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词入文的寓言教学

2016-05-07 22:23吴鹏程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寓言阅读教学

吴鹏程

[摘 要]循词入文的寓言教学,以词语的学习与理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通过线索类词语的有机罗列,疏通文本;通过文眼型词语的一点突破,涵泳文本;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丰富表演;通过词语的探讨,明晰寓意,这样使学生走进寓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循词入文 寓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8

词语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是文本线性表达的基础。词语意义、意蕴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学习词语的过程,应该成为切入文本、还原语境的过程。“循词入文”就是以词语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词语语境还原进而疏通文本——抓“文眼”型词语进而提领整篇教学——抓关键词语进而涵咏融情”为一般程序,以词语的理解、积累、表达为核心价值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以苏教版第六册《揠苗助长》的教学为例,谈谈循词入文的寓言教学的一点探索。

一、疏通:提纲挈领抓线索

文本越读越薄,内容主干破土而出,是备课的首要程序。教者抓取线索类的词语进行重组,便能提纲挈领地迅速疏通文本。《揠苗助长》是禾苗和农夫之间发生的故事,农夫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禾苗的生长情况。因此,笔者进行了“两部曲”的设计,相辅相成依次深入。

(出示)

禾苗 农夫

没有长 十分焦急

往上拔 筋疲力尽

一大截 兴致勃勃

枯死了

师:写禾苗的这组词,谁来有感情地读?(读略)禾苗因为缺水而死,叫做——枯死。动物缺水而死呢?

生:干死、渴死。

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写农夫的这一组,谁来读?筋疲力尽是没有一点力气,而兴致勃勃是兴致高、很有精神。我们要把词语的感情读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读,略)

师:下面横着一行行读,女生读禾苗,男生读农夫,起!

师:会读了,那你能选用其中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吗?

生:农夫十分焦急,因为他天天去看禾苗,发现一点也没有长。

……

师:这些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呢?(学生说,略)

师:用简短的话把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的意思说出来,这就是概括。

文本梳理着重于整体把握。在时空有限的课堂情景中,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支撑和铺垫。教师对词语的选取与梳理,使学生能够快速切入文本,并有话可讲,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同时,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更多地去关注词语。学生在读与说当中,在反复运用中逐渐内化、活化,最终根植到学生的精神中去。

二、涵泳:一点突破品文本

书有“书眼”,文有“文眼”。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眼”展开教与学,便能从整理上层层推进,避免文本的支离破碎,从而准确把握主旨。“文眼”便是一点突破的契机。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大体内容,仔细品读,会更有意思!谁来读?(学生读,略)看出来了吗?农夫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农夫很急。我从“巴望”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这里的“巴望”,你能换个词吗?

生:我觉得可以盼望、渴望。

师:是啊!眼巴巴地盼着、望着,多么迫切的心情哪!你来读一读农夫迫切的心情。

生:“焦急”这个词也能看出农夫很急。

师:是啊!农夫心里非常焦急。你们看,“焦急”的“焦”,下面四点像什么?

生:像火苗在烧,烧着农夫的心。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有意思!这四个点呀,就是烈火的意思。农夫非常的着急,就这样天天盼着,天天看着,他会跟禾苗说些什么呢?

……

句段篇章的涵泳,也像文本的疏通一样,通过抓取或概括词语,便能寻找出“一言以蔽之”的“一言”,从而一点突破,逐层深入,沉浸到文本内在的体悟与品味中去。

三、演练:互帮互助讲故事

寓言故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故事往往情节生动连贯,适于口头讲述。故事的学习从朗读到涵泳,最终到讲述,学生拾阶而上。因此,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尤为重要。

(出示学习要求)

1.小组合作读2-4段课文,把描写人物的主要词语圈出来。

2.练习讲故事。比一比,谁能把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表演出来。

师:准备好了吗?哪一组愿意展示?一个人也可以!

(学生讲故事)

师:(学生讲到农夫拔禾苗的时候)采访一下,你拔禾苗的心情怎么样?

生1:拔一棵,禾苗就长一棵,心里高兴极了。

师: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生2:我心里甜滋滋的。每一棵禾苗都长高了,马上就能收获啦!

师:看你脸上也甜滋滋的。你来讲讲这句话,别忘了加上表情和动作。

(学生演。台上的学生受到启发,逐渐声情并茂)

师:(讲到农夫筋疲力尽的时候)请问,“筋疲力尽”的“疲”,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生:是病字头。

师:对呀!累得就像生了一场大病!重新讲这句。

学生在学习完第一自然段后,通过自学和讲故事练习,并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开始渐入佳境,兴味盎然。

四、探讨:融会贯通说寓意

寓言故事,用一个故事阐明一个道理。简而言之,小故事大智慧。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涵泳、讲述等,对人物形象逐步、文本内容了然于心,顺理成章地理解了寓意。

师:学到这里,如果让你只用一个字来形容农夫,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生:急。农夫天天盼着禾苗长,心情很急。

师:这就叫急于——(生齐:求成)。古人讲欲速则不达,现代人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遇事不能急。

生:我觉得农夫很笨。因为禾苗是慢慢长的,天天去看,急有什么用?

师:如果你是农夫,会帮禾苗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给它们合理地施肥、浇水、锄草,肯定不会去拔。(众笑)

师:是的,禾苗是慢慢长的,从绿油油的禾苗长成黄澄澄的稻穗,最少也要100天左右。把它拔起来,吸收不到营养,就违反了它的?

生:禾苗生长的自然规律。

师:急于求成,违反规律,结果注定怎样?

……

循词入文的寓言教学,着眼点为词。疏通文本,通过词语的有机罗列,提纲挈领地把握文本;涵泳内容,通过关键词语的切入,一点突破品析文本;故事讲述,抓住重点词语,互帮互助丰满人物形象。这样,词语的学习与理解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寓言阅读教学
时装寓言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