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和反映出特有的社会文化。所以英语学习必须与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语音和语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少文化体验,英语学习就有可能会变成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对文化进行接触和理解,可以确保英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为英语的实际运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59
一提到英语学习,不少教师首先就会想到单词、语音、语法……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一直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而言,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英语交际中做到准确和得体,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能因为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淡化或者漠视英语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英语文化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一、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大家都知道汉语博大精深,其实英语也不可小觑。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音的准确性,而且要介绍单词在英语国家中的内涵。如果仅仅让学生了解单词的字面意思,很有可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例如,在教学颜色单词“black”时,教师可介绍它的一些特殊用法,如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black tea(红茶)……让学生体会“black”的灵活用法,从而避免学生死搬硬套。教师还要适时地渗透单词的引申含义,如“green”可以形容不成熟、没有经验;“blue”可以表示伤心、难过。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了解部分颜色单词在西方国家经常被用作姓,如White(怀特)、Black(布莱克)、Green(格林)……这样能让词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拓展中,避免了受汉语词意的负迁移而造成的误用。
二、在对话教学中渗透文化
对话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掌握句型”。为此,教师通过示范操练、模仿训练等形式达到这一目标。结果是学生看似掌握了对话句型,但是对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交流忌讳等却知之甚少,等到实际交流时,经常会引发尴尬,而当事者却一无所知。
以打电话为例,英语中常用的询问对话句式是“This is…speaking. / Whos that? ”这与中国人的对话句式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一特点,就会出现“Im…. / Whore you”等错误。因此,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交流。例如,在教学江苏译林版四年级上册《How much》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让学生体验购物的过程。在即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Can I help you?Do you like…?I want…?How many…?How much is it?在这种贴近实际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对西方人购物交流的习惯有了真切的认识和体会。
三、在文化差异中感悟
语言的学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要想熟练运用英语,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注重通过中西方交流习惯的比较,深入感悟生活中的文化差异。这样,学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应对自如。
以问候的方式为例,中国人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吗”。如果我们这么问候英语国家的人,他们就可能会误认为这是要请他吃饭,从而造成尴尬的局面。西方人的见面问候大都喜欢谈论天气,如“Whats the weather today?”另外,西方人的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打听。学生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的尴尬境地。
四、在节日对比中渗透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其中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就有不少。与此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近年来西方节日的入侵,而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氛围日渐消退。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适度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节日的差异,并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营造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氛围。
以Christmas Day(圣诞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中国的春节(Spring Festival)进行比较,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这两个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由来,并组织学生自编短剧,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分别表演圣诞节和春节的节日特色。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真切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色。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让我们给小学英语教学插上文化的翅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渗透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