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阅读更有“深度”

2016-05-07 17:24李文秀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4期
关键词:盲区深度交流

李文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源于疑,质疑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技能的必然途径。阅读不仅要学生融会贯通素材,更需要他们在大胆质疑和主动探知的过程中体味奥妙和精华。厚积薄发,需要学会活读书、读活书,带着问题主动阅读,带着疑虑主动探索,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激情,让质疑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行为和良好习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

一、自主默读生疑,找出盲区

阅读是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自我理解感知,是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解码过程。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也有不同的阅读认知盲区,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阅读、思考。引导学生运用笔记圈划的形式找出各自的理解盲区,更利于主动发现问题,学生默读生疑,更能够使得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增强感知。

自主默读能使得学生在生成疑虑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冲动与好奇。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自我默读的时间,要求学生思考:若瑟夫在得知于勒叔叔的落魄情境时,默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你认为是作者的本意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考,能穿起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能使得学生在摸清小说所表达主旨的过程中更利于他们掌握重点。同时,可要求学生思考:造成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不一致的社会根源主要是什么?让学生运用笔记圈点的形式找出相应的词汇语句,让他们在自我对照和参阅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强烈的感知体验。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划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能使得他们在主动质疑的过程中对阅读过程有更为直观的扫描,便于他们理出阅读主线和疑点。

在对学生自我阅读的指导中,应提倡默读为主,从文章表达主题大意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找出自己的困惑。根据文章表达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整体性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在主动对照的过程中找出各自的问题,发现认知盲区。学生带着阅读理解的疑难,使得盲区在可控范围之内,帮助他们更加主动地走出理解误区,更利于他们深化理解。

二、同伴互读质疑,交流感悟

展开同伴互读,帮助学生在找到学习伙伴的基础上,交换彼此意见,帮助他们在主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互相阅读,使得学生在互通有无的前提下,更利于他们拓宽认知感悟思维,便于他们找出其中的破解疑问对策。同伴之间的交流,能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个体的自我朗读,而是在交流中生成丰富感悟。

同伴互读质疑,能使得彼此的沟通更有话可言。如在《背影》阅读指导中,学生在各自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有的学生说:父亲背影很肥胖,但为什么仍然至今成为表现父爱的经典之作?背影的感人在于经历的事情,越是在困难境况下观察背影,越能体味其中表达的深情。学生应该怎样阅读这样的文章?我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建议他们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相互阅读,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以此来解决质疑问题。通过相互阅读,一方面,能使得学生更加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便于他们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与背影相关的素材,让他们在自我查找的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

同伴互读质疑使得学生在发现各自的问题中,有深刻的感知与全面印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有更为自由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在彼此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疑问。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建议学生相互就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有更为明确的感悟。教师在指引学生相互质疑探讨中,多给他们提出相应的目标和方向,便于他们有的放矢地探究问题。

三、小组阅读探疑,讨论对策

学生质疑使得阅读更加丰富,更有利于他们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知。发挥群体的力量,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为基础,让他们将质疑变为主动探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予以归类总结,让他们能够根据各自的疑问进行讨论,使得他们在主动探疑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灵感和思维火花。

引导学生找出疑难问题,让他们在群体互动过程中强化理解。如在《孔乙己》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就酒店的格局以及顾客的表现,思考:作者如此花费笔墨都是为引出孔乙己的出场,孔乙己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出场,有什么样的效果?在学生讨论出现高潮的时候,可要求各个小组成员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发现破解策略。我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布置这样的思考题目:假如你就是鲁镇酒店的顾客,你见到了孔乙己会怎样说?请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小说变成一段有趣的素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学生对各自的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在丰富他们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故事讲解,能使得学生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各自的优劣,便于他们在积极展现的过程中激活阅读的激情和潜能,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应根据问题的走向指导学生探疑,给学生自由阅读感悟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尝试和探解过程中深化感知。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的精彩表达语句进行深入揣摩,让他们在主动交流中能够丰富认知情感。引导学生从细节末节中挖掘隐藏的信息,建议学生针对内容进行群体讨论交流,帮助他们不断拓宽认知思维。鼓励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破解对策方法,建议他们在反思过程中主动调整策略方法,帮助他们将理解感知主动转化为实践体验。

四、模拟朗读释疑,升华情感

言为心声。大声读出文章内容,可能就会有另一番天地。培养学生高涨阅读激情和积极情绪,引导他们在朗读过程中主动思考,更能够使得阅读变得丰富多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模拟文章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朗读,能在洞察其中情境中发现更多言外之意。模拟朗读使得学生更加富有兴趣,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

模拟朗读,能使得心中困惑变得“豁然开朗”,内心情感也得到升华。如,在指导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时,为了便于学生准确理解“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此句话含义,不妨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我”不肯穿衣,并且说出轻薄的话那一段,要求学生思考:母亲对胡适的教育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母亲的严厉与“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又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能使得学生走出单纯依赖教师讲解的空洞模式,让学生在此景此境中获得更深刻的感知。同时,还可让学生模拟胡适以及母亲进行对话,仔细品味作者的写作用意,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体验。通过模拟朗读,能使得学生理性思维更加丰富,更利于他们主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产生共鸣感知。

模拟朗读,解决了学生的心中暂时疑问,使得认知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下意识地自然溢出,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模拟朗读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朗读习惯、语言表达、性格特征等方面,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主动朗读和积极思考。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来朗读文章内容,反复揣摩作者的表达用意和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文章情境中,以换位思考和观众身份剖析其中的深层内涵和认知情感,帮助他们在主动朗读中释放活力。用朗读的方式解释疑惑,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感知深度,让他们在自我体验和积极感知的过程中产生内在共鸣。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有利于他们发现更多问题;在质疑中阅读,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生成理性的感悟。质疑,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阅读习惯,更是一种严谨精神和求是态度。指导学生多质疑、勤思考、会合作,更能使得阅读变得富有情趣意义,也是破解“不会读”的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上林中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盲区深度交流
盲区50米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