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耀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呢?小学语文教材中,名篇比比皆是。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朗读的指导和反复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加深情感的体验,在读中逐步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正是想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来探究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阅读实践;朗读指导;阅读教学
这几年,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
一、以读呈景,感受画面
写景文章通常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总要表达作者的某些情感,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思念情怀。指导朗读这类文章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优美的画面,读出独特的感受。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文中有作者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也有直接的情感流露。由于本班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对这些场景是熟悉的,因此,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边读边回想平时的生活情景,再说说读后的感受。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更有情感、更有体验。《草原》一课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接着让学生模仿朗读,边读边想象美丽的画面,读出草原天空的美丽,读出小丘线条的柔美,读出草原羊群的活泼。
二、以读触情,开启心扉
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在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情操、精神追求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吟诵是阅读古诗词最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神韵。为此,课上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词构成一个音节单位,最后一个单字为一个节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读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方式,逐步让学生能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让一篇篇优秀古诗词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以读悟情,体会道理
有些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实际上却表达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然而学生毕竟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落花生》一文,语言虽浅显,但所表达的道理却是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我在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朗读对话部分,接着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呢?父亲又是怎样议花生的?先口头说,互相补充,然后各自尝试列出最主要的词语,再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读中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读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以读传情,升华认识
叙事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对某些事件的描述或某些动人场面的描写,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而崇高的情感,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深思。我在教学中采用披文入情,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在指导“父亲坚持在废墟中找儿子”这部分的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轻缓的语调读,以表现人物的绝望与悲伤。课文出现三次的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在发现儿子后,父子之间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又如,《再见了,亲人》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为了强调感情,采用反复吟唱的方法,以激起情感的波澜,创造了复沓回环的旋律和音韵。因此,这部分要指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这难舍难分的动人场景,进而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情怀。
五、以读激情,产生共鸣
优秀的童话故事及小说的语言和人物形象,往往也能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但由于篇幅较长,学生一般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品读,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朗读提示,点拨引读;或渲染气氛,提示语气;或挖掘内涵,提示情感,促使学生与文本人物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就会不见的!”这是文章情感的聚焦,是小女孩心灵的呼唤。学生初读后,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导:如果你是这个忍受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小女孩,当看到最疼你的奶奶,你会怎么喊呢?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使朗读达到情真意切的境地,从中激起学生心潮的涌动和情感的共鸣。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感情朗读上下功夫,通过有效的、多样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品味文本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让学生得到境的享受、情的诱发和理的启迪,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