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炜
[摘 要]小学英语注重的是读和说,所以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活跃的课堂是否高效,还需考察课堂组织的互动细节,如问题的设置、互动的频率以及参与互动的学生的状态。高效课堂不在于课堂的气氛有多活跃,而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多少收获。
[关键词]小学英语 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62
师生互动确实是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但是并非“热闹”的课堂效果就好,教学要注意互动的实质。互动的形式一般是师生之间的问答。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做到问题简洁、方向明确,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互动时,教师要少说教、多引导,让学生多说,发散学生的思维。互动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全员参与”,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一、设计的问题要简洁明确
问题是贯穿课堂的主线,也是课堂活动不断前进的推手。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都要进行备课,并精心设计适合自主探究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问题。但是笔者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开放英语”,设计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做到有效的思考和探究,学习效果并不好。
例如,在教学苏教译林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了一年四季的美景:春花灿烂、夏木浓绿、秋果飘香、冬雪晶莹。然后给出问题:“Do you like it?”学生一脸茫然,没有反应。于是,教师接着追问:“Do you like it? Yes or no?”教师本来想通过图片导入对季节单词的学习,但是开课的互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太笼统,没有明确的指向。学生看完图片后,教师就开始问:“Do you like it?”然而,这里面的“it”到底指什么呢?是图片还是季节呢?教师没有明确的指代,所以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四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明确问题所指之前,不会发表任何观点。而对于追问的“Yes or no”,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教师面对图片,将问题改为“Which season do you like?why?”学生就可以自由回答:“I like…,because…”这样,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所以,互动问题要简洁、明确,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二、互动的频率要适当
课堂互动的环节不要太频繁,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要让学生整节课都疲于应付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单一的互动,学生的收获并不大。比如,单词和句型的机械训练总是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去进行,并不断地重复。这样就无法给学生留足“消化”的时间。有时候,学生成了教师示范的“道具”,整堂课都在教师的控制范围之内,很多学生只是跟着教师重复答句。
例如,教学苏教译林四年级下册Unit 1《Our school subjects》一课时,教师虽然要注重对话的练习,但是如果整节课一直都在训练“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I like Chinese / Math / Art / Music / PE.”整节课除了答语中科目部分的替换,并没有其他新的内容,学生只是像“复读机”一样配合教师。学生虽然很卖力,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是收效甚微。频繁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机会静下来内化所学的内容,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很少。学生缺乏自主性的学习和运用,就不能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性功能。
三、适时调整参与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方能提高学习效率。通常,课堂上用的是“指向性交流”,即教师指名回答。这样的互动形式属于个体交流,在初学时,教师需要给出示范式的提问,体现较强的针对性。但是这种交流方式参与的人数少,并且总是班内比较活跃的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学生没有参与体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英语课堂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言,并且自信地表达,把英语当作一项语言的工具,用于日常对话的交流。
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采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交流。对于对话练习,学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对话;如果是人物较多的情景剧,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各个小组同时进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巡逻监督,如果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要及时调整课堂的互动形式,如做游戏、组织竞赛、观看视频录像、用实物刺激等。
例如,教学苏教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一课时,教师示范一组对话,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进行互相提问,最好用上本课所学的单词“trousers、gloves、shorts、coat、shirt、sweater”等。学生还可根据需要,拿出词典查找饰品单词用来对话,如“bowknot(蝴蝶结)、hairpin(发卡)”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
课堂互动是英语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精心设计互动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语言的学习就是要在交流中不断巩固,但是我们要注意洞察活跃课堂的实质,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热闹”中走向“高效”。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