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2016-05-09 20:45李晓慧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可视化粒子课件

李晓慧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物理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认知发展这一前提。具体做法上,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和高中物理学科特点,注重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认知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由浅入深设置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设置的学习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征,由浅入深,多维度、可视化呈现物理知识,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静电现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痕迹,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方面的教学情境。

情境1(课件展示):自制flash课件如图1。模拟云层对避雷针放电的场景,通过模拟电荷的移动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尖端放电的感性认知,同时解释了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情境2(演示实验):用如图2的仪器演示电击金属板的现象,可以看到左侧尖端与上层金属板之间明显的电火花现象。通过强大的视觉体验,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素材。

教学反思:按照上述顺序将教学媒体和实验演示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物理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探究形式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呢?如果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探究活动。

三、注重选修模块的可视化教学

高中物理有三个选择性学习的选修模块,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分别涉及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后的认知延展,笔者所教班级学生选择的是选修3-3和选修3-5,从教材看知识比较抽象,从高考要求看却不高。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实施可视化教学,能做实验的,尽量做实验,不能做实验的,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高难度实验进行直接化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选修3-5模块时,特别是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有关内容的教学,很多实验是高中学校没有条件进行的。如电子束衍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等,教师只能结合课本的文字叙述和相关原理图进行解释说明,然而因为难以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模型,所以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讲解感到味如嚼蜡,很难将实验与模型的建立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演示,将这些实验过程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再匹配上一定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进而让他们更加直接地把握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相关结论。以“α粒子散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展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全过程,让α粒子放射源源源不断地将射线打在金箔上,并通过旋转放大镜的方式模拟观察不同角度的粒子散射情况: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受影响,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极少数甚至反向弹回。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此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的结果,对汤姆孙的枣糕模型与实验的矛盾点进行讨论,并最终结合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对实验进行解释。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代物理探索过程中“假说→实验→新的假说→新的实验……”的研究思路。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为了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教师要优化高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可视化粒子课件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桥式起重机模糊PID控制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