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远
[摘 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的组织实施手段。作为机场安全生产的重要客观要求,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环节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的最基本责任与义务,而安全管理手段的逐渐转变也将成为提高机场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机场科学化安全管理模式、运行优势、转变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论述了通过运用科学手段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今后我国民用机场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机场;安全;科学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053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02
安全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而安全生产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更是民航运输业和所有行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如果生产中人、物、环境都处于危险状态,生产过程则一定无法顺利实现,特别是对于以安全为命脉的机场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必将使生产过程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安全时,必将酿成惨痛的悲剧,因此只有使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促使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作为民航运输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机场更担负着重要的安全防范任务,是实现民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提高机场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安全管理水平是推动机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手段。
1 机场安全风险分析
机场作为空中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机构,不仅承担着旅客、航空器的起降、停放、运输工作,更是航空飞行的安全保障。尽管目前民航主管部门及机场在安全管理方面已经采取了较多具体措施,如旅客人身安全检查、道面巡检维护、净空保护、鸟击防范、围界安全等,安全防范措施手段较多,但在措施的精准度方面却很难保证,这也体现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机场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所在。
说到安全管理,就必须了解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近年机场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状况总结得出,机场的生产运行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环境状况、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方面息息相关。机场安全保障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部分:飞行安全保障、空防安全保障、应急救援保障、运行安全保障。因安全保障工作的复杂、多样性,使风险种类也变得复杂多样。
具体风险因素可从制度、人员、机械、环境4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制度因素
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各种因素引起的安全管理失误或安全管理波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硬件设施管理、信息管理等,任何一个管理制度的漏洞都可能严重影响生产运行,因此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具有指导意义。
1.2 人员因素
机场生产过程中任何直接或间接参与生产保障工作的人员及航空机组人员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是影响机场安全的关键因素,应该用科学手段对人员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对人员的薄弱环节进行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责任培养,进而实现人员潜力的发挥。
1.3 机械因素
机场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安检设备、供油设备、供电设备、信息传达设备、服务设施、维护维修设备、生产保障设备等,设备、设施的完善及完好会直接影响飞行安全。通过统计设备故障数据,根据影响权重对高发故障設备进行专业检查、维护及设备改进,使检查、改进手段科学化,从而将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变为可控因素。
1.4 环境因素
复杂、不可控的环境影响是控制难度最大风险因素。具体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4.1 自然环境因素
在机场安全生产保障工作中,自然影响因素被认为是最难以控制和改变的,甚至是不可抗的,这使安全生产保障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只能运用科学的手段及仪器及时发现,尽量减小因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如低空风切变、大雾、风沙、大雪、气压、气温、地形波及地形环境等)造成的损失。
1.4.2 运行环境因素
安全运行环境是航空器在机场范围内完成起降、滑行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件,是航空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鸟击防范、机场净空、电磁环境、FOD、道面强度及沉降、平整度、助航灯光等,任何一个运行环节的影响都将引发事故的发生。
1.4.3 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据统计,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机场运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对航空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我国事故多发机场除了地形和气象条件复杂,不少机场的进近着陆设备和服务设施较差的机场 。
由此可见,机场安全风险来自于运行生产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来自于运行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对航空安全运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以安全为首要生产保障任务的机场来说,安全风险分析、保障及预防工作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安全保障工作不应仅局限传统的简单保障、警示工作,更需利用科学手段及方法从根本防治风险,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是十分必要且较为可行的。
2 传统机场安全保障特点分析
目前,机场安全管理工作大多为预警模式,通过收集不安全事件的信息而形成警示作用以减少类似事件或事故的发生,却未真正从防治的角度去约束风险,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安全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被动管理层面而在主动预防方面还不够深入。
从机场安全保障模式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中多为事故发生后或事故即将发生前等突变的环境下,采取救援或降低损失的措施,然而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损失是巨额且不可挽回的,安全保障工作未能从萌芽开始,只是被动地开展各项保障工作,然而这些作用方式与作用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常决定了机场灾害的发生时间、强度及破坏程度。因此,对机场风险成因机理进行科学化调查与分析,是揭示事故发生规律、对事故进行提前预防、控制的前提。
