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韶丹,郭 静,李志华,徐冬梅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沈阳 110159)
铜印迹壳聚糖/活性炭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毕韶丹,郭静,李志华,徐冬梅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沈阳 110159)
摘要:微波辐射下,以戊二醛为交联剂、Cu(2+)为印迹模板,制备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印迹(CCTS)膜。通过扫描电镜对复合印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显示膜表面粗糙。CCTS对Cu(2+)静态吸附条件为:pH=5.5、初始浓度为300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05g,震荡吸附240min,最大吸附量为150.8mg/g。二元离子体系的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CCTS对Cu(2+)的吸附具有选择性。
关键词:壳聚糖;活性炭;分子印迹技术;交联;选择性吸附
近年,工业发展迅速,重金属离子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具有高毒性和难生物降解性,其污染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并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处理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中,吸附法[1]是一种操作简单、处理量大、出水水质好的物理化学方法。本研究使用的壳聚糖,是一种吸附剂新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天然环保,又不带来二次污染[2-3],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壳聚糖分子链上有大量的羟基和氨基,能有效吸附水体中的金属离子,但在弱酸条件下,壳聚糖会溶解,需要通过改性等降低其酸溶性。本研究中,将活性炭与壳聚糖复合,通过分子印迹和交联法,制备了Cu2+印迹壳聚糖/活性炭复合膜。活性炭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膜的吸附量和机械强度。分子印迹技术[4-5]增加了复合膜中与Cu2+相匹配的结合位点,提高吸附量的同时,还增加了其对Cu2+吸附的优先选择性。
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
1.1.1仪器
MAS-3型微波合成反应仪(上海心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X-6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TSA-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1.2试剂
壳聚糖(脱乙酰度≥90%)浙江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戊二醛、硫酸铜、氢氧化钠、活性炭等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
1.2实验方法
1.2.1活性炭/壳聚糖印迹复合膜的制备
(1)活性炭的活化:将活性炭在500℃马弗炉中活化1h,研磨,过筛,在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2)CTS膜的制备:5.0g的壳聚糖粉末溶于200mL 3%的乙酸中配制成2.5%的壳聚糖溶液。向三口瓶中依次加入25mL 2.5%的壳聚糖溶液和0.12g活性炭粉末,超声波分散均匀,再加入1.5mL 1%的戊二醛,三口瓶置于微波反应器中, 300r/min下,45℃微波辐射6min,冷却后,吸取溶液在载玻片上流延成膜,60℃下干燥2h,用3%的NaOH溶液揭膜,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室温干燥,得壳聚糖/活性炭复合膜(CTS)。
(3)CCTS膜的制备:将CTS膜放入50mL的300mg/L的Cu2+中震荡吸附至饱和,蒸馏水洗去表面附着Cu2+,干燥备用。称取0.05g干燥膜于三口瓶中,加入1mL戊二醛和24mL蒸馏水,45℃微波辐射11min,膜取出后蒸馏水冲洗,0.1mol·L-1的HCL溶液洗,至溶液中检测不到Cu2+,3%NaOH溶液碱化0.5h,蒸馏水清洗至中性,烘干得到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印迹膜(CCTS)。
实验中用到的壳聚糖膜(CS)是2.5%壳聚糖溶液直接流延所得。
1.2.2表征
扫描电镜SEM:将干燥的样品用导电胶固定在SEM样品座上,然后在其表面喷金,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的形貌。加速电压为20kV。
1.2.3吸附实验
将吸附剂投加到50mL的200mg/L的Cu2+溶液中,恒温振荡吸附一定时间,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Cu2+浓度,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吸附量:
q=(C0-Ce)V/W
式中:q为吸附容量(mg/g);C0、Ce分别为吸附前、后Cu2+的浓度(mg/L);W为吸附剂的干重(g);V为溶液体积(L)。
1.2.4吸附选择性
配制金属离子浓度均为300mg/L 的二元混合溶液,投加一定量的CCTS或CTS,吸附4h,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各离子浓度并计算其吸附量。
2实验结果
2.1表征
按1.2.2方法进行电镜扫描,图像见图1.
