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摘 要:小学教材文本大多具有童质特征,文章从文学文本解读,准确把脉学生心理;回忆文本解读,有效增长学生智慧;生活文本解读,多元衔接学生经验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以便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质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423.07;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73-01
童质文本解读要体现儿童视角,关照儿童心理特征。即儿童主角文本,要从儿童经历积累实际出发,形成符合儿童认知维度的感悟和反思,这也是文本解读生态性的集中反映。童质文本解读能够促使学生思维与回忆接轨、与生活融合,提升文本解读的现实性和生命力,有效增长阅读智慧,为学生健康学习提供重要成长契机。
一、文学文本解读,准确把脉学生心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质文学文本众多,童话、小说、寓言、散文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童质文本解读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用饱满的儿童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儿童语言,展示童质文本的生态特征。除了课内教材,很多课外读物也包含大量童质内容,如童话故事、动画绘本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教师适时引入课外童质文本解读,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可以提升学生文本学习价值。童质文本解读要贴近学生心理和想法,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学情调研,而不是凭借教辅资料进行备课设计。学习《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在讲述金字塔为什么举世闻名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说:金字塔有悠久的历史,是重要文化象征;金字塔建造工程庞大,凝聚劳动人民智慧;金字塔还有众多难以解开的谜……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进行总结: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其高超的建筑技术至今让人叹为观止,相信同学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进行推演研究,解开埃及金字塔建造的千古之谜。这样,学生就能快速进入到文本学习之中。教师先让学生谈感受,是探寻学生思维视角,这样给出的文本解读才具有针对性。教师从金字塔建造之谜展开文本解读启迪,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这一个角度展开学习探讨。教师文本解读非常准确,切中了学生关注要点,效果显著。
二、回忆文本解读,有效增长学生智慧
所谓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对文本进行探究式阅读,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感知自然是鲜活的。教师自身也要有童质意识,站在儿童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回忆自己童年的学习经历,制定更贴切的文本解读策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拔下毫毛变出无数个孙悟空,这是学生记忆比较深刻的影像。在学习《神奇的克隆》时,文本开头可以从孙悟空神奇法术引入克隆技术概念解读,学生学习思维就能顺利启动。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动植物无性繁殖情况。教师重点对现代克隆技术进行解读:人们都会生病,人体器官一旦出现坏死,很容易导致生命灾难。克隆技术发展成熟后,可以制造人体器官,这将给人类带来福音。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可以给人换器官,但常常出现排异现象,缩短人们的寿命。而且器官资源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人们的普遍需要,克隆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学生听教师解读克隆技术,自然引发回忆。因为我们身边有一些病人,需要得到更先进的医疗技术的救治,如果克隆技术发展起来,必定能够给人类带来益处。学生联系相关记忆认知,教师针对性解读,学生自然非常关注,使学习进入到主动探索阶段。
三、生活文本解读,多元衔接学生经验
小学教材文本展示的大多是不同时期的儿童生活经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对文本思维展开生活链接。虽然教材文本背景和人物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但童质具有相似性,学生学习感知具有相通性。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思想、情感、认知等要素进行多元衔接,体现文本童质特点。特别是一些展示名家童年生活情形的文本,具有极强生活气息,教师要深入文本,挖掘文本思维对接点,提升童质文本解读针对性。在学习《只拣儿童多行处》时,教师从“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两句话展开解读:前者是说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好找游人多的地方;后者是说游人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好找儿童多的地方。正好是进行了人物位置调换,但其意义却大不相同。游人要靠儿童来引导,说明儿童是春天的使者,凸显了儿童的活力。人们都有踏青的经历,早春什么地方的儿童最集中呢?学生齐声回答:公园、山脚、游乐场。教师继续引导:儿童是最活跃的,当然也能够最早发现春的气息,如果问春天在哪里,我们都会唱起那首春之歌:《春天在哪里》。教师选择关键语句展开解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学生感觉非常亲切自然,学生思维快速启动,自然形成学习内驱力。特别是引入学生生活体验,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场所,学习最熟悉的歌曲,都会给学生带来认同感。
四、结束语
教师成功解读文本,为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奠定基础,这也是教师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浅,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认知基础、生活经历、感悟维度等角度入手,赋予文本以生命活力,为学生带来针对性文本解读信息,帮助学生快速整合学习思维,贴近语文教学脉搏,形成重要学习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陈世荣.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01).
[2]荣维东,路展霞.基于语境的文本解读策略[J].语文建设,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