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红
湖北十堰市中医医院 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 十堰 442000
奥拉西坦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王学红
湖北十堰市中医医院 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 十堰 442000
目的 分析奥拉西坦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78例血管性痴呆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26例;3组患者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基本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Ⅰ组单纯给予奥拉西坦胶囊,对照Ⅱ组仅作为阴性对照;同时对3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评分及疗效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奥拉西坦;重复经颅磁刺激;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卒中等脑区低灌注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记忆障碍以及情感、认知、语言和性格等精神障碍[1]。近年来,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目前已高达1.1%~3.0%[2],尚无特效药物[3]。本次研究在奥拉西坦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血管性痴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4—2014-0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均经CT或MRI诊断证实为脑梗死,男54例,女24例;年龄56~78岁,平均(67.50±2.00)岁;病程3~13个月,平均(8.00±1.50)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27例,高中及以上32例。痴呆分类:轻度32例,中度40例,重度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3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性痴呆疾病诊断标准,且存在持续6个月以上的痴呆;(2)符合美国国立神经障碍与中风研究所(NINDS)以及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AIREN)的诊断标准;(3)经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文盲>17分,小学文化>20分,中学以上>24分;(4)患者存在急性或亚急性发表的神经系统的症状以及体征,既往病史中或近期有过卒中发作史,且病情反复,有阶梯性发展的趋势;(5)经CT或MRI诊断证实患者脑内出现多灶性皮质和(或)皮质下缺血性病变;(6)患者及家属自愿且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新发性脑梗死灶或出血灶及颅脑外伤;(2)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尤其存在严重心脏病及起搏器植入;(3)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4)扩散性脑水肿或是颅内压增高显著;(5)血液疾病或活动性结核等传染病;(6)对磁难以耐受或过敏;(7)入组前接受过类似研究或服用过类似药物或治疗。
1.3 治疗方法 3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基本治疗,如控制血压、调控血糖、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4 g/粒)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3次/d;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取坐位,采用磁刺激仪,线圈直径12 cm,峰值刺激强度1.2 T,脉冲时限100 s,用最大刺激强度0.72 T,对患者额叶加以刺激,每侧刺激30次作为1个序列,频率20 Hz,每日一序列,5~7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 d。对照Ⅰ组单纯给予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3次/d,5~7 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Ⅱ组未加用奥拉西坦及重复磁刺激治疗,仅作阴性对照。
1.4 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
1.4.1 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判定方法:依据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评分≥28分为临床基本控制,疗效指数≥20%为显效,疗效指数≥12%为有效;疗效指数<12%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基本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评分方法: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项主要包括患者定向、记忆、计算、语言等评价因子,每回答正确一项得1分,错误及不知道为0分,总分3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26分以上属于正常值。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项主要包括个人卫生、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泄动作等,共20项,可独立进行计1分,可独立完成但耗时长计2分,需要辅助才能完成计3分,不能完成计4分。总分20分为正常,20分以上表示有不同程度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行U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MMSE疗效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认知功能疗效改善明显(P<0.05)。见表1。
表1 3组MMSE疗效对比 (n)
注:与对照Ⅰ组比较,cP<0.05;与对照Ⅱ组相比,dP<0.05
2.2 3组MMSE评分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在MMSE评分方面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2 3组MMSE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bP<0.05;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比,cP<0.05,dP<0.05
2.3 3组治疗前后MMSE各因子对比 3组治疗前各因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定向以及记忆两项因子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MMSE因子评分对比,分)
注:治疗前各因子对比,P>0.05;治疗前后组内对比,P<0.05;治疗后3组各因子对比,aP<0.05,bP<0.05
2.4 3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在ADL评分方面改善显著(P<0.05)。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相比,cP<0.05,dP<0.05
2.5 3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对比 观察组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方面改善显著(P<0.05)。见表5。
表5 3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对比 (n)
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者通常存在痴呆行为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抑郁)、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和激越(语言重复、徘徊、脾气大和具有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给家庭造成极大负担,也是影响社会的不安定因素[5]。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大脑弥散性损伤及脑血管疾病所影响的特殊部位,如额叶、顶枕叶交界以及颞叶下回发生损伤(对脑的葡萄糖代谢影响尤为严重且左侧较右侧明显),从而导致5-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中枢神经递质含量发生改变,而上述递质的改变往往与血管性痴呆患者情感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关[6]。
对于血管性痴呆者来说,积极缓解精神病症状和情感障碍、改善其认知障碍至关重要。本次研究表明,采用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达到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目的,明显促进患者康复,使其回归社会。奥拉西坦是3-羟基-4-氨基丁酸衍生物,具有促进磷脂胆碱和磷酰乙胺合成的作用,可选择性作用于海马和大脑皮质、纹状体等,从而阻止乙酰胆碱合成酶抑制剂、有效提高乙酰胆碱在上述部位的转运;同时,该药通过提高脑细胞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脑内能量的储存,改善血管性痴呆者大脑高级精神活动。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皮层刺激方法,包括低频和高频,通过强大和短暂的磁场脉冲重复施加于皮层上,其线圈所引起的磁场可穿过头皮和颅骨,在皮层上诱导出电流,从而调节神经细胞兴奋性[7]。研究表明,重复经颅刺激具有调节离子平衡、神经递质和神经环路、改善脑血流、抗细胞程序性凋亡等功能,尤其对于血管性痴呆者来说,重复经颅刺激可重塑大脑皮质或整体神经网络、减轻胆碱能神经元损伤,调节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和神经肽类递质,进而调节患者脑功能状态、改善患者血管性痴呆者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等[8]。
总之,奥拉西坦联合重复经颅刺激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对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1] 翁映虹,黄坚红.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发展[J].广东医学,2010,31(14):1 881-1 882.
[2] 吴瑞鹏,张华.经颅磁刺激疗法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3):220-223.
[3] 程秋实,贺彩霞,周长宏.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9):19-20.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5] 吴越,顾君,冷文娟,等.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72-673.
[6] 曹秋云,江开达,单保慈,等.有无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PET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81-182.
[7] 徐新民,严杰,刘志凌,等.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48-49.
[8] 赵静,易正辉,王继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145-147.
(收稿 2015-02-10)
R749.1+3
A
1673-5110(2016)07-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