图1 CCTS膜的SEM图
由图1可知,CCTS膜表面凸凹不平,有很多的凸点增大了其比表面积,有助于吸附的完成。
2.2静态吸附的影响条件
2.2.1pH的影响
按照1.2.3的方法,考察溶液pH对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p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大。随着pH逐渐升高,[H+]浓度不断减小,氨基质子化程度降低,可吸附Cu2+的位点逐渐增多,吸附量逐渐增加。当pH=6时,Cu2+发生水解,产生沉淀。综合选择pH=5.5。
图2 pH对吸附量的影响
2.2.2投加量的影响
按照1.2.3的方法,pH=5.5,考察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减少,吸附率逐渐增加,但是在吸附剂从0.04g增加到0.05g时,吸附量减少的较少吸附率却有很大的提高,说明利用率比较高,为了保证其吸附性能,选择最佳投加量为0.05g,吸附量达到61.4mg/g。
2.2.3初始浓度的影响
按照1.2.3的方法,pH=5.5,投加量0.05g,考察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见图4。
从图4中可知,随着初始浓度的不同,吸附量有很大的改善,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也不断地提高,在200~300 mg/L的Cu2+溶液中,其变化最大,在300 mg/L以后,吸附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实验选用300mg/L为较佳的Cu2+溶液浓度。
2.2.4时间条件的影响
按照1.2.3的方法,pH=5.5、投加量0.05g、初始浓度为300mg/L ,考察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4 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图5 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图5显示,在240min之前吸附的速率较大,吸附量不断升高,而到达240min时,吸附速率变化率减小,吸附量较以后变化值变化不大且240min后吸附量变化较小,所以选择240min最佳。
静态吸附的优化条件为: 溶液pH=5.5、铜离子初始浓度为300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05g,震荡吸附240min,吸附量可达150.8mg/g。
2.3二元离子选择性吸附
根据1.2.4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见表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所制备的CCTS,其表面留有几何大小、结合基团的位置与Cu2+相匹配的特定立体孔穴。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二元离子体系中,与CTS相比CCTS对Cu2+的吸附量分别提高了:17.65%、40.26%、48.82%。而CCTS对共存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下降了65.04%、51.64%和52.24%。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Pb2+(77.5pm)、Zn2+(74pm)的离子半径均大于Cu2+(73pm)的离子半径,其离子不能进入孔穴被吸附;Ni2+(69pm)的离子半径较小,可以进入到Cu2+的立体孔穴中,但由于其配位基团位置与Cu2+的不相匹配,CCTS还是优先选择吸附了Cu2+,而对Ni2+的吸附量较小。
表1 二元离子体系吸附结果 mg/g
2.4不同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比较
按1.2.3方法,调节pH=5.5,分别测定CS、CTS和CCTS膜对Cu2+的吸附量,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容量
吸附剂吸附剂投加量/g吸附时间/min吸附容量/(mg/g)CS膜0.0524080.6CTS膜0.05240117.4CCTS膜0.05240150.8
由表2可知, CTS较CS的吸附量提高了45.65%,说明壳聚糖中复合活性炭后,活性炭使壳聚糖膜表面形成的大量小凸起,增加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使其吸附量明显增大。CCTS较CTS的吸附量提高了28.45%,说明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CCTS膜,不仅能增加其对Cu2+吸附的优先选择性,还能提高其对Cu2+的吸附量。
3结论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CCTS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吸附膜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静态吸附条件优化结果是:25℃、pH为5.5、在50mL浓度为300mg/L Cu2+溶液中,投加0.05g吸附剂,吸附240min,吸附量可达150.8mg/g。在二元金属离子体系中,CCTS膜对Cu2+的吸附具有优先选择性,对共存离子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分子印迹技术不仅能增加吸附剂的选择性,还能提高其吸附能力。
参考文献:
[1]Bailey S E,O lin T J,B ricka R M,et al.A review of potent ially low - cost sorbents for heavy metals [J].Water Research,1999(33):2469-2477.
[2]P E Podzus,M V Debandi,M E Daraio.Copper adsorption on magnetite-loaded chitosan microspheres:A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study[J].Physica B,2012(407):3131-3133.
[3]Babel S,Kurniawan T A.Low-cost adsorbents for heavy metals uptake from contam inated water [J].Jou 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3(97):219-229.
[4]胡巧开,杨红杰,陈自达.壳聚糖对二甲酚橙的吸附[J].印染助剂,2006,23(6):36-37.
[5]王颖,李楠.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进展,2010,29(12):2315-2321.
(责任编辑:马金发)
Preparation and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Imprinted Chitosan /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Film
BI Shaodan,GUO Jing,LI Zhihua,XU Dongmei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59,China)
Abstract:Microwave radiation to glutaraldehyde is used as crosslinking agent,Cu(2+ )imprinted template i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tosan/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blot (CCTS) film.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imprinted membranes,it is shown that the film surface is rough.CCTS on Cu(2+ )static adsorption condition is:pH=5.5,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300mg/L,adsorbent dosage of 0.05g,shock absorption 240min,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50.8mg/g.Selective adsorption results show that CCTS have selectivities to adsorpt Cu(2+).
Key words:chitosan;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selective adsorption;crosslinked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1251(2016)01-0089-04
作者简介:毕韶丹(196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处理及天然高分子材料。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