3 机场科学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安全管理工作多集中于收集事故资料,以警示类似事件的发生,被动地开展防范工作,而机场安全保障工作不应受风险的被动控制,应在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下,探索风险发生的规律,从内在剖析风险原因,运用科学的防治方法,控制安全风险,特别是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影响,利用科学手段变被动防范为主动预防。
3.1 鸟击防范研究
鸟击航空器长期以来一直是威胁航空器安全飞行的一项国际性难题。作为保障飞行安全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传统驱鸟方法,使用的“声、光、电、影”等措施易使鸟儿产生适应性,驱鸟效果不佳。而从鸟类出现的根源着手,利用基本种群组成、生态群落种类知识,通过对机场环境基本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去除不利因素,切断鸟类食物来源,创造最佳飞行环境,从而减少鸟类种类及数量,探索鸟类活动规律及原因,利用科学手段从根本上防治鸟害,从而达到科学化鸟击防范的目的。
3.2 机场生态环境调查研究
完善机场的生态调研工作,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治理是机场动植物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加深对机场生态环境的科学化认识,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机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动植物种类等进行科学化调研分析,了解机场内外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了解机场环境灾害(如鸟害、虫害、鼠害),通过分析数据对各项生态灾害进行最优治理,以减少机场安全生产过程中,因生态系统食物链引发的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并按期对机场生态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使得防范工作有理可依、有法可循。
3.3 道面维护研究(修补材料、方法)
作为航空器安全运行的直接环境条件,跑道的强度、完整度、平整度都是安全运行的有力保证。然而随着跑道使用年限、维护保养手段、环境因素的影响,都易使道面发生各种损伤及破坏,为及时做好道面环境的保障工作,需及时对发现的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完善。然而不同的道面基础、气候条件、使用频次,使修补的材料及方法不具普遍性,需结合机场实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的道面采取不同的维护措施,特别是在修补材料、方法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不合适的修补材料及方法使道面修补工作费资、费力,且得不到较好的修补效果,而运用科学方法、实验验证,针对不同环境、气候条件、道面基础等采取最佳手段,可使修补工作事半功倍,既节约人力、财力的投入,又能增强跑道使用寿命,为机场的长期运行奠定基础。
3.4 地基沉陷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场建设日益兴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力量的基础建设,机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然而机场的建设往往面对很多难题,特别是在跑道建设要求方面,如各机场都存在地下水、土质结构、土基坚固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各区域特殊的土壤环境(膨胀土、冻土、软土、湿陷土等)给机场建设工作增加了建设难度,加之很多机场经过数年的运行后,将面临着地基沉陷、道面断裂等问题的出现,对机场的使用寿命、安全运行造成致命影响。如果通过对机场地基建设开展科学性研究,既可为新建机场提供建设依据,也可为运行机场地基沉陷提供科学判别,在沉陷初期及早发现,在沉降影响前及早对沉降地基进行预防性巩固处理,逐渐由被动补救转变为主动预防,从而减少因沉降带来的安全风险及更多的成本投入。
3.5 土面区土质改善研究
地质、气候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各区域机场土面区土质环境状况的不同,而土质环境的良好与否则直接影响着机场的安全保障能力。如新疆伊犁的那拉提机场,特殊的失陷性黄土土质环境,是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生存的优良巢穴,加之冬季降雪频繁、量大,每当春季融雪性洪水爆发时,易在飞行区内形成大面积洪水冲沟,严重破坏土面区安全运行状态,对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每年因该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万;然而通过从生物学治理角度着手,利用某些植物特性对飞行区土质环境进行稳固,基于该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研究,寻找适宜机场环境生长并可有效改善机场土质状况的植被,尝试运用生物学方法从根本进行整治,既解决了土质疏松、鼠害肆虐等问题,又可达到绿色环保、美化景观的目的。
3.6 机场检测实验室建设
依据民用机场安全运行管理条例等相关标准要求,机场每年都需对助航灯光、土面区密实度、跑道摩擦系数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机场检测人员及检测环境、资质的限制,机场的基本检测工作还需依托具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每年因该项工作造成的费用也较高,为减少投入成本、加强检测力度,机场可根据这一情况,建立自己的检测实验室,培养监测人员,每年对多个机场开展检测工作,既满足了运行环境的质量保障,又节約了检测成本,在机场环境内构建安全运行检测机构,时刻对机场运行实际进行符合性自检,进一步提高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4 结 语
机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加快运输市场的手段,更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推动国民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航空运输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为机场航空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因此,加强机场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防治手段是实现机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运用科学技术等手段,从安全风险根源着手,通过找寻风险发生原因、发生规律等,科学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将风险事故由被动防范逐渐转变为主动预防,进而提高机场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其发展,尤其是保持机场建设的稳步发展,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建机场安全生产保障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采取多渠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建设适应时代的科学化机场集群。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柏龄.新中国民航飞行安全回顾思考[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2]平芸.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3]杨琳.LOSA—航空安全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民用航空,2003(3).
[4]朱济杰.全球采取措施保障航空安全[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7(11).
[5]崔传明,吕浩.管理与飞行安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3).
[6]周长春.航空安全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