的空间体验节奏。

通过开放的片段——富有诗意的夫妻墓、漫游式路径、让人无法直立行走的斜墙、水下的神秘世界、下沉的门等,这些断片经过斯卡帕精密的组合,产生了新的可读文本,创造出一个精致的关于生命的故事。斯卡帕的布里昂墓园,体现了他对平凡人物的生命礼赞以及对爱情的诗意设计。

参考文献:

[1]Frampton.Study in Tectonic Culture[M].The Mit Press,2011.

[2]Paolo Portoghesi.The Brion Cemetery by Carlo Scarpa[J].Global Architecture,1979( 50) :19-20.

[3]Bruno Zevi.Un Piranesi Naonel’900[J].L’Espresso,1981 ( 15) :33-35.

Interpretation on the Brion family cemetery from Scarpa★

Zhang Wei Ma Yong Liang Yuming
( College of City,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Scarpa and the Brion family cemetery project background,makes a guess and argument for the integral space design of the Brion family cemetery according to drawing,literature and photo,takes final manufacture result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gradually restores Scarpa’s original design idea.

Key words:Brion family cemetery,space,route,joint design

作者简介:张玮(1982-),女,助教;马勇(1985-),女,讲师;梁宇鸣(1980-),女,讲师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 04-0005-02

中图分类号:TU251.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空间
您好!新“第三空间”
NewsPicks GINZA创意空间
Dust of Time-Maò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PLAN B地下居住空间
十月·空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结婚后为什么还需要